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帮扶发展现代农业 海南临高农民致富路很坚实

时间:2023-10-27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为了给冬天里的临高农业再添一把火,临高县委县政府决定赶到今年春节前再次拨付促农增收资金500万元。

  自2013年以来,面对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严峻形势和县财政资金短缺,临高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到突出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围绕增收惠民生、强基增后劲等重点,不断加大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条件、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改善。

  时至今日,记者走进临高的各个乡镇发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蒸蒸日上。经过政府实实在在的帮扶,东英镇的“长寿五粮”品牌正在加快打响,和舍镇的林下经济高良姜连片开发,皇桐镇的“养猪专业村”“种草养羊村”基本形成,博厚镇的万亩花卉基地已经处处花开。

  随着城乡差距日渐缩小,临高农民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越来越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愈加清晰地体会到了“幸福”的滋味。

  1.干部纷纷下基层访问农情

  临高县农业局副局长陈锋经常是换上一身“工装”,迫不及待地到各乡镇访问农情。

  “在办公室里穿整洁点,下乡就换衣服和鞋。”走在加来田洋泥泞的田垄上,陈锋笑说自己至今没有“农转非”,从上学到工作,至今二三十年都是“农口干部”。

  农田里,加来墟的农户陈辉正在给自己的圆椒喷药。看到陈锋,陈辉停下手头的工作,和他打招呼并热聊了起来。

  “今年又是台风,又是阴雨,瓜菜不好种。”虽然今年农情不如往日,但陈辉依然笑意盈盈,对本季节的圆椒充满希望。

  陈辉一家7口劳动力,侍弄5亩农田。陈辉说,去年圆椒价格好,收入了13万元。“加来农户种菜的水平很高。”望着一望无际、绿意盎然的万亩田洋,陈锋说:“如果不出意外,今年还会有个好收成”。

  以往,加来的农户农时安排是“稻稻菜”,而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今已经改成了“菜菜稻”,其间还会让农田休养生息3个月左右。

  “现在的农民是越来越懂赚钱,也越来越懂‘偷懒’。”陈锋拍着陈辉的肩膀笑着说,科学种田,合理的种植结构,让农民一改“四季辛苦不见钱”的窘境。

  在陈锋走进田间的同时,临高机关里的干部都奔赴各自的联系点,帮助农户发展生产。

  临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欧阳颂东说,去年6月以来,临高开展了“我们都到基层去”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干部坚持做到“四个用”和“四个下去”,实现了“四个起来”,即用心、用情、用资、用智为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解难事、做实事、办好事、促发展,做到了人下去、心下去、资下去、智下去,以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实现了村庄发展路子清晰起来,村民生活富裕起来。

  “我们都到基层去”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全县122个单位的干部深入到770多个自然村,帮助农民完成田地规划1500亩,硬化乡村道路49公里,建设排洪渠18公里,饮水工程7宗,改厕改厨146户,鱼塘改造1700亩,发展养猪1050头,养鸡2.35万只,养鱼2.6万尾,橡胶5000棵。

  2.调动积极性打造特色品牌

  “依托市场机制促农民增收是任何途径都绕不过的路子。”临高县县委书记李江华说,临高根据市场需求及前景,因地制宜调整适合农民增收的产业布局,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打造特色品牌农业。

  年初,东英镇政府安排干部跑市场调研行情,深入到各大酒店、省内各农贸市场及商场调研,发现粗粮特别受欢迎。

  东英镇充分利用本地土地土质松软,富含硒、镁、钾等微量元素等优势,发动全镇农民因村制宜大面积种下淮山、芋头、番薯、大薯、毛薯等粗粮。近日,这一“组合”正式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头、获批注册商标———“长寿五粮”。

  “现在我们村委会大多数的人都在种淮山。”东英镇文连村党支部书记王明雄一边说着,一边正与几位村民将挖出来的淮山搬到车上,准备运到海口。

  据介绍,东英镇文连村委会的6个自然村300多户农民在东英镇政府的引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与省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合作,创建了一个400多亩的淮山种植基地。目前,东英镇政府还指导农民成立了文连淮山合作社,发动群众自种淮山。

  王明雄说,文连村种的淮山有四五个品种,平均价格2.8元/斤。淮山的种植期为8个月,每亩的产量5000斤至6000斤,除去生产成本6000元左右,每亩可净赚1万元左右。

  “仅淮山这一产业,就给文连村人均增收了1500元。”东英镇委书记王开博表示,东英镇政府下一步将力推打响“长寿五粮”品牌,“提速”农民增收。政府不仅帮助农民规划产业布局,在引进新品种种植时,也强化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

  临高县副县长程江洪介绍,趁着冬季瓜菜大规模种植的时节,农业局、农业中心、农机中心等农口系统先后到村里、到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50多次,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为了避开“两广”瓜菜上市高峰期,造成价格下滑。在产销方面,临高帮助农民做足了功课,做到分期分批上市。

  临高县农业局长罗麟介绍,县里印发了《关于做好临高县2013年冬季瓜果菜产销工作的通知》,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及“两广”的气候特点和种植情况,分类指导农民对生育期不同的瓜菜分期育苗。

  经过政府实实在在的帮扶,东英镇的“长寿五粮”品牌正在加快打响,和舍镇的林下经济高良姜连片开发,皇桐镇的“养猪专业村”“种草养羊村”基本形成,博厚镇的万亩花卉基地已经处处花开。

  3.大投入铺平农民致富路

  记者日前走进位于临高县多文镇松枝村的一片菠萝蜜种植基地,一大片含苞挂果的菠萝蜜树映入眼帘。松枝村村民谭志方告诉记者,他于2002年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毕业后,回乡利用家里仅有的3亩坡地种植菠萝蜜,收入始终上不去。2010年,在临高县扶贫办的扶持下,他从金融机构获得了小额贴息贷款15万元,将菠萝蜜种植面积扩大到160亩。

  目前,谭志方的基地已种下菠萝蜜苗20万株,还在培育6万株菠萝蜜幼苗,明年开春就可以上市销售,预计收入可以达100万元。

  “多亏了信用联社的贷款,我的菠萝蜜产业才有现在的规模。”谭志方深有感触地说。

  去年1至10月,临高县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共完成农民小额贷款1.016亿元,扶持农户1987户。其中政府贴息的贷款额达到7264.5万元,涉及农户1661户。之后,临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部署了10大工作任务,提出了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0元,年均增长15%的目标。

  临高还对大棚种植苦瓜、豇豆、青瓜、茄子等产业的农民和合作社给予适当扶持。去年以来,临高县共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2692.3万元。

  从一份临高县财政局提供农林水事务支出表单可以看出,2013年1至11月份累计完成4.82亿元,占年度预算66%,同比增长7884万元,增长19.5%,其中县级配套3470万元。

  从农林水投入增加19.5%这个数据可见,临高在农业发展的投入毫不吝啬。据统计,临高借助省配套资金扶持,加大投入,安排在今冬明春的“双冬”工作专项资金达2.2亿元。

  虽然投入加大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但农民的致富路还有很多阻碍。临高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调研,理清了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包括产业规划不够科学、生产形式落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生产要素整合不足、政府服务缺位等6个主要方面。

  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表示,临高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下大力气打破瓶颈,多举措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标签: 临高 临高县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