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市:大学生“鸡倌”创业记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1月5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汤丹镇中河村三股水村民小组的一片围栏里,施东正从玉米口袋里抽出手一扬,数十粒玉米飞出,还没有落地,便被数百只飞起的土鸡一抢而空。

  施东正从小就生长在这里,吃着家里的生态猪肉、鸡肉和蔬菜长大。2011年从同济大学物流管理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上海、昆明等地工作过。“在上海时,一次女朋友生病,买了只鸡来吃,根本吃不出鸡肉的香味。”施东正当时就萌生了回乡养土鸡的念头,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

  施东正使尽了各种办法,请哥哥一起做工作才勉强说服了父母。2012年初,施东正通过网络和书本自学了一些养殖技术,拿出5万元全部积蓄,又东拼西凑借到了11万元,在村里围起了30亩左右的围栏,接通了水电,从广西购进了2000只土鸡苗,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由于经验不足,开始在为这些出蛋壳就买来的小鸡脱温时,他没能缓慢降温,最后只活了300只,损失2万元。东川区科协副主席张胜辉知道此事后,从工作经费里挤出5000元补贴了他,并介绍他认识了养殖专业户张树芬,帮助他完成脱温工作。

  此后,他每一批都只进1000只,一个月或两个月进一次,再没有损失过。

  鸡养出来了,销售又成了问题。

  “当时一天一只都卖不出去啊!”施东正感叹,“近一年来,销路好了,每天都能卖10多只,60元一公斤。”施东正笑了笑。为了保证不断货,他现在每个月进500只鸡苗,进多少出多少,还有昆明的商家前来订货。

  施东正说的养鸡场现在已经实现了半机械化生产,有了微耕机、脱粒机和磨面机,并且让村民免费使用。村民们种出来的玉米再也不用人背马驼到数十公里外的集市上去卖了,就近卖给他还能卖个好价钱。为了节省成本,鸡场专门安装了两盏黑光灯,下面铺开数个移动水池,夏天夜晚一打开灯,灯管发出引诱昆虫的波段,蚱蜢、苍蝇、蚊子等昆虫便纷纷聚拢过来,然后掉到水池里,第二天早晨成为鸡的美味早餐。

  目前,施东正的生态鸡已经走上了正轨。他计划利用村里水源好、空气好、土地资源丰富、河滩广阔等优势,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养鱼、养牛、养羊、种有机蔬菜,由村民们统一养殖种植,然后由他统一销售。他又搞了一个河谷旅游开发项目,让城里人来沙滩上捡石头,山坡上采花,田里体验种植,实现旅游、休闲、娱乐一体化,这样不但能留住村民,也能引来城里人,搞活农村经济。

    标签: 万元 东川 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