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罗定的挑战:80万农民如何致富?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十月的罗定市秋高气爽,空气中夹杂着淡淡的稻谷熟透后的清香。田地的稻穗一浪接着一浪,彰显着生命的饱满与成熟,令人不自觉地喜悦起来。罗定“公司+理事会+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带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去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亿元,目前罗定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51家和140个,带动8万多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在经济发展的路上,罗定是怎么走的?

  创新

  “公司+理事会+农户” 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罗定位于广东省西部,是西南诸省区进入广东的门户之一,也是广东向中国大西南辐射的窗口。罗定全市面积2327.5平方公里,耕地46016公顷,仅占全市面积的19.77%;然而全市总人口122万,其中农业人口79.4万,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5.08%,人均耕地只有0.57亩,土地资源的制约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发展,亟须探讨创新农业经营机制。

  去年,罗定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20.74亿元,人均GDP约1万元,相比全省的人均GDP54095元,显示其落后于全省发展的平均水平。

  对于罗定来说,提高近80万农业人口的可支配收入,显得迫切而重要。罗定市委书记万木林介绍,近年来,他们探索创新以“公司+理事会+农户”为模式的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开发由传统粗放型向优势特色型转变。

  所谓“公司+理事会+农户”,就是通过“直接租赁、间接整合、订单回购”三种土地联结方式,让农户自愿加入公司的生产基地,加快土地的有序流转整合。

  在具体运作中,为了促进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的信息对称以及合作稳定,建立一个跟双方沟通的桥梁纽带。罗定市尝试引导培植发展一个新的协调组织,把眼光投向乡贤理事会。

  整合

  寻找对各方有利的 土地联结方式

  乡贤理事会作为一个新型的村民自发的自治组织,能成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之间的桥梁和“润滑剂”。通过构筑“公司+理事会+农户”的机制,使信息传达更顺畅,沟通协调更有效,合作更稳定。

  目前,罗定县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51家和140个。譬如,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公司+理事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地整合各种农业生产资源,打造了“聚龙米”系列品牌。

  稻香园公司董事长陈炳佳介绍,该公司年产大米能力达到3万吨以上。去年,实现产值近1.5亿元,产品市场销售均价达18-20元/公斤,其中有机食品的市场销售价格达136元/公斤,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产值过9000万元,同比增长21.42%;带动8万多农户致富,户均增收1100元。

  在农村土地整合中,稻香园公司利用乡贤理事会在当地深厚的人脉关系,由理事会出面与农民进行商谈和协调,通过“直接租赁、间接整合、订单回购”三种土地联结方式,让农户自愿加入稻香园公司的生产基地,加快土地的有序流转整合。目前形成三种合作模式:其一,该公司直接租赁农民的土地,建成2500亩现代标准农田,盘活农民的土地承包及经营权,使农民获得资产性收入;其二,鼓励种植大户整合分散土地,再与公司签订协议,先后有36个大户整理土地2100亩;其三,与农户直接签订生产购销合约,联结4600多农户,涉及罗镜镇、太平镇等10个镇街土地面积近5万亩。

  土地的集约化促进了大米生产的规模化和机械化。“稻香园公司共投资1.22亿元,建成超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园区,其中核心区面积2500亩。辐射带动全市10个镇街发展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优质稻基地20.13万亩,带动8万多户农民增收1亿多元。”陈炳佳如数家珍地介绍。

  目前,罗定的有机米在市场售价比市面上普通大米高10倍以上。

  成效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加快形成

  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目标,罗定充分发挥在地理环境、气候、水资源、交通等区位优势,通过主体功能区的规划、编制和实施,因地制宜构筑了以“稻米”、“肉桂”、“罗竹”、“观光农业”四大特色产业为主导,以蔬菜、花生等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譬如,目前泗纶镇建成了7个加工专业村、4条加工专业街,具有一定规模的蒸笼加工厂21家,带动当地就业人员达1.2万人,年生产蒸笼6000多万只,年销售收入1.5亿元,年创税利1200万元,正规划建设总面积300亩的竹制品产业园,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实现全镇竹制品产业产值达3亿元以上,户均收入3万多元。榃滨镇建成了年产值超过4亿元的肉桂生产大镇,带动当地农民人均收入达7000元以上,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生产发展体系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生产格局。

  据罗定市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罗定市今年上半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53人,实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46元,比增15.3%。

  对话

  万木林:今年力争达到小康水平

  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为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罗定如何实现“力争到今年与全省同步达到小康水平”,罗定市委书记万木林接受了南方日报的专访。

  南方日报:省里提出,加快粤东西北发展要靠“三个抓手”。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产业园区建设,三是做大做强地级市中心城区,打造区域发展的增长极。罗定具体有何探索和举措?

  万木林:一是高标准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重新修编了《罗定市城市总体概念规划方案(2012-2030年)》和《双东环保工业园总体规划方案(2012-2030)》,科学地布局好城市功能区和产业区,为城区扩容提质、园区扩园提质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双东环保工业园已获省政府批准为“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借此契机,我们对环保工业园实施扩园提质工程,沿高速公路向东西延伸,整合为双东片区、附城片区和远景片区,将园区用地面积从3.47平方公里拓展到37.03平方公里,打造带动罗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核心引擎。

  二是强化产业载体建设。把云浮双东环保工业园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采取有效措施将珠三角需要转移的产业项目推荐引导到工业园落户,努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截至今年8月,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涵盖高新电子、生物制药、高档生活用纸、热电联产、现代物流、新型建材、电镀五金、精细化工等领域的产业体系。此外,扶持现有优秀企业增资扩产。

  南方日报:罗定在加快中心城区城市扩容提质方面,是否也有一些举措?

  万木林:我们重新修订了《罗定市城市总体概念规划方案(2012-2030年)》、《罗定市泷州新城规划设计方案》,以泷州新城和环市路建设为主要着力点,启动了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工程,规划将主城区面积由当前的16平方公里扩展为30多平方公里,进一步拉大城市发展架构,提高城市发展品位。

  南方日报:你提出要打造枢纽罗定。那么,在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体有哪些内容?

  万木林:立足于罗定“打造粤桂边区域性商贸中心、工业重镇和生态农业示范市”的发展定位,我们将加快构建“四高速一铁路一国道一机场”立体交通网络。四条高速建设加快推进,其中云罗高速东段去年底建成通车;云罗高速西段正加快推进,今年底将建成通车。江罗高速、罗阳高速开始动工建设,怀信高速正在规划。投资十多亿元、全长17.8公里的环市路项目已经启动,预计2-5年建成,实现城区道路系统与高速、国道和省道的“无缝对接”。

    标签: 罗定 罗定市 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