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在游仙区石马镇涪江村一社,一幢三层楼房显得有些与众不同:房顶、后院里,到处栽种着不同品种的油菜苗。置身亲手缔造的“育种王 国”,绵阳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所长罗三培自豪地说:“这些都是我正在培育的油菜新品种,抗旱能力强,出油率高,油酸、亚油酸营养成份相当于橄榄油!”
1953年出生的罗三培是一位致力于农业科技研发的民营科研机构负责人。他潜心10余年选育的油菜杂交组合“涪优一号”参加长江流域九省评比,其亩产 量、亩产油量均居第一,累计在全国推广22年,助农增收30亿元。2004年以来,罗三培更以“每年一个新品种”的速度出成果,目前其手中已有6个国审、 7个省审油菜品种,成为无冕的“杂交油菜大王”。
寻梦改变传统的低效
农业现状,发展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现代农业
说起研发的经历,罗三培说,因为父亲生病,他年幼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初中毕业后,罗三培下乡到魏城镇原红卫乡当知青,并成为一名赤脚医生。期间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他的初衷。
隔壁一家农户七口人只有三件草屋、一张床。每年仅靠卖农作物养家糊口。因为产量低,全家人常常饿肚子。1971年,从国外引进的小麦品种“阿波麦”因遭 遇锈病感染,原亩产250公斤左右直接减产不到100公斤,全村人只有更加勒紧裤腰带。“农民真是太苦了!”罗三培决定自学育种知识,并通过农科院的朋 友,试着引进小麦新品种“繁六”。两年试种,全村普及,大家感受到了育种的“威力”。此时的罗三培也深刻体会到,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必须发展现代 农业科技。
他不断摸索选育门道,丰富理论知识。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罗三培利用到魏城中学当生物课代课老师的机会,挑灯夜战自学高中课程。1978年,以高于录取线5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西南农业大学。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罗三培就成为了学校“一个特别的学生”:他随身携带的几个大箱子,里面除了几件衣服,全是搜集的育种资料和油菜种子。得知系主任有一 片科研地,罗三培便每天缠着他,希望能在这片难得的科研地里继续育种事业。罗三培的诚意与执着,打动了系主任的心。随后,罗三培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潜心 研究育种技术。
追梦依靠科技积累资金,
再投入科研,探索带动农民致富的民营科研之路
探索之路,既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又需要在关键时刻能迈开大步。
大学毕业后,罗三培婉拒了校长和系主任的盛情留校邀请,毅然选择回到家乡。1995年,在绵阳农校教书的罗三培辞掉“铁饭碗”,靠着东挪西凑的1万元资金,创办了民营农业科研所――绵阳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
在涪城区吴家镇,罗三培租了100亩荒山,开始了新的探索。针对丘陵地区土地贫瘠、容易干旱的特点,罗三培带领员工修建蓄水池、拦山堰、挖沟填土,用两年时间打造了丘陵地区改造模式,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高产稳产“三保地”。
与此同时,罗三培将自己培育的四川省首个省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良种“涪优一号”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达509斤,引种全国九个油菜主产省区市,产量、含油量均居各省市第一名。
除了痴迷于杂交油菜研发,罗三培还孜孜不倦地研究开发名特优水果、蔬菜。1997年,他在游仙区石马镇开始培育黑红薯、黑小麦、黑芝麻、黑米、黑花生等 “黑五类”。1998年,他育成了“绵新2号富硒黑皮花生”,并获得农业部专利授权,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10余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100万亩,为农民 增收5亿元。2013年,因在农业科技研发上的杰出成就,罗三培获游仙区首届“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