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黑水县:返乡创业闯出致富新天地

时间:2023-04-26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4月16日,乘着春日的阳光,记者跟随黑水县科技局来到了木苏乡罗窝村,今天,在这里会举行一场羌活种植的技能培训。在罗窝村高半山羌活种植地里,闻讯而至的木苏乡各村村民,围在技术员苏永斌的身边,耐心地听他讲解种植要点。其中,有一个穿着黑色衬衣的,留着两片小胡子的人尤为显眼。他叫扎西,是木苏乡小别窝村人,早年间在外经商,如今积累了一定资本,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今年3月,扎西找到了罗窝村养鸡大户东生,两人同乡政府几经商量后,决定按照退耕还林260元一亩的标准,流转500亩土地,期限为15年,并根据海拔高低和地势条件分别种植红富士苹果、青红脆李和羌活。

  “想着容易,但是真正干起来还是很难。”扎西告诉记者,3月起,开始平整土地,在这个过程,他请了4台挖掘机清楚路上碎石,高峰期一天有50人参与到整个500亩土地的平整当中。在未来大规模种植的时候,还将持续地请当地村民到种植地里务工,按照一天一百元的劳务费标准,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致富。

  牙日古是当地的一名贫困户,因长期缺乏技术和资金导致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不过今年以来,在扎西种植地里做工的他,有了不少改变。“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能学习不少的种养殖技术,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我们采用的是现结制,每天100元的劳务费必须当天发到老百姓的手上,这样一来,他们也有干劲。”扎西对记者说道,他们从不不拖欠一分钱的劳务费,因为种植业是长期性的,在未来还要请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信用必须是第一位。

  在问到羌活和果树的种植技术时,一直没说话的东生终于开口了。“种植方面的问题我要比他懂很多。”东生指了下旁边的扎西说:“他毕竟长期在外面承包工地,缺少实际的种植经验,这方面肯定没有我这个实打实的农村人强。”

  据了解,东生是黑水县的养殖大户,现在鸡场里面还养殖有4800余只凤尾鸡,每天下3400余个土鸡蛋,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一年在养殖方面的收入达到了20余万,是该县依靠养殖业致富的成功典型。

  “从养殖到种植,这种跨度对于我来说不算太难。”东生笑着说:“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基本的种植方法都比较熟,并且现在县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的技术人员也经常下来进行种植方面的培训,经过一些培训,种植这几种农作物的要点我也熟读于心了。”

  据东生介绍,种植羌活以农家肥最好,农家肥不会造成羌活药用成分的流失,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药用价值。现在他的鸡场就是提供肥料的理想地,每天大量的鸡粪都被收集起来作为肥料处理,用东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态循环经济”。

  “我们还要探索林下经济。”东生指着不远处的果树苗对记者说:“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力求将这片地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药材还是果树,都是该县沟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脱贫攻坚关键的“十三五”,黑水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农牧民增收为目的,加大对种、养殖户的扶持力度。以扎西、东生流转的土地为例,羌活苗全部由县科技局提供,资金来源是县支农资金和幸福美丽家园改造资金;青、红脆李苗和苹果苗由县林业局提供,木苏乡乡长张勇对记者说道:“乡政府也会大力支持他们,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一定的便利,为的就是打消种植户的顾虑,让他们能够放开手脚,通过勤劳的双手致富。”

  记者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扎西稍显激动地对记者说:“县上把珍贵的树苗、药苗从几百公里、几千公里外的地方拉到我家门口,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不仅要保证这块地种下去的苗子存活率,还要整合全村资源,带领他们增收致富。”

    标签: 种植 羌活 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