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每天跟村民们在一起,已经习惯了,有些不舍,虽然我的任务完成了,但是村民们的致富之路才刚刚开始。 ——谢学方
绵绵细雨拍打着蕉叶,雨水润透了田头的土,屯昌乌坡镇副镇长谢学方蹲在橡胶林里,观察粉蕉的生长情况。
谢学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科研人员,12月29日,来到乌坡镇挂职任副镇长,任期一年。在这一年里,谢学方先后开展了橡胶林下种粉蕉、橡胶林下种茶树菇项目,让200多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他曾是一名教师,“半路出家”搞科研
与谢学方初次见面,是在乌坡镇政府。谢学方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不像科研人员,也不像副镇长,更像是一个农民,举手投足之间透露着憨厚和淳朴。
根据省委省政府《西部市县人才智力扶持行动计划》,谢学方与另外48名被选中的同志被选派到地方乡镇挂职担任科技副乡镇长,任期一年。12月29日,谢学方来到乌坡镇政府报到,分管地震、科技工作,同时协助分管农业。
采访中,记者得知,谢学方是一个“半路出家”的科研人员。
谢学方告诉记者,他以前是一名教师,38岁的时候,他通过自学生态学,成功考上研究生,从此走上了科研道路。
虽然是科研人员,但是谢学方主要工作是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基层接触并不多,所以刚刚挂职时,他有点“懵”。“对基层环境不了解,也不知道从哪下手,那时,镇里的领导每天带着我往下面跑,时间长了就熟悉了。”谢学方说。
橡胶林下种粉蕉,每亩增收两三千元
因为自己是搞农业的,谢学方首先想到从农业着手。
谢学方经过走访了解到,乌坡镇农业经济作物主要以橡胶和槟榔为主,而他恰巧对“橡胶林下经济”有所研究,这让他一下就找到了方向。“橡胶林下经济并不是新鲜的种植模式,但是在乌坡镇却没发展起来。”
谢学方想到了在橡胶林下种植粉蕉,“因为粉蕉很好种,技术难度小,而且镇上有3个收购点,销路不愁,价钱也比较高。”谢学方把想法跟乌坡镇联营农场场长王宗汉说了,王宗汉很支持,当即决定,拿出15亩土地做示范区。
“走,咱们先到农场看一下。”在王宗汉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乌坡镇联营农场的粉蕉示范区,“呦,都长这么高了,没想到啊。”王宗汉说,粉蕉喜人的长势让他有些惊讶。
橡胶林里穿插着种植了很多粉蕉树,每株有一人高左右,谢学方走进地里,仔细检查粉蕉的生长情况,“不错,长得都很好。”谢学方说,这些粉蕉是今年6月份种下的,明年七八月份就可以采摘了。
在确定了橡胶林下种粉蕉的项目后,谢学方申请了7000颗秧苗,送到各村的村委会,并且免费提供肥料等配套。因为是免费发放,7000颗秧苗很快就被抢光了,于是谢学方又申请了6000棵秧苗,再次被一抢而光。“本来没打算发第二批的,但是没想到村民的积极性那么高。”谢学方说。
乌坡镇内林村的林芳琼就是领秧苗的“积极分子”之一,他总共拿到了2000棵秧苗,种植面积达20亩,“因为是免费的,而且有谢副镇长把关,我们没什么不放心的。”他说。
目前,乌石镇参与橡胶林下粉蕉项目的村民共有200多人,种植面积达130多亩,“我们推广的粉蕉是高产优良品种,之前当地种植的粉蕉一颗能产最多20斤,现在种植的平均能产50斤,这样算下来,每亩除去管理成本,纯收入就可以增收2000-3000多元。”谢学方说。
橡胶林下种菇 十余天收入万元
谢学方告诉记者,种粉蕉只适用于5年树龄以下的橡胶林,橡胶树长大以后,枝叶会遮挡阳光,影响粉蕉的生长,这注定了种粉蕉的局限性,那么在橡胶树比较大的橡胶林,如何发展“林下经济”呢?
谢学方了解到,乌坡镇有一家公司之前在橡胶树下种过竹荪,这家公司正好也有种植茶树菇的经验,茶树菇喜阴凉,恰巧适合在大的橡胶树下种植,于是,橡胶树下中茶树菇的项目在谢学方脑海中出现了。
谢学方将项目上报后,马上得到了屯昌县农业局的支持,该局下拨了30万的资金,谢学方在上述公司的橡胶林内设置了茶树菇种植示范区,同时向两个村的合作社做了推广,走出了一条由企业带领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橡胶树下种茶树菇的路子。
王小铭是乌坡镇青梯村委会大户村的主任,2014年,他联合几名村民成立了“金铭农业种植养专业合作社”。他自己也成了林下种茶树菇项目的首个推广户。
王小铭告诉记者,当初成立合作社,他首先搞的是林下种竹荪,但并没赚到钱,“后来谢副镇长找到我说了林下种茶树菇的项目,我觉得可以,就同意了。”他说。
在王小铭家旁边的橡胶林内,有5个大棚,里面种的都是茶树菇,有的已经长成,有的刚刚露头,“这些露头的是采摘后又长出来的。”王小铭告诉记者,大概10几天前,第一批长的茶树菇已经开始采摘了,因为茶树菇生长迅速,刚采摘的第二天又会长出来,所以几乎每天都有新鲜的茶树菇。
“因为现在销路没打开,所以只采了三个大棚,平均每天能采200斤左右,拿到镇上去卖,现在十多天已经卖了10000元左右了。”王小铭说,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他还雇了村里的八九名贫困户过来帮忙,既减轻了自己的压力,又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脱贫。
请专家培训
向村民“授渔”
从挂职的第一天起,谢学方就坚持以“科技服务三农”为宗旨,科技扶贫。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谢学方告诉记者,刚刚开展粉蕉种植的时候,很多村民不知道怎么种,损失了很多秧苗,“后来我申请了1000颗补种的秧苗,在地里一边看着他们种,一边告诉他们怎么种。”
除此之外,谢学方还在各村委会组织科技培训。组织科技培训5期,培训农民300多次;组织乌坡镇合作社负责人参加省科技厅在屯昌开展的“专利倍增”系列培训。积极发挥挂职地和原单位的桥梁作用,邀请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所专家5次,开展橡胶种植管理技术指导。
今年12月30日,谢学方挂职就满一年了,他将离开乌坡镇,回到原单位。谈到离别,谢学方说,“这一年,每天跟村民们在一起,已经习惯了,有些不舍,虽然我的任务完成了,但是村民们的致富之路才刚刚开始。”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