黑龙江肇源特色养殖三年翻一番

时间:2023-04-04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前些年,肇源的特色养殖不咋强,最多的2011年,全县出栏才80多万只,总产值不到5亿元。这两年,肇源人想门道、找路子、搞创新,品种多了,有传统的狐貉,还有梅花鹿、獭兔、大雁、河蟹;量大了,今年全县出栏170余万只,产值10亿元。  “我这蓝狐皮子质量咋样你比我清楚,关键看你给啥价。”记者来到养殖户于德印家时,他正和皮毛商通电话。于德印住在肇源县肇源镇东边,是个有20年狐貉养殖经验的“老手”。1994年老于从一对蓝狐开始搞养殖,现在他的狐貉场子4000多平方米,存栏1500多只。  老于告诉记者,2001年至2003年,养狐貉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候,皮子卖价接近成本价,根本不赚钱。现在可不一样了,拿老于家为例,建了冷库,除了存鱼、肉等狐貉所需食物外,皮子行情不好时就存着,啥时候行情好了啥时卖。  “前年价不好,我没卖,去年价最高,一张蓝狐皮子卖1500元。”老于骄傲地说。  从养殖、存储到销售,从被动“等宰”到主动迎战,养殖户摸到了门道儿。  养殖不担心,销售不发愁,建窝和人工授精这些技术,肇源人也整得挺地道。  说起建产窝,头台镇的张青林可算得上行家里手。  老张建的产窝,在底部铺设一层电热板,上面填充10厘米的稻草,再铺上一层铁丝网。这样的产窝,保暖防潮效果特别好,铁丝网还增加了幼崽吃奶的抓劲儿,提高了幼崽成活率。  这样的产窝,老张一共建了600个,来年还要建300个。  狐貉人工授精这块,茂兴湖渔场的单玉衡有话说:“我们渔场一年的出栏量就有10万多只,都赶上其他地方的一个县了。”  “咋这么多?”记者问。  “过去都是自然交配,现在我们的人工授精技术成熟了,不仅提高了狐貉幼崽成活率和养殖效率,品种也得到了改良。”单玉衡说。  肇源县的狐貉养殖已经有40多年历史了,皮张质量在全国都有名。每年河北、辽宁、浙江等地的客商都盯着这儿的皮张“不松口”。肇源县和平乡还有一个三元皮毛交易市场,专门供来往的客商交易。现在敏字村正在建的狐貉养殖园区占地2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容纳千只以上养殖大户120户,目前已经入驻24户。  肇源县畜牧局局长于忠元说,目前,肇源县的狐貉总量有近180万只,年产值9个多亿,已成为畜牧业里名符其实的“老大”。  有了狐貉当“老大”,獭兔、梅花鹿、大雁、河蟹这些“小弟兄”也不示弱。尽管数量和效益上不敌狐貉,却着实拓宽了养殖渠道。  刘亚贤是肇源县新站镇的獭兔养殖大户,每年出栏1万3千多只,毛利润近100万元。獭兔肉已经申请“老夏牌”商标,出售到大庆各个超市,皮子更是供不应求。  刘大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只獭兔毛利润有80元钱,要是两口子一年养100只母兔,一只母兔一年能产35只小兔,算下来一年能有4万元钱的净收入,还不耽误种地。  邱凤珍家的鹿场在浩德乡西浩德村,2012年,她从国内最大的养鹿基地吉林双阳引进40头鹿。“去年光采茸的收入就有20多万元,今年得30万。”邱凤珍说。  现在,邱凤珍家在县里开了鹿产品经销处,实现了从养殖到加工、销售的三级跳。  “今年,我县的特色养殖产值已经占全县畜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县里在用地和技术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如今,有7000多人从事特色养殖,今年还专门从东北农大引进7名专业技术人才,手把手帮养殖户。还和八一农大的动物科技学院结成了互助对子,他们定期来给养殖户搞培训。”于忠元说。  有能人帮,有县里支持,再加上养殖户的努力,肇源的特色养殖路定能越走越宽,越来越亮。

    标签: 养殖 肇源县 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