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区:特色微企助农创业致富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深冬午后,汽车沿着重庆市北碚区境内的中梁山余脉盘山而上。行至半山腰,整齐别致的村居出现在眼前,这里是龙凤桥街道龙车村。

  乍一看,这不过是个平常的小山村。然而,在村里转上一圈,却发现这里“驻扎”着不少企业:花木种植、蔬菜、水产、食用菌栽培、肉兔养殖、电子商务……规模不大,却种类繁多。

  “村里近900户村民,已经有88家创办了微型企业,涉及十几个特色产业。其中80%以上的老板是返乡农民工,带动就业500多人,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基地、市级微企示范村。”龙车村党委书记蒋叔琴自豪地说。

  走进重庆贰拾陆度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展厅里整齐陈列着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各类生态鱼缸。“你们看,这个鱼缸的柜体采用了晶钢门的材料和工艺,低碳环保,防潮,不变形不变色,在重庆市我们是第一家呢!”公司负责人周成果介绍。店铺后面,500多平方米的厂房里,十几个工人正紧张地忙碌着,有的在切割玻璃,有的在给缸体覆膜,“本地客户的40台鱼缸刚发货,这100台鱼缸又马上要发往贵阳,春节前我们特别忙。”周成果笑着说。

  周成果夫妇以前在重庆主城从事鱼缸销售工作,钱虽然不少挣,但不方便照顾家里。两年前听说村里要发展微企,他们决定回家乡创业。因为对鱼缸行业比较熟悉,所以还是干起了老本行。不同的是,过去只是销售,现在是自己研发并生产。经过悉心经营,目前公司的生意发展得不错,已开发了4个系列近百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到了3000台,还解决了二十几个村民的就业。

  “以前在外面是‘单打独斗’,现在回乡办企业,地熟人也熟,困难有人帮。”周成果告诉记者,从酝酿注册到经营发展,区里和街道对他们帮扶不断,财政补助了3.5万元的创业资金,街道和村里还帮助他们贷到了10万元的无息贷款。“今年计划再开发两个系列,把营销范围从西南片区拓展到全国。”说起企业的未来发展,周成果充满信心。

  走出多彩的“鱼缸世界”,沿村里整洁的道路走向田间,不一会儿,就到了重庆扦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基地。试验大棚里,正上演“树叶插进土里变树苗”的“魔术”。大棚看起来稍显简陋,但里面的景象却令人大开眼界:一片片叶子、一根根枝条插在土壤里,看似无奇。而刨土轻翻,下面竟长出了根须。公司技术总监田祖国告诉记者,公司的“一叶成苗”非试管育苗快繁扦插技术,采用植物的一叶、半叶、一芽、一根枝条,或者碗口粗的树干、树桩等,通过药剂处理,微电脑自动化控制,4到18天,一般植物即可生根发芽成苗。

  “目前,我们用这种‘傻瓜’式快繁技术培育出来的树苗达到了十几种,既有桂花、紫薇、香樟等常规品种,也有七星茶花、金钱柳等珍稀树种,还有日本、澳大利亚等地的进口品种。”田祖国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的农林业人士来这里观摩学习。公司凭借扦插技术的推广、无公害蔬菜的销售,年收入近百万元。

  “我们这里自然环境好,交通也便利,办企业有优势”。蒋叔琴介绍,为鼓励返乡创业,带动增收致富,北碚区10多个区级部门与龙车村微型企业结成对子,定点帮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支持,促进企业发展壮大。截至2014年底,该村微企年产值达1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今年我们力争再发展微型企业20家,实现年产值达2100万元,还计划打造一个微型企业文化园。”蒋叔琴说起了村里的新年新打算,更让人对这个山村的美好未来充满了期待。

    标签: 万元 鱼缸 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