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县:科技致富女能手李海萍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广西德保县:科技致富女能手李海萍

图为李海萍在喂蚕

广西德保县:科技致富女能手李海萍

图为李海萍在护理脐橙

  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胆子大脑子活,凭着十年的辛勤耕耘,现拥有年收入50多万元,固定资产100多万元的经营规模,成为全县最大的立体农业种养基地之一。

  她就是德保县都安乡农民李海萍,她敢闯敢干,勇于创业。初中毕业后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分贫瘠的田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2006年开始到燕峒乡那布村帮下屯承包土地,种桑养蚕、建栏养猪、开荒种果,搞起了“猪—沼—桑(蚕)—果”立体农业生态发展模式。她虚心学习、钻研业务,遇到困难不悲观、不气馁、不退缩,坚持学科学用科学,逐步扩大种养规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为全县远近闻名的种养能手,并先后荣获“百色市第二批农村实用拔尖人才”、“百色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小小蚕儿带她跨上致富的“门槛”

  来到李海萍的桑园,百亩桑树成片成行,虽然已是入冬时节,但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桑叶依然一片绿油油。

  种桑养蚕是李海萍来到帮下屯承包土地后发展的第一产业,是小小蚕儿带她跨上了致富的“门槛”。当年她从向亲友借来的2万元开始,栽植了5亩桑树,次年发展到8亩,后来逐年扩加,至今年发展到100亩。

  “养蚕周期短、投入少、销路好、效益高,我的蚕茧一年四季不间断。”李海萍告诉笔者,她今年已超过了预期的目标,共产了140张6100公斤,收入也有25万元了。

  “最开始那段时间还是比较艰难的。”李海萍说,之前在养蚕这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大量技术性的养蚕难题差点让她放弃,是从小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那股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撑她。近年来,李海萍通过大胆探索,不断主动向县、乡级农业技术员请教以及积极外出学习培训。在学习摸索与实践中,李海萍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养蚕技术,便继续扩大承包土地,扩建蚕房,拥有了自己大规模的种植桑树和养蚕基地,同时雇请了当地12名村民按照时令季节认真做好除草、施肥、松土、定杆、刷白、防病治虫等管护工作,以确保桑叶和蚕宝宝的质量。并免费将成功的养蚕技术推广,靖西、天等、大新等区县内外的蚕农纷纷慕名而来“取经”,带动了100多户蚕农种植1万多亩桑树。

  养猪产业更红火

  大面积的桑田里,疯长着大量肥嫩的野菜,何不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2008年,李海萍养桑蚕有了成果后,她用上了从老家带过来的唯一“嫁妆”—一头老母猪,繁殖猪仔,利用桑田里的野菜做猪食,原生态喂养,并在猪舍旁建起了沼气池,既降低成本,又使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为此,她盖起了猪舍,开始了她的养猪事业。

  “我是吃了没技术的亏。当时小猪仔生下来后总是拉稀、腹泻,不到一个月就纷纷倒下,后来就找县畜牧局帮忙和看关于技术、饲料、防疫、销售等与养猪有关的书籍报刊里学到的技术。”除此以外,李海萍还常常到外地参加培训,到先进的养猪场观摩学习。

  摔过跤的李海萍在县畜牧局的技术指导下,精心管理,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控制并治愈小猪仔的黄痢疾病。次年,在县党委政府的资金支持下,她拥有了保育舍、肥猪室、产房、消毒室等功能分区的标准化养猪场,当年就直接有了利润。

  “如果当年丢下了,连陪伴我多年的老母猪也难保其身。”李海萍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自己的创业梦想,而是多方面查找和分析失败的原因,重新走上养猪致富路。

  目前,李海萍的养猪场有母猪19头,存栏肉猪210头,年出栏肉猪170多头,年收入16万元。而且连续几年保持兴旺,养猪事业办得红红火火,为当地群众提供了4个就业岗位。

  “若是村里有意要养猪的农户,我愿意把小猪仔送给喂养。”说起带动致富的事,李海萍的想法简单而又朴实。

  水果产业初见规模

  秋收时节,李海萍种植的20亩脐橙也呈现金黄色,沉甸甸的果实挂满了枝头,压弯了树枝。

  “今年是脐橙挂果第一年,别看它外皮长得丑,这可是原生态的绿色水果。”

  “桑蚕渣、沼渣和沼液可以用作水果的有机肥料,20亩脐橙也为我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农资费用。”李海萍告诉笔者,她将桑蚕渣烧成灰,伴着沼液和沼渣加工成有机肥,灌溉喷施果树,再次循坏利用。

  李海萍把她的种养基地定位为“生态养殖 绿色种植”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园,发展这样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不仅有效解决了桑蚕和养猪场的废弃物问题,变废为宝,还为她种养基地节约成本,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标签: 养蚕 养猪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