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蕾果脱落和阴角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时间:2023-01-31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油菜花蕾众多,但能发育成角果的仅占40%~70%,落蕾、落果占20%~40%,阴角(即无效角果)占10%~20%。本文为大家详细分析了油菜蕾果脱落和阴角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详情如下:

油菜蕾果脱落和阴角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1、原因

油菜的蕾果脱落和阴角的问题极为复杂,产生的原因很多,据观察调查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

1.1 持续低温 油菜开花要求的温度为12~20℃,适温为14~18℃。花期如遇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开花数量减少;5℃以下,多不开花;0℃或更低,将降低花粉的生命力,冻伤或冻死子房,使正在开花的花朵大量脱落,幼蕾也变黄脱落,有的花即使能结实,但大部分是阴角秕粒。

1.2 连续阴雨 油菜开花期间,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在75%~80%,有利于开花结实。如阴雨连绵,相对湿度高于95%,则不利于开花结实,虽然温度适宜,但结角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1.3 养分不足 油菜开花现蕾后,需要大量的养分。在一般情况下,早开的花早得到养料,脱落较少;迟开的花养料不足,脱落增多,缺肥或肥力不足,脱落就更为严重。特别是土壤中有效硼含量较低或缺硼,还会造成油菜“花而不实”的现象。

1.4 光照较差 油菜的密植程度直接影响着光照的强弱。如种植密度过高,植株上部阴蔽,则通风透光不良,所以蕾果脱落和阴角也十分严重。

1.5 病虫危害 油菜的菌核病能破坏主茎和分枝的输导系统,病部以上的花果将会严重脱落或形成阴角秕粒。霜霉病和白锈病,群众统称“龙头病”,病部肿大,花果畸形,完全不实。受上述病菌危害的植株比未受害的植株脱落率增加20%以上。

油菜蕾果脱落和阴角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2、对策

如何防止或减少油菜蕾果脱落和阴角秕粒,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2.1 选用增产潜力大,抗寒和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赣油杂1号”和“湘杂油6号”都是杂交“双低”(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寒等特点,因此,要大力推广,将其选为当家品种加以种植。

2.2 适时早播,培育壮苗,确保移栽质量 适时早播早栽,能使油菜在越冬前形成较大的营养体,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一般地区以9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中、下旬移栽为好。苗龄25~30 d,育成6~7片绿叶,20~23.3 cm高,根颈粗0.6~0.7 cm的壮苗。移栽时,使用磷肥蘸根,火土粪壅蔸,浇好定根水,以促壮苗早发。

2.3 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和硼肥 油菜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增施肥料是高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减少蕾果脱落的有效措施。基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做到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播种前,精细整地,用腐熟猪栏粪或土杂肥1.5万~2.25万kg/hm2,饼肥450~525 kg/hm2,钙、镁、磷肥300~375 kg/hm2,碳铵150~225 kg/hm2,硼砂3.75 kg/hm2,充分拌匀堆沤后,直接进行条施或穴施,作基肥或种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要根据油菜生长发育情况,早施苗肥,稳施薹肥,花期喷施硼肥,以满足油菜开花结实对养分的需求,从而减少花荚脱落。为了有效防止油菜“花而不实”,在初花期,用硼砂2.25 kg/hm2,磷酸二氢钾3 kg/hm2,对水750 kg/hm2,进行花期喷肥1~2次,可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2.4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油菜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瘦等情况来确定。植株高大、分枝较多、长势强的品种宜稍稀,繁茂性差的品种可稍密;肥地宜较稀,瘦地宜较密。在种植方式上,要实行宽窄行或宽行窄株种植,这样可以减少阴蔽,有利于植株中下部通风透光,从而提高油菜产量。移栽密度:棉地套种的田块栽9万~10.5万kg/hm2,稻田栽12万~15万株/hm2;直播的留苗22.5万株/hm2左右为宜。

2.5 病虫害防治 油菜发生菌核病可用30%可湿性菌核利粉剂或5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霜霉病和白锈病,在薹期除去基部老叶、病叶,初见龙头时,立即剪除,集中烧毁,并喷50%可湿性托布津粉剂800~1 000倍液。隔5~7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效果很好。

    标签: 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