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锈病亚麻普遍发生的病害,常与枯萎病重复感染。亚麻感病后,病原孢子堆散布于亚麻植株的茎、叶、花器各部位,破坏叶绿素和皮层,使亚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致使植株早枯,影响纤维的产量和品质。由于病害能引起植株同化作用降低,使种子减产,给亚麻生产带来较大的损失。
1 亚麻锈病的症状
锈病在亚麻生育期间均可危害,开花前症状较为明显。先侵染上部叶片,后扩展到下部叶片、茎、枝及蒴果和花梗等部位。先侵染幼叶和嫩茎,病部呈淡黄色或橙黄色小斑,即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以后在叶、茎、蒴果上产生鲜黄色至橙黄色的小斑点为夏孢子堆。到成熟期则在患部表皮下产生许多密集的褐色至黑色有光泽的不规则斑点为冬孢子堆,茎上特别多,叶及萼片上较少,由于此病能使亚麻同化作用降低,影响种子产量,同时茎部病斑常使纤维折断,不易剥离,影响产量和品质。
2 亚麻锈病病原菌
亚麻锈病病原菌为Melampsora Lini (Ehreb)Ler,担子菌纲,锈菌目、栅锈菌科、栅锈菌属。寄主范围窄,是一种单主寄生的专性寄生菌,无中间寄主,整个生活史都在亚麻上进行。
2.1 性孢子
生于性孢子器内,被担子侵染的亚麻组织畸形肿大,形成黄白色突起。在菌丝交错的加厚组织内有两种性孢子堆,在这些突起物中出现深黄性孢子器,内有圆形微小的性孢子。性孢子不能侵染植物,但能形成锈孢子器胚基,从胚基产生原生双核体及双倍菌丝体。
2.2 锈孢子
锈孢子器于性孢子器生成之后形成,黄色或橙黄色疣状物,常裸生于叶片两面,稍有突起,内含金黄色或锈色圆形锈孢子,以短串念珠状集聚成层。
2.3 夏孢子
夏孢子堆成圆形或椭圆形,裸露,桔黄色,成熟时呈淡黄色,具有护膜,后在中央部分作不规则的开口,散出夏孢子。夏孢子总是出现于以密丛状排列在表皮下的双倍菌丝体上,球形、卵形、椭圆形至多角形,孢壁黄色,内含物呈桔黄色,在腰部周生芽孔,外壁生有很多小疣状突起,大小为13-20×15-25μm。各孢子间有棍棒状的丝状体。
2.4 冬孢子
冬孢子堆黑色,有光泽,椭圆形或棱形,稍有突起,埋于寄主表皮下,破坏纤维。冬孢子很紧密地排列在寄主表皮下成一层,单细胞,无柄,呈圆锥形、三棱形至长圆筒形,表面光滑,褐色,大小为8-22×38-82μm。
2.5担孢子
冬孢子冬季休眠之后从发芽孔深出细管,冬孢子的双倍细胞核进入细管,进行两次分裂,所得四个单倍细胞核之间出现隔膜,形成担子,担子内又形成能够侵染亚麻幼苗的微小担孢子。
冬孢子在寒冷条件下仍能越冬,而夏孢子不耐低温,在东北和内蒙古冬季寒冷地区全部冻死。锈孢子与夏孢子萌发温度范围为1-27℃,最适温度为18-20℃。
3 亚麻锈病发生、发展
亚麻锈病以冬孢子在被害枝叶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在条件适宜的春季,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侵染亚麻的嫩叶和茎杆,一般感染后约两周后即形成性孢子器,并再经4-10天出现锈孢子器,内生锈孢子,锈孢子从气孔侵入亚麻叶而形成夏孢子堆,散出大量夏孢子,随气流和昆虫传播,到达健株上,再从气孔侵入进行重复侵染。至生长后期在亚麻上形成冬孢子堆并以冬孢子在病株残体和种子上越冬。
4 亚麻锈病发生条件
亚麻锈病是否流行,决定于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
4.1 品种抗病性的影响
亚麻品种间对锈病抗性有较大差异,但目前一般栽培品种很少是高抗病的,品种抗病力低,是造成近年来锈病发生严重的原因之一。
4.2 气候条件的影响
气候条件与发病有密切关系,病株残体上的冬孢子,翌年萌发产生担孢子先侵染幼苗,约半月后形成性孢子器,4-10天形成锈子腔,产生大量锈孢子,再侵染上部叶片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在22℃下能存活一个月左右,靠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以后夏孢子在田间循环侵染流行。侵染最适温度为18-20℃,夏孢子在水中发芽,因此在有风、雾或露水的潮湿天气里,气温在18-20℃时,最适宜夏孢子的传播与侵染,每5-10天就能产生一代夏孢子,夏孢子可连续产生数代,病势扩展迅速,而在凉爽干燥的天气中,亚麻很少感染锈病。夏孢子只能侵染绿色多汁的亚麻,当亚麻开始成熟时,夏孢子堆则被冬孢子堆所代替。
4.3 土壤性质的影响
亚麻锈病的发生发展受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很大,亚麻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易造成田间积水,土壤湿度增大,病害则加重。土质粘重,土壤板结,使幼苗出土困难,生长衰弱,锈病就严重。
4.4 耕作栽培条件的影响
在亚麻重茬、迎茬地块,可使病菌在土壤内不断积累,发病就重。深翻和精耕细作的麻田,麻株生长旺盛,抗病力强,发病就轻。缺乏营养及营养失调也是促成亚麻感病的诱因,如磷肥对根系发育有良好的作用,钾肥能促进亚麻茎杆粗壮,在缺钾、磷等的土壤内,亚麻锈病特别严重。过剩的氮素增加锈病感染率,而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减轻病害的作用,特别在钾肥不足的土壤内,适当均衡施肥效果更好,施肥不仅可提高寄主的抗性,而且对根际拮抗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也有影响。
5 亚麻锈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根据亚麻锈病的性质和发生发展规律,防治此病必须采取“以种植抗锈良种为主,药剂、栽培等防治为辅”的技术措施。
5.1 选育、利用抗病优良品种和在无病田采种
亚麻栅锈菌和其它锈菌一样,有高度专化性,有许多生理小种,在应用抗病品种时要注意生理小种的存在。亚麻不同品种间对锈病有明显不同的抗性,故在引种和选种工作中,结合本地情况,选育抗锈品种,是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通过筛选抗病资源,进行抗病育种,培育出高产、抗病材料,如“黑亚11号”、“黑亚12号”、“双亚6号”属于抗病品种,适于大面积种植。要在无病田中采种,并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带病种子传播。
5.2 合理轮作
多年种麻的连作地块不仅土壤理化性状变劣,对麻株生长发育不利,而且土壤中的病原菌日积月累,增加了土壤感染度。因此,轮作、换茬十分必要,应采用五年以上轮作,严禁重茬、迎茬。东北麻区多以玉米、小麦、谷子、高粱、大豆等作物轮作,是防治亚麻锈病的有效措施。
5.3 加强栽培管理
种植亚麻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肥、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和精耕细作,合理密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施用,清除田间杂草,及时防治虫害,培育壮苗,促进亚麻的生长,以提高植株抗病力。收获后清除亚麻残体,切忌在下年种亚麻地块沤麻,以减少菌源。
5.4 药剂处理
在缺乏抗病品种的地区,应根据测报,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亚麻锈病的初次侵染源来自种子带菌,播前种子用药剂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用种子重量0.3%的粉锈宁拌种, 根据病情和气候情况,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进行喷药,可抑制病害的发生流行。亚麻苗高15cm和现蕾期各喷一次药,常用药剂以200PPm有效成分的粉锈宁药液防治效果可达73.3%最佳,也可用敌锈钠和20%萎锈灵乳剂,浓度都是500倍液,防治效果也显著。
点击查看更多亚麻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