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曾被华蓥市民誉为“豆腐西施”的江春芳,在自己带着资本下乡创建的山林生态土鸡养殖场,给即将出栏的“过年鸡”喂玉米、米糠等食物。
“鸡年快到了,俗话说得好,‘鸡’不可失,失不再来。因此,我与丈夫决定鸡年要抓住‘鸡’会,借‘鸡’生财。”1月8日,四川省华蓥市古桥办事处回龙村曾家湾山林生态土鸡场正在添养鸡苗的江春芳,一边与丈夫从车上往鸡场抬运刚从南充购回的1200羽鸡苗,一边充满自信地说。
在华蓥市城区曾以经营“臭豆腐”闻名、被市民誉为“豆腐西施”的江春芳,2016年春天利用在城市积累多年的资本,下乡到古桥办事处回龙村曾家湾租赁50多亩荒山发展山林生态土鸡养殖,不到一年时间便通过“订单销售”等形式出栏3批计8000多只。目前她与丈夫精心喂养的5000余只“过年鸡”陆续上市,为市民鸡年春节提供优质年货。
在华蓥市庆华镇黄桷村的土鸡养殖场,成群的土鸡正在山林中追逐、觅食,有的还在树枝上蹁蹁起舞、放声歌唱。
“我们还在扩建鸡舍,准备在鸡年扩大养殖规模。”黄桷村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爽说,2016年他们借“鸡”生财,已尝到了甜头。
黄桷村是华蓥市一个地处偏远的穷山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到61户252人,贫困发生率达17.6%。“一进黄桷村,没有青山碧水,都是水淹区;没有俊男美女,都是庄稼汉,哥哥妹妹柴两捆,扁担一挑两头轻,哪来的感情……”一首黄桷村民谣“扁担亲”,是黄桷村贫穷的真实写照。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黄桷村充分利用当地村民具有养殖土鸡的习惯,从毗邻的重庆引进业主周爽,专门成立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村民发展订单土鸡养殖,目前已发展社员36户,养殖土鸡达8.2万只,并新建了标准化养殖场。
黄桷村贫困村民卿明仁在7年前因一场意外事故导致左腿残疾,妻子离家出走,留下家里80岁的父母和11岁的女儿。在合作社帮助下,卿明仁养了400多只土鸡,并利用卖土鸡的钱买了孵化器继续创业增收。他说,“发展产业,借鸡生财,这条脱贫致富的路子我走对了!”
图为在华蓥市庆华镇黄桷村举办的乡村土鸡文化节上,参加“捉鸡比赛”获胜的村民显得格外开心。
为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养鸡热情,周爽还带领合作社社员,在今年元旦这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土鸡文化节。文化节分土鸡选美大赛和捉鸡比赛两大项目。土鸡选美是比谁家喂养的土鸡既健壮又精神,被评为第一名的土鸡誉为“土鸡王子”;捉鸡比赛是比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捉鸡多少分出胜负,且所有选手捉到的鸡作为奖品免费取走。在土鸡文化节上,现年78岁的胡艮菊老人,以参赛的土鸡体格健壮、羽毛亮泽、精神抖擞荣获“土鸡选美大赛”一等奖。
图为华蓥市禄市镇山门口村返乡大学生“鸡倌”雷勇,在自己创建的生态蛋鸡养殖基地介绍蛋鸡产蛋情况。
而华蓥市禄市镇山门口村返乡创业的大学生“鸡倌”雷勇,更是体会到了抓住“鸡”会、借“鸡”生财的重要性。2010年他从重庆工商大学毕业后,先在重庆的一家灯饰公司打工,虽然每月有一点固定收入,但他觉得与其做一名打工仔,还不如自己创业实现财富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绿壳蛋鸡养殖市场前景好。在考察了市场前景后,这位好不容易跳出“农门”的年轻人,毅然辞去城里的工作,返回家乡山门口村,用筹集到的4万多元钱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正当雷勇踌躇满志的时候,他鸡场的鸡苗感染瘟疫死了近40%,本来资金就匮乏的雷勇一下子陷入僵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雷勇重新振作起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剩下的绿壳蛋鸡苗上,并引进20万条大麦虫作为绿壳蛋鸡的食物。为不再出现意外,雷勇没日没夜的守候在绿壳蛋鸡和麦虫旁。功夫不负有心人,雷勇的苦心经营终于圆了他的绿色梦想,而今,雷勇的绿壳鸡蛋不仅注册了商标,在当地成了品牌,而且通过网上销售,在重庆、成都等大城市也很受欢迎,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蛋蛋”。
靠饲养生态蛋鸡实现了致富梦想的雷勇。2016年春天,他又扩大养鸡规模,利用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养鸡技术和市场关系,租下1000多亩荒滩地,做起了帮乡亲们一起致富的“扶贫梦”。除给贫困农户免费传授生态蛋鸡养殖技术外,他还把培育的鸡苗赠送给贫困农户饲养,然后回收鸡蛋统一包装销售。这样一来,既解决了贫困农户致富项目、技术、资金等问题,又解决了产品销售难题。目前,他已培育并存栏6200多只生态蛋鸡,帮扶21家贫困农户走上饲养生态蛋鸡的路子。他说,鸡年最大的愿望是能继续借“鸡”生财,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据悉,地处华蓥山区的华蓥市鼓励农民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林资源发展生态土鸡养殖,并走“大户带小户”、“公司+农户”和“经纪人+订单销售”的产销路子, 2016年累计出栏土鸡近270万只,产值近1亿元,目前存栏达100多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