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养殖和特色种植让巫山不少村民发家致富
巫山县农委、畜牧局相关负责人向重庆晚报记者介绍,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区的巫山,除了坚持发展土豆种植、黑山羊养殖等传统优势农业外,还利用自身环境气候特点,独辟蹊径地走出了一条特种养殖和特色种植的道路,大王蛇肉、火龙果等明年有望走进市民的生活。
■龚道毅和他的大王蛇
他谢绝外地买家高价诱惑
打造库区最大养蛇基地
从巫山县城驱车2小时就可到达大昌镇。这个小镇位于三峡蓄水后形成了大宁湖畔,大宁湖边上就是大昌镇的蛇王龚道毅的家。
“现在养殖场虽然只有300多条大王蛇,但我还要继续扩大规模,建成库区最大的肉用蛇养殖基地。”龚道毅40来岁,皮肤黝黑,个子不高。和主城其他养殖场多养菜花蛇不同,他养的是肉用蛇之王———大王蛇,这种蛇的市场价比菜花蛇高出3倍左右。
学养蛇 首次上阵就捉眼镜蛇
乘坐大宁湖上的渡船10多分钟后,重庆晚报记者和龚道毅来到位于湖中小岛上的养蛇场。“蛇场需要与世隔绝,否则会惊扰到其他人。”龚道毅说。
登上小岛,远远就看到3个用砖头围起来的蛇场。不过,蛇场的草丛里并没有群蛇乱舞的景象。“现在蛇正在冬眠,要农历4、5月份才会出来。”说着,龚道毅钻进为蛇冬眠搭起的地窖,不一会儿就抓了一只黑色带有金黄花纹的大王蛇出来。
这条六七斤重的大王蛇被主人扰了清梦,扭动着身躯试图摆脱龚道毅的手,还亮出牙齿准备攻击。但龚道毅的手灵巧地翻来翻去,避开它的攻击。“学养蛇第一步就是要学捉蛇。”
龚道毅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他在广西打工时学会了养蛇技术。“我从1996年中专毕业后,就一直在广西一带务工。”龚道毅说,当他辗转来到中国养蛇之乡灵山县时,发现当地蛇类养殖产业及销售市场十分成熟,家家户户靠养蛇发家致富,他于是边上班边学起养蛇。
“在蛇场学习时,我第一次上阵就是捉眼镜蛇。”龚道毅说,蛇场里虽然有蛇药,但如果被眼镜蛇咬到还是够呛。“我当时很害怕,犹豫了半小时,师傅说遭咬了算他的,我心一横,在师傅的指导下就伸手把眼镜蛇捉了起来。”在蛇场里,龚道毅不仅学会了捉蛇,还学会了配饲料、消毒和其他养殖技巧。
“巫山的山区夏不太热冬不太冷,适合蛇生长,于是我就回巫山来养蛇。”2011年,龚道毅回到巫山开起肉用蛇饲养场。
找蛇食 拜托餐馆老板抓老鼠
“整个蛇场都是我一砖一瓦建起来的。”龚道毅说,回到家乡后,他不分白天黑夜地搭建蛇场,干了两个多月终于完成基础工程。目前蛇场只有500多平方米,规模不算大。
蛇场搭建好后,他又花2.8万元购买了50条大王蛇准备繁殖。“资金不够,我不敢买太多饲料,就打起乡亲们的主意。”龚道毅说,大王蛇爱吃老鼠和小型蛇类,他就走街窜巷为大王蛇们找吃的。
“他就要我们最讨厌的耗子和赤练蛇。”大昌镇一家餐厅的老板刘四平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那时大家都觉得奇怪,这个小伙子怎么偏偏要这些四害?但是,餐馆老板们通常只能提供大王蛇不吃的死老鼠,龚道毅又想起了其他办法。“我买了30个捕鼠笼,分发给镇上每家餐厅的老板,发几根烟,说说好话,让他们抓到了老鼠叫我来收。”靠着这样的方法,龚道毅喂饱了他的大王蛇。
扩规模 建库区最大养蛇基地
目前,龚道毅的大王蛇从最初的50条繁殖到300多条,来自重庆主城和广西等地的买家纷纷找上门以每斤120~150元的价格收购,但龚道毅并不急于出售。“大王蛇肉多、肉质好,只要有货就好卖,但我还想扩大规模后再卖。”龚道毅说,他还要增加眼镜蛇、五步蛇、菜花蛇等品种。把养殖场规模扩大到5000平方米,建成库区最大的养蛇基地。
“现在主城市场上的蛇肉大部分来自广西,运输成本大,蛇的死亡率高。如果从巫山运到主城,不但可以降低成本,肉质也更新鲜。”龚道毅说,最快明年,主城市民就可以吃到来自巫山的肉用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