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关面乡因山多、海拔高、气候湿润,非常适合木香、厚朴、黄连等中药材种植。一直以来,当地不少村民以种植药材为生,被大家称为药农。
种药都在大山中。前些年由于基础设施差,药材加工技术落后,广大药农的生活过得艰难而贫穷。近些年,随着开县县委、县政府对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和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广大药农的生活发生了巨变,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殷实。
骑着摩托车去种药
近段时间,泉秀村的不少药农又开始为即将进山种药做起了准备,给放了一个冬天的摩托车做保养就是工作之一。
“现在到药材基地都修了公路,虽然还没有全部硬化,但可以骑摩托车去了。”药农谢明章告诉笔者,有了这条路,他们种药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辛苦了。
“天天呆在大山里,顿顿吃的是洋芋,晚上睡的是窝棚,挖完药材才出去……”从这首歌谣里,不难听出药农当年生产生活的艰辛。
笔者了解得知,前些年通往药材基地的都是一些羊肠小道,药农进山种药、挖药,天不亮就得出发,天黑才能到达目的地。为了省时,他们往往是背着蔬菜、粮食住进山中,一呆就是几个月。
进山容易出山难。那时药农主要靠人背、马驮运输药材,摔伤、磕伤成了药农的家常便饭。尽管如此,每年仍有很多药农辛辛苦苦挖出来的药材因运不出去而烂在了山里。
“为了改善药农的生产条件,这些年我们乡通过扶贫攻坚,加快了农村公路、供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关面乡党委书记何绍祥说,今年他们还将完成关面、水溪、火焰等5个村20公里的公路硬化,完成泉秀、青蒿村16.8公里的道路升级改造。
“有了路,不但进山种药可以骑着摩托车去了,挖出来的药材也可以用摩托车和货车运出大山了。”说起现在的种药生活,谢明章脸上挂满了笑容。
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在姚程村美丽乡村点,一栋栋造型美观,色彩典雅的“小洋楼”与四周的大山相互映衬,显得十分恬静优美。
“入住的这45户村民以前都是住在大山中的药农。”姚程村村文书黄先朗告诉笔者,现在药农住进了美丽乡村,条件好多了。
“我家以前就住那座大山里面,离现在这个地方至少要走三四个小时。”药农黄中池指着远处被云雾遮住的大山对笔者说,以前交通不便,为了种药,只能把家安在大山里,每个月只出来一两次买生活用品。
“那时最苦的还是孩子。”黄中池说,她大儿子读书时,每天都要走三个多小时的山路,中午在学校只能吃自己带的饼干。
“还是住在这里好哟。”黄中池说,这里交通便捷,人多热闹,买东西也方便,最重要的是孩子上学几分钟就到了。
“药农现在都愿意到美丽乡村来居住。”黄先朗说,前些年,没有哪个药农愿意走出大山,住到这些地方来。
“那时交通不方便,药农住在外边就难以兼顾种药。”何绍祥告诉笔者,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拉近了大山与外界的距离,让原本要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才能走完的山路很快就到了,这是药农选择走出大山的主要原因。
笔者获悉,现在关面乡绝大多数药农都已经在集镇和美丽乡村点购买了住房,过上了忙时在山里、闲时在家里的“两栖”生活。随着居住条件的改善,药农们的生活质量也得了明显提升。
药材丰收不再伤农
“前些年种药没有几个发了财的。”药农李地安说,就算药材种出来、挖出来了,但烘烤得好不好,能不能按时运出去,都影响着他们当年的收入。
“以前我们乡的药材都是外地药商来收购。”关面乡乡长廖明中说,那时本地没有药材加工企业,药农只能用柴火烘干药材,导致药材品质不高,议价权全部被药商掌控,药农辛苦种药但挣不到钱。
“那时药材越丰收越挣不到钱。”谢明章说,商贩总会以烘烤方法有问题,颜色不好看等毛病故意杀价。大家也只能忍气吞声卖给他们,不然就只能烂在家中。
“不能让丰收过后的药农空欢喜。”近些年,关面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暗下决心,要在自己的地盘上修建药材加工企业,让药材产业的发展不再受制于人。
如今,关面乡已建起了两个大型中药材深加工企业,药农直接从地里挖出来的药材就能变成钱。
“这两个企业不光能解决我乡的药材加工,还可以满足巫溪、云阳、宣汉等地的药材加工。”何绍祥说,他们还采取龙头企业(公司)+流转土地+产业示范基地模式,实行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药农再也不担心药材卖不出去和被人压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