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外出打工,每天工作13小时,每月工资不到600元,打工14年才积攒3万元。而立之年,他不想继续过打工生活,向乡邻借来7万元,来到宁夏银川开中餐厅。经过多年打拼,已有千万资产。这时,他毅然回到家乡镇安镇镇安村,办起农家乐,不仅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还带动当地旅游业迅猛发展。他就是镇安镇镇安村2组返乡创业人士张毓平。
16岁外出打工 挣钱给父亲治病
“那时家庭非常困难,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全靠母亲支撑整个家庭,我们3弟兄根本体会不到母亲的艰辛,连简单的洗衣煮饭也不帮忙分担,整天东跑西窜。”张毓平惭愧地说。
现年44岁的张毓平,是一名身价上千万的老板,28年前却是一名一贫如洗、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打工仔。28年前,他跟随乡邻辗转到广东、浙江,当了一名毛线工,尽管每天加班加点,每月工资却不到600元。他把辛苦挣来的钱留50元在身上,其余全部寄回家,给父亲治病或补贴家用。
“儿子每月按时寄回来几百元,为我减轻了很大负担。每次拿着儿子汇来的钱,我又喜又忧,毕竟儿子才16岁,这么小就出去打工,担心他身体遭受不住。”母亲余其翠讲起儿子的往事,眼眶一下就润湿了。
“父亲去世时,妈妈没告诉我,因为那时通讯不发达,没有手机,也没微信和QQ。直到父亲去世一个月,才从哥哥信中得知的,我这辈子对不起父亲,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张毓平哽咽道。
30岁开餐馆 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打工不是长久之计,挣不到多少钱。”2003年,在外打工14年的张毓平突然回到家乡,向母亲、妻子道出开餐馆的想法,但手中只有3万元,启动资金需要10万元,差的7万元从何而来?他只好硬着头皮向周围的乡亲、邻居借,凭借他的诚信为人,7万元很快凑齐了,他带着梦想来到宁夏银川开了一家中餐店。请不起师傅,他自己来做;请不起服务员,妻子顶替……尽管每天起早摸黑,一年辛苦下来却没有任何效益,甚至没有收回一分成本,2004年过春节,他还向别人借了2000元回家过年。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第二年,生意就开始好转起来,每个月收入可观。几年下来,不仅还了7万元债务,还有了一定积蓄。”张毓平讲起自己的生意经,脸上顿放光彩。
42岁返乡创业 带领乡邻脱贫致富
“投资500万元,一分钱都没收回来,现在所有费用全靠宁夏那边寄回来,那边挣钱这边用。但妻子没有任何怨言,这也是实现她的梦想,因为她一直想在老家开一个餐厅。”张毓平介绍。
5月,张毓平回到老家镇安村2组,准备在家乡开一家农家乐,一是解决乡亲就近就业,二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因为在他困难的时候,父老乡亲曾帮助过他。于是,他以每年每亩900元的流转费,从众乡邻手中流转了150亩地,经过两年时间,一个集休闲、娱乐、垂钓、住宿为一体的桃溪河山庄建立起来。
“我每年有900多元流转费,加上在他那里上班的工资,一年有2万多元收入,我脱贫没问题了。”镇安村2组贫困户张前华笑呵呵地说。
“土地流转给他,有流转费。平时我就在城里打工,他生意好时,我就在他那里做点零工,每天可挣100元,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在他那里打工离家近,他对人又好,我们都愿意在他那里做活。”70岁的村民彭范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