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一大早,东兴乡福兴村水稻大户刘发连匆匆吃了早饭就赶到了村委会:“今天陆河集团要和俺村签收购订单,去晚了怕签不上,这样的好事不能错过。”
10时许,拿着收购订单的刘发连满脸笑容地从村委会走了出来。“签了100亩水田的,每斤保底价1.58元,行情好的话人家按市场价收,行情不好就按保底价来,以后咱就只管好好种稻子,别的问题不用想啦!”刘发连兴奋地说道。
当日,福兴村1.6万亩水田中有6700亩“上了”订单,502户村民受益。
稻农与水稻加工龙头企业签订收购订单只是东兴乡富农“水稻链”中的一个环节。
近些年,东兴乡利用境内的21公里北引总干渠做文章,发展水稻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一条集智能化催芽、稻米加工、团队营销于一身的产、加、销规模化产业链条已初步形成。这条“水稻链”犹如一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向周身输送养分,为沿线9个村的水稻产业升级、改善人民生活打通了发展“命脉”。
目前,9个村水稻总开发面积已由最初的不到10万亩增至现在的19万亩,年创产值3.47亿元。4000多户村民靠种水稻走上了致富路,去年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8万元之多。
种水稻,催芽是关键一环。以前,东兴乡没有智能催芽车间,农民春耕时只能自己催芽,催出的稻芽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水稻的质量和产量。2013年,东兴乡以福兴村为中心,建设了一个高标准的万亩水田示范区,智能化催芽基地、350栋育秧大棚的投用,彻底改变了当地农民的传统种植模式。
说到农业生产的变化,福兴村村民王金英很有感慨:“现在福兴村的农民最自在。”她从头数起:村上有智能催芽工厂,催出的稻芽又齐又壮;育秧大棚给村民白使,育出的秧苗足够用;家家有插秧机,全村67台收割机,从整地到收稻一色机械化,农民一年就干两个多月活,你说自在不?
说到收入,王金英还是相当满意的,她家租种270亩地,平均亩产1100斤,年收入40多万元。
“在村中,像我这样的户就是中等水平,高的户不少。”王金英乐呵呵地说。
现代化的种植模式使东兴乡的水稻产量逐年递增,农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同时,也得到了众多稻米加工企业的“青睐”。
具备年加工10万吨稻米和仓容11.2万吨粮食能力的龙头企业陆河集团就是其中的“大块头”。企业去年入驻东兴乡后已先后投入1.25亿元用于建厂并流转土地。今年初,企业还与稻农签订了收购订单,全乡19万亩水田有1.3万亩实现了订单化。
除陆河集团外,绿鑫源米业、嫩江源米业等5家加工企业也纷纷入驻东兴乡,光是加工一项,年可实现纯利润1000多万元。
米香不怕巷子深。随着东兴大米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成立了专业的管理和营销团队,并先后注册了“嫩江1号”、“嫩渠”、“绿鑫源”等精制米品牌。其中“嫩渠”牌、“绿鑫源”牌系列产品还曾荣获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十佳品牌称号,产品叫响广州、大连、秦皇岛等大中城市。
说到今后的打算,副乡长林树生说,东兴乡已将打造“大庆水稻产业大乡”作为今后发展的目标,未来几年全乡将全力实施“项目带动、示范推动、龙头驱动”三大强乡战略,集中精力破解难题、扩面提标,打造全产业链条,推动全乡水稻产业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