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芽味香、质脆、多汁、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C、维生素B、胡萝卜素及钙、铁、磷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保健蔬菜,素有“树上青菜”之称。目前饭店、超市和装箱礼品菜的需求量较大。看看香椿带来了哪些商机?
在河间,唯独有一个辛庄的名字前面加上了“香椿”两个字,这是为什么呢?
据王氏家谱记载,明代永乐年间,有王氏王佑一支,经山西朔州马邑县奉旨迁至高阳县城,数年后迁到了现在的北石槽乡香椿辛庄村,在此定居,种植起了红油香椿。燕王扫北经过此地,王佑一家人住在红油香椿树园子里,未被官兵发现,才躲过了战乱大劫,幸存下来。因为这里的红油香椿风味与众不同,小村子就有了美丽的名字,香椿辛庄。
传说康熙路经河间香椿辛庄村时赞誉香椿辛庄的水甜,香椿更香。后来乾隆下江南来到河间,更是点名要吃香椿辛庄的红油香椿,并封为御品,并作为贡品准时奉上。
现如今,该村有1760余人,“两委”班子坚强有力,村风淳朴,民生安定。漫步在整洁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的红油香椿树,有些人家的庭院中,有生长了几十年的挺拔大树。“清明”前后的半个月里,整个村子,飘溢着浓郁的椿香。
在村南的老椿树园子,用铁锹挖起一小堆儿土,捧在手中,发现这里的沙土不一般,细细的,软软的,呈暗红色,原来这里生长出的红油香椿,之所以风味“独特”,奥秘全在特有的红沙土里。
“祖传下来的50多亩红油香椿园子,经过600多年的世事变迁,园子还在,很多大树早些年都被砍伐,面积远远不如从前了。”在老人王洪浩的回忆中,有惋惜之情,更有自豪之处。“现在村子里,有一棵约百年树龄的红油香椿树,还有一棵要两个大人才能合围起来的红油香椿树,也算是罕见了。”
红油香椿滋养着村民,也蕴含着无限商机
红油香椿,素有“树上青菜”之称,中医认为,红油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杀虫固精、抗肿瘤等功效。此外,红油香椿中还富含维生素C、优质蛋白质和磷、铁等矿物质,是蔬菜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红油香椿的吃法也很多,可炒食、腌制,也可作调味用,如红油香椿芽炒鸡蛋、小炒红油香椿芽、凉拌红油香椿芽、红油香椿芽拌凉面等等,都别有风味。
香椿辛庄人过上了幸福的小康日子,对红油香椿的感情,愈发深厚。每到椿满枝头时节,家家户户,大人孩子齐上阵,像收获庄稼一样,把紫红的红油香椿芽叶,从大大小小的红油香椿树上采摘下来,稍加整理,就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极佳礼品。在很多人家,舍不得一时吃完,有用盐把红油香椿腌制起来的,有晒干做成红油香椿茶的,还有的打好包装后,用冰箱贮存起来,过春节时,做上一道道红油香椿大餐,招待客人解“春馋”用。
附近十里八村在外经商的人,也常把这个村儿的红油香椿用作生意往来的赠品。长年在北京经营工贸公司的王朝松,为了给商户们找够可口的红油香椿,经常要走上很多家才能凑出来。如此看来,仅靠个人种植的红油香椿,就显得供不应求了。
600年的历史,让香椿辛庄的红油香椿,名气在外。几年前,山东的一家公司想用香椿辛庄独有的村名和土质合作开发,因为当时土地流转不到位,没有达成意向。”王鹏帅一直记着这件事,这个90后大男孩儿,不仅对红油香椿有着深深的感情,在他事业小成后,对村里的红油香椿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种下700亩红油香椿,打造产业发展链
2016年,王鹏帅把在北京打工的父亲喊回来,又叫上王俊余和其他5个村民,商议如何利用村子独特的“香椿辛庄”品牌,打造红油香椿产业。
几经周折,8个人总算达成了一致,“发扬这份传承确实不容易,为了避免个人投资带来的风险,我们决定合伙把红油香椿产业做起来。”王鹏帅感触颇深。
他们注册成立王佑御品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然后争取到村“两委”的支持,从乡亲们手中顺利流转到土地700亩,8个人就大张旗鼓开始了对红油香椿的种植与开发。
由于没有经验,意味着要承担极大风险,几个人先后去北京、天津和山东等地全面考察市场,心里才算是有了“底气”。这期间,他们结识了河北工程大学专业研究果树种植的程福厚教授,他给合作社进行了细心指导。
他们投资200万元,先在老园子搞小面积试种,他们把从每户收集到的3000棵红油香椿树苗,加上从山东泰安采购来的5000棵红油香椿苗,种在一起,进行对比实验种植。经过试种,购入的幼苗在红沙土中长势喜人,每棵从原来的0.8米长至1.5米。
“植树每亩国家补贴500元,连补5年”的秋冬植树造林补贴政策,让8个人信心更足了。从10月下旬开始整理土地,到机器播种完48500棵红油香椿,仅仅用了10天。
现在,一座900平方米的冷库和一个在红油香椿树下养殖土鸡的项目,正在进行中。明年,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同时,他们还计划开发以红油香椿为原材料的绿色有机食品,做大自己的品牌,使“王佑御品红油香椿”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