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地瓜品种令村民致富 女博士将论文写在沙土地上

时间:2021-06-12 编辑:Abbott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在国内不少城市的超市里,人们都能看到“桥沙地瓜”,这个产自海南澄迈的地瓜品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澄迈桥头镇沙土村的村民这些年来也都靠着卖“桥沙地瓜”过上了好日子。如果没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迪博士多年来孜孜不倦,不计得失的钻研,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改良地瓜品种令村民致富 女博士将论文写在沙土地上

  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土壤含沙量高,大多数农作物都很难丰收。近年来村民靠栽种刘迪博士项目团队培育的地瓜组培苗发家致富了。

  沙土村迎来“财神爷”种地瓜让村民买新车盖新房

  过去有这样一句话:“能种地瓜的地方,都特别穷。”

  地瓜喜沙土。能种地瓜的地方,土壤含沙量达70%,这么贫瘠的土地,只能种地瓜、西瓜,别的作物都长不好。可地瓜西瓜又卖不上价钱,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自然不好过。

  海南省澄迈县桥头镇的沙土村,村如其名,全是沙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贫穷落后是村子甩不掉的标签。

  但现在的沙土村,两三层的小洋楼随处可见,村民有房有车,生活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改良地瓜品种令村民致富 女博士将论文写在沙土地上

  天天在田间忙活,培育出来的地瓜让农民发了财,但这对刘迪评职称却没什么帮助,而刘迪并没有太介意这些。

  “我2013年盖了新房,14年买了辆小轿车,今年又买了辆大车。”沙土村委会副书记杨英春说:“村里像我这样的村民,那可多了。”

  让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就是地里的那些毫不起眼的地瓜。

  其实,沙土村村民祖祖辈辈都种过地瓜,但如今地里长的地瓜,可和过去不一样。现在沙土村种的地瓜,品种叫“高系14号”,是早些年从日本引种的品种。

  “过去我们随便种的那些地瓜,亩产低,一亩大概也就收一千斤,不好吃,卖不上好价钱,也就种来自己家里吃吃,或者喂猪。那时我也就拿了9分地来种。”现在,沙土村村民王永敢家里十七八亩地全都种了“高系14号”,亩产大约三千五百斤,每亩地瓜一年能给他们家带来约1万元的利润。

  据了解,目前,沙土村桥头地瓜种植规模达2.4万亩,产量约4.2万吨,其中参与种植的农户1200户,户均收入约3万元,村里建起了五百多栋小楼。

  “高系14号”可谓是沙土村的“财神爷”。而这“财神爷”之所以能给村民带来大笔财富,背后离不开刘迪博士这九年来的不断探索。

  扎根乡土女博士培育番薯脱毒苗获专利

  “你们问吧,我先看看苗。”初次见到刘迪博士时,她从海口风尘仆仆地赶回沙土村,刚下车就撸起袖子下了地。近几天下雨,她担心地里的地瓜苗泡了水染上病。

  2008年,刚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毕业的刘迪只身来到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工作,那一年,她正好30岁,恰逢“而立之年”。“高系14号”是在1996年被海南东洋水产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到沙土村,比刘迪早来了十几年。

  “08年的时候,沙土村已经靠栽种‘高系14号’,打开了一部分市场。因为这种地瓜甜而粉糯,很受欢迎。”刘迪回忆道:“但他们在栽种上遇到技术瓶颈,而我们当时准备做地瓜组培苗,正好在寻找市场,所以我们一拍即合。”

  沙土村种地瓜遭遇的技术瓶颈,就是“高系14号”在扩繁的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等因素导致病毒在体内积累,当病毒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发生变异,令地瓜培育期变长,叶片卷缩,茎秆矮小,果实变圆,品质受损,减产甚至绝收。农民面对这一情况束手无策。

  “这种时候,无论你施多少肥,打多少药都没用,所有投入都是白搭。”刘迪说。

  刘迪和她同事们从2008年起共同研究培育的地瓜组培苗则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利用地瓜茎尖细胞生长快,沉积毒素少的特性,将茎尖组织培养成整个株系,并从中剔除变异退化的植株,余下不会变异的种苗就交由农民栽种。

  2009年,她以《番薯茎尖培养脱毒苗的方法》第一发明人的身份,获得技术专利授权。

  “我们设计了五个指标,地上株叶形态、结薯时间和位点、地瓜内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和水分含量,以此来衡量一个株系是否发生变异退化。”刘迪说:“这个指标体系,我们在全国是首创。”

  排除万难搞科研怀胎八月仍坚持下田

  说易行难。想让地瓜种苗不发生变异,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一个茎尖,可以培育出一万株苗,从中挑选300株下地栽种,结薯后与原种相对照,如果和原种不同,就意味着发生了变异,如此一来,这整个株系都不能用了。

  “目前我们组培得做20个株系,成本其实是很高的。”刘迪说。

  实验成本很高,可刘迪在开始这个项目时并未获得多少支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当时只能去和其他项目‘讨’钱,看看有没有项目资金富余的,愿意支援我们一点,但我们常常被拒绝。找工人、找设备、建棚,全都得和单位申请资金。”想起当年的窘迫,刘迪不禁苦笑:“08年的时候,我的工资才1800块,连做项目需要用到的磁力搅拌器,不过就一两百块钱的东西,都要申请,因为实在没钱了。”

  2011年,地瓜组培苗培育取得成果,要进行一次重要的演示推介,当时,离预产期就差两个月的刘迪,依然坚持挺着孕肚下了田。

  “做事情有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我认为只要这件事情是需要做的,这么做是对的,我都会去做。”刘迪说。

  多年免费为村民提供技术 她把科研论文写在沙土地上

  如今,沙土村的村民靠着种刘迪培育出来的“高系14号”发家致富了,可刘迪却没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在学术界,评职称的一大参考标准就是在学术期刊上发布的论文数量,但刘迪把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田间地头,虽有几项专利技术,但在评职称这件事上却没什么“含金量”。

  既然对自己的工作生涯没太多帮助,为什么还要做这件事呢?刘迪说,她看上的是海南地瓜广阔的市场。

  和中国其他省份的地瓜相比,海南地瓜收获时间长,每年11月到次年7月都有收成,而且口感好,又甜又软糯,水分少,利于保存,深受批发商的青睐。

改良地瓜品种令村民致富 女博士将论文写在沙土地上

  海南各个市县都有哪些土地适合种植地瓜,目前都种了哪些品种,刘迪了如指掌。

  “地瓜这种东西是卖不上太贵的价钱的,靠的是薄利多销,走量。我们改良品种后,桥头地瓜产量上去了,品质也稳定,现在是有多少卖多少,完全不愁销路。”刘迪说,但现在海南地瓜的市场才刚刚打开,还有很大的空间,农民只要种,就能卖得出去,腰包就能鼓起来。

  口口声声说看上了地瓜的广阔市场潜力,用技术帮助上千户沙土村村民脱贫的刘迪,至今都没从这门“地瓜生意”中赚到钱。直到现在,她还是免费在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

  地瓜长势如何?有没有染病?刚从海口赶回沙土村,刘迪就立马下田查看地瓜的情况。

  “‘高系14号’种苗质量稳定了,桥头地瓜品牌打响了,市场稳定了,我们就打算研发新品种,比如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个新品种叫‘甜蜜蜜’,不同口味的地瓜可以迎合不同人群的喜好,帮助海南地瓜开拓更多市场。”刘迪笑着说:“当然,我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海南农民接受并购买我们培育的优质种苗。”

  (注:组培苗,即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培育出的完整植株。)

    标签: 沙土 地瓜 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