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重茬造成减产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止方法?

时间:2024-06-07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绿豆重茬造成减产是什么原因?有哪些方法措施能够有效防止绿豆重茬?对于种植绿豆的农户来说,这些是常常会遇到的问题。本文为大家详细总结了绿豆重茬造成减产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农户们有所作用。

绿豆重茬造成减产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止方法?

1、绿豆重茬造成减产的原因

一是养分因素。在同一地块上,连年种植绿豆,每年都吸收相同养分,因而造成某些营养元素过度消耗,不能满足绿豆生育期对土壤养分的需求,而根据植物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最缺乏的养分的量,如果每年不进行科学补肥,会造成绿豆品质及产量下降。

二是病虫源的连年积累,导致以绿豆为寄生土传病害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及菌核病等病菌量积累较高,遇到适宜的发病环境和条件,就会造成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三是土壤结构。由于白城市的土壤及气候因素的影响,绿豆一般选较贫瘠的地块来种植,且轮作倒茬困难,大多连作3年以上,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有很大变化,加上化肥的连年大量使用,使耕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而且绿豆系双子叶植物,播种、中耕等较单子叶农作物耕作层浅,浅耕层土壤破坏严重,因此在这些因素条件下连年种植势必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瘦弱,叶面积指数小,功能期持续时间短,功能弱,同化产物积累少,产量低。

绿豆重茬造成减产是什么原因?有哪些防止方法?

2、解决对策

2.1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

2.1.1 秋季深翻。对于不能调整的种植结构,连年种植绿豆的地块要2~3年秋季深翻1次。深翻的好处很多:首先,翻转土层,把未被破坏结构的土壤翻上来相当于换土种植;其次,通过深翻使土壤结构松碎,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同时把有机肥料深埋于土壤之中,经过发酵腐烂,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改善了土壤结构;另外秋翻整地,可以大大降低上茬除草剂的残留;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秋翻整地,可以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2]。同时还可以使地下害虫暴露于地表,或被冻死、干死,或被鸟类啄食,并可将杂草及作物根茬埋于地下,从而减轻翌年病、虫、杂草的为害。

2.1.2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绿豆的需肥规律进行施肥,科学经济;减少浪费,同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绿豆产量,改善产品的品质。

2.1.3 注意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将化肥结合有机肥及生物菌肥或腐殖酸肥同时施用,才能做到科学施肥,养地增收。各肥种具不同肥效特点,化肥速效,养分固定,但持效期短,耗地;有机肥富含多种微量,见效慢,但持效期长,在作物生长后期还能持续供给养分,且通透土壤暄地养地;生物菌肥松暄土壤,增加透气性,强力促生根,活化土壤,解磷解钾,促进肥效,以菌克菌,减轻土传病害。如果有条件,施用农家肥22.5~30.0 t/hm2效果最好,同时施高磷高钾的绿豆专用肥4~5袋/hm2+生物菌肥1袋/hm2。

2.2 合理轮作,减轻病害

在每个生产单位面积上,应保留一定比例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如绿豆―蓖麻―玉米(高粱)―绿豆,这样可以解决重迎茬问题,减轻病虫害。

2.3 科学防治病虫害

2.3.1 绿豆根腐病。绿豆根腐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以苗期发生危害最重,称绿豆烂根。苗期症状表现为:在豆苗出现第3、4片真叶时开始发病,叶片初呈红褐色不规则病斑,根部或根尖部出现红褐色斑,多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后期凹陷,根缢缩,干枯,致使地上部豆苗枯死。成株期表现为:根的地下部整个变褐腐烂,表皮层脱落,湿度大时,易产生白色绒霉状物,致使整株早期干枯死亡,植株结荚少而小,籽粒不饱满,产量和品质严重降低。

防治措施:一是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的轮作,发病率可降低至5%以下。二是播期延后,避开播种后的低温期,白城地区不可过早播种,宜在5月末至6月上旬间播种。三是播种时保持土壤墒情,必要时要作水种。播种不宜过深,墒情不好地区不宜采用扣大垄种植[4]。四是绿豆除草剂尽量选择苗后用药种类,以防影响出苗,加重烂根病害。五是用含多菌灵、福美双成分的绿豆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或用含该成分的药剂进行湿拌种子,干后播种。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用含恶霉灵、多菌灵、福美双成分的杀菌剂进行土壤处理,效果明显。六是发病初期用土壤杀菌剂灌根或结合叶面肥喷浇,选用的药剂有恶霉灵、甲霜灵水剂、多菌灵、福美双等。

2.3.2 绿豆菌核病。绿豆苗期即可感病,但发病率很低,表现为:茎基部初产生褐色病斑,后期扩大凹陷,围绕豆茎,是折倒死亡,湿度大时,在病茎上产生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成株期发病在根、茎、叶、荚上都可染病,表现为:根地下及地上部变褐干枯,纵列,组织变白,上生成大量灰白色至黑色菌核,叶片似水渍状萎蔫,湿度大时产生密集的白色菌丝和菌核,茎杆和荚变浅白色,干枯而死。菌核初始为白色菌丝团,后期成熟时变为黑色,鼠粪状或不规则,多形成在病株表面或腔隙内。防治措施:一是注意选茬。尽量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同时上下茬要避开菌核病菌可危害的作物,如向日葵、大豆、花生、芝麻和黄瓜等,以防止重复侵染。二是适当晚播。白城市绿豆产区应选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以便使开花期错过雨季,减少菌核病的危害。三是加强田间管理。植株不要过密,防止田间荫蔽和浇水过量湿度过大;绿豆封垄前及时中耕培土,防止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四是用含多菌灵、福美双成分的绿豆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或用含该成分的药剂进行湿拌种子,干后播种。五是发病期及时用药防治。药剂有40%菌核净1 000倍液和50%农利灵1 000~1 500倍液。

2.3.3 胞囊线虫病。绿豆胞囊线虫病又称根结线虫病或黄萎病,俗称火龙秧子。发病田植株成堆成片黄矮,病株矮小,主根及侧根减少,根瘤显著减少,病株根上附有许多细小的黄白色颗粒;最初从叶片边缘开始变黄,逐渐向内发展,最后整叶变黄枯死,提早脱落,落花落荚,结荚少或不结荚;籽粒小,质量差。根部表皮因被雌虫胀破后常被腐生菌侵染而引起腐烂,使植株提早枯死。此病对绿豆危害很大,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5%左右,严重重茬地及特殊年份减产35%左右。

    标签: 绿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