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菌菇撑起大梦想——万盛海孔村村民韦毅脱贫致富记

时间:2024-04-30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小菌菇撑起大梦想——万盛海孔村村民韦毅脱贫致富记

  在丛林镇海孔村,有一片面积近百亩的食用菌种植地,崭新的大棚被不透光的黑色棚布遮盖,一个个由塑料薄膜包裹的菌袋一层层整齐地摆放在地上,一簇簇平菇冲破薄膜冒出了头,空气中弥漫阵阵菌香……种植基地的主人韦毅夫妇正忙得不可开交,配原液、装菌棒、发菌丝……虽然忙碌,但夫妻俩的脸上都挂着收不住的笑容。

  “这一批菌棒还有10来天就出菇了,卖出去后至少能挣1万多元呢!”韦毅喜滋滋地说,别看他如今的日子过得挺顺心,但十多年前的情况可大不一样。

  遭逢逆境 夫妻同心渡难关

  韦毅一家五口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于2003年从煤矿下岗后靠打零工维持家用,妻子在家务农,基本没有收入。而家中父母年迈多病、儿子上学用钱等压力,更是压得这对夫妻喘不过气来了。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同年年底,韦毅在打完零工回家的路上又遭遇车祸,需要疗养七八个月。这意味着韦毅家不但断了经济来源,花费还比平常更高了。

  韦毅倒下了,昂贵的医药费、一家五口的生活费、家务活等所有的重担一下子全部都压在了韦毅妻子胡光会的肩上。胡光会除了要每天照顾两位年迈多病的老人和卧病在床的丈夫,还要做家务、干农活。为了维持家中的日常开支,她又在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谋了一份兼职。

  那段日子里,胡光会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照顾家人,途中还得一趟趟地来回跑,下班回家也不得清闲,家务、农活样样都是她独自操持。这一切被韦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暗下决定,一定要让妻子过上好日子。

  困境重生 开始种植食用菌

  韦毅康复后,决定创业。根据胡光会在食用菌种植基地打工的经验,夫妻俩决定种植食用菌。

  说干就干,夫妻俩把仅有的房屋抵押给银行贷了3万元款,又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6万元,作为搭建大棚和购买种菌材料的资金。不到一个月,12个大棚“崛地而起”,韦毅夫妇也满心欢喜地开始了他们的种菌生涯。

  “我们主要种植香菇,因为它的市场行情最稳定。”韦毅告诉记者,香菇生长期长达6个月,对湿度、温度要求比较高,对种植技术要求也高。为了种出好品质的香菇,他开始自学种菌技术,常常孤身一人外出学习其他种植大户的先进经验,主动与周边种植户交流探讨种植技术。终于,他种出了品质、产量双高的香菇,在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们就还清了欠债。韦毅夫妇也从食用菌种植“菜鸟”变成了种植“达人”。

  创业不易 哪儿跌倒哪儿爬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夏天,天气异常炎热,韦毅夫妇12个大棚里的孢子全被“烤熟”了,让之前所做的努力功亏一篑。“算上种菌材料、人工费、护理费等等,我们一共亏损近60万元。” 韦毅提及那段回忆,仍心有余悸。

  韦毅夫妇再次负债,巨大的经济压力让韦毅一筹莫展。

  “做生意总有走背字的时候,只要人没事,钱总能挣回来。”在妻子的鼓励下,韦毅重新振作。两人商量,还是继续种植食用菌,毕竟这是他们所擅长的。

  “哪儿跌倒就哪儿爬起来吧。这次我们选择了一个相对好养活的菌种——平菇。”韦毅告诉记者,平菇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类的菌种,好养活,而且生长期短,四个月就能采摘。韦毅夫妇是勤快人,从种下平菇开始,每天扎在大棚里,给菌棒降温、换气打孔,保障了每一棒平菇的产量和品质。皇天不负有心人,这6年来,韦毅夫妇种植的平菇产量高、品质好,销量节节攀升,收入也趋于稳定。他们不但还清了欠债,还在年底越过贫困线,成为了当地脱贫增收的典范。

  关于种植菌菇,韦毅夫妇还有新打算:争取扩大种植规模和品种,打造一个有特色的菌菇品牌。“我们要的不止是脱贫,还要致富!”韦毅满脸藏不住的笑容里透着新希望。

    标签: 种植 食用菌 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