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家营葡萄种植园。
葡萄销售喜人。
一串串葡萄新鲜诱人。
把刚采收的葡萄挑去卖。
下午2点,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余国华正和妻子忙着从葡萄园里采摘葡萄,他要将1.5吨“维娜莎”品种的红葡萄装箱。“每公斤7元,这是批发价格,这一天将有1万多元的收入。我们这儿的葡萄以晚熟的为主,价格不会太低。”余国华笑着说。
余国华家里种植了8亩葡萄,年收入在10多万元,现在家里买了轿车、建了新房。从1993年就开始种植葡萄的他,至今已有20年种植经验,他成了村里的种植技术人。距离余国华的葡萄园800米左右,有一个葡萄交易市场。这个市场,从6月底开始,每天都要往外运送数十吨各种葡萄。
余国华所在的安宁市禄?街道办事处艾家营村委会有5个村民小组,有1634人,人均耕地1.05亩,全村现在种植1300余亩鲜食葡萄,350亩浅水藕。通过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截至去年,艾家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6550元。而在2005年左右,当地的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
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从2005年至今,该村委会辖区内没有发生过重大群体事件,更没有发生重大治安事件或刑事案件。村民之间出现摩擦,在村子里就能够圆满解决,社区和谐、乡村幸福的美好景象在这里得到体现。
抓住机会发展葡萄种植
艾家营村委会的葡萄种植史,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大约是在1993年,一个外地人到艾家营村委会琚家营村小组租了10亩地开始种植葡萄,但此人并没有获得大的成功。相反,琚家营的农民借此机会打开了一条致富路。现任艾家营村委会总支书记、主任钱有华就是第一批参与葡萄种植的人,他也是艾家营村委会葡萄致富路的领头人。钱有华家中现在种有葡萄4亩多,每年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但他家并不是村中葡萄种植最多的人家。
刚开始的时候,艾家营主要是种植“巨峰”葡萄,但是由于该品种的葡萄有病虫害等先天缺陷,在当地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从1993年至2003年的10年里,艾家营村委会的葡萄种植面积基本发展到了500亩左右,但是产值却很低,村中经济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刚开始种‘巨峰’葡萄的时候,只是几角钱一公斤,卖不到好价钱。”余国华介绍,在艾家营的葡萄种植历史上,刚开始时,很多人是冒着亏本的风险去尝试。
2003年开始,以钱有华等人为首的村委会成员,开始探索葡萄种植的新路径,他们在自家的“试验田”中发现,“巨峰”葡萄虽然产量高,但是产值低,而且抗病能力差,不太适合当地种植。于是,他们外出考察,从弥勒、大理等地引进“北极星”、“金秀”等多个葡萄品种,最终发现这些品种也难以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病虫害较多,最终被逐渐淘汰。
大约在2005年,艾家营村委会的葡萄种植迎来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因为他们找到了“奥古斯特”、“维娜莎”、“康能无核”等几个非常适合当地气候的葡萄新品种,不但产量高、产值高,而且病虫害相对较少。也就是在那时,艾家营村委会的村民开始将经济发展的注意力转到葡萄种植上,整个村委会的葡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接近800亩,之后,规模不断扩张。截至目前,艾家营村委会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300余亩,多达10余个品种,产值在1300万元左右。
葡萄经济助推和谐进程
2005年以来,艾家营村委会紧紧抓住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尽全力推广“一村一品牌”经济建设,发展了葡萄种植、浅水藕种植、茶业种植以及养殖业等多个产业,但受气候干旱及环保方面的影响,浅水藕种植和养殖业已经逐步退出,现在最大的产业就是葡萄产业。
艾家营村党总支副书记叶会云说,截至目前,艾家营村委会通过葡萄种植大大提高了村民收入。去年,当地村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6500余元。在陈家营村小组,这里有100余户农户,10年前基本都是土基房,现在8成以上的人家都换了砖混结构的新房。艾家营葡萄产业的发展,不仅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还带动了整个安宁市的葡萄种植。金方街道、温泉街道、青龙街道等多个地区都从艾家营引进葡萄种苗,连楚雄州禄丰等地都派考察队到艾家营取经、引种。
经济收入提高的同时,艾家营村委会的社会治安问题得到极大改善,从2005年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治安事件、群体事件或是刑事案件。“连法庭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村里都能调解。”有村民说。
2011年,艾家营村委会两户人家老房子拆旧建新,但在建设过程中,两家房屋相隔较近,有一户人家的房屋稍高,遮挡了另一家的采光,于是两家发生矛盾纠纷。虽经村小组的调解,两家仍然要诉诸法律,但经过法院审理后,两家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最后,村委会组成调解小组,将两户人家请到村委会,提出一家让一步的方式圆满解决了争端。这在当地传为美谈。
这个故事只能算是艾家营和谐发展的一个小插曲,真正体现艾家营和谐发展的是统计数据。在2003年以前,当地每年经过村委会调解的纠纷在300起左右。从2005年开始,当地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和谐程度不断上升,矛盾纠纷呈现递减趋势,尤其是最近3年,分别为38起、34起、33起。10年时间,艾家营的和谐程度呈几何倍数上升。
村庄的和谐也反映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以前贴的告示,前脚刚走,转身就不见了,现在,去年贴的,现在都还在。”村委会负责人表示,现在的艾家营村,村干部队伍团结和谐,村民之间互助友爱,呈现出一种“村看村、户看户、家家户户忙致富”的幸福景象。
产业延伸促“二次创业”
为更好地发展葡萄产业,艾家营村成立了葡萄协会,开展技术方面的培训服务。在此基础上,还设立了党支部,由党员带领会员致富。另外,艾家营村建立了4个葡萄专业合作社,帮助村民销售葡萄。“有了协会和合作社,葡萄销售不用发愁。”当地葡萄种植户说。
“虽然现在葡萄种植已经形成产业,但是要想持续发展,还需要延伸产业链。”这是艾家营村委会成员的共识。要想葡萄产业得到延伸,必须深度分析葡萄产业的特点,尤其是艾家营的特点。在这方面,艾家营已经做好了准备。“一产带动三产,以葡萄带动旅游。”钱有华表示,艾家营村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的第三产业。
艾家营村委会负责人表示,以葡萄产业为主导,发展农家乐可以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增收。目前,艾家营村已经有4家大型农家乐,可接待800人左右。但每逢周六、周天,接待能力仍然不够。以钱记农家乐为例,该农家乐聘请当地10名农民为服务员,提供每月1200到1800元的工资。该农家乐负责人介绍,这里每天的接待量在200人左右。到了周末,前来度假的人吃饭都要排队,接待能力还是非常有限。
为了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钱记农家乐还酿造了葡萄酒。“现在每年要酿200公斤左右,每公斤80元,仍然供不应求。”该农家乐负责人表示,他家里种植了4亩葡萄,每年都要采摘1000公斤左右酿酒。“有一次接待了一个10多个人的自驾车旅游团,一次就喝了20斤,人家还要,但是我都拿不出来。”出售自制的葡萄酒,这在艾家营的所有农家乐中已经成为一种风气。除了自制的葡萄酒,这些农家乐还提供土鸡、鸭、鹅,同时,在夏秋季节还组织葡萄采摘、捡野生菌等活动,得到昆明等地游客的青睐。“我们当前正在考虑将土法酿造葡萄酒打造成一个产业。”钱有华、叶会云等人表示,村委会正考虑推广葡萄酒酿造,使之成为继鲜食葡萄之后的又一经济增收点。
当然,艾家营村委会的葡萄经济效应,只是安宁市“和谐社区”和“幸福乡村”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当前,安宁正按照“一村一品牌、一社区一方案、一社区一措施、一社区一精品、一特色一亮点”的路子,各社区、村庄结合自身实际、突出差别特色、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和“幸福乡村”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