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藩:发现鱼鹰的商机之后《致富经》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杨玉藩:发现鱼鹰的商机之后《致富经》

  正在带着鱼鹰抓鱼的人就是杨玉藩,他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鱼鹰驯化基地的创始人。

  杨玉藩:喝……

  听到杨玉藩的号令鱼鹰就会立即潜下水去抓鱼。

  杨玉藩:喝喝,就是下面有鱼了,敲一下,下面有鱼了,马上下去。去找鱼。

  鱼鹰学名鸬鹚,脚像鸭子,嘴像鹰。经杨玉藩驯养的鱼鹰,捕鱼时只要用特别的呼喊声引导鱼鹰捕鱼,鱼鹰捕到鱼后会主动靠船,把猎物交给杨玉藩。

  杨玉藩:你看这些鱼鹰让它们看一下,就是小鱼鹰,它看见以后,它以后就慢慢熟悉这个动作,上来叼着鱼叫它炫耀一下,它掉下来它就没奖励了。

  被高举起的鱼鹰会引来其他鱼鹰羡慕,这能让鱼鹰更加卖力地捕鱼。

  杨玉藩:给它吃一点让那些也看见,不给它们吃,以后它们慢慢就(知道)必须要捕鱼,不捕鱼就没得吃。

  鱼鹰捕鱼表演,现在已经成了大理洱海一道独特的风景。可在2008年前,整个洱海的鱼鹰几乎绝迹。

  渔民杨月岗:一年比一年紧张,喂不起它(鱼鹰),养不起它(鱼鹰)。

  杨玉藩的朋友杨欣:鱼鹰户,当时的鱼鹰只有几十只,整个洱海,然后不是集中在一处,整个洱海散布的。

  杨玉藩:2008年回来时候,鱼鹰不到60只,已经越来越少,比如有一家人才养了五六只。

  可就是在这样情况下,杨玉藩用了6年时间,在大理洱海打造出一个鱼鹰驯化基地。在2014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一年光门票就能卖3000多万元。

  游客:我觉得它们能听的懂人的话我觉得特别神奇。

  游客:感觉太刺激了。

  记者:哪块刺激呢?

杨玉藩:发现鱼鹰的商机之后《致富经》

  游客:就是它们捕鱼的时候,感觉把这个鱼抓住不放。

  杨玉藩驯化出的鱼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他又是如何把濒临灭绝的鱼鹰捕鱼打造成大理洱海的一道旅游风景呢?

  杨玉藩就出生在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民的家庭。1995年,16岁的杨玉藩初中没念完,就跟着大伯一起在西双版纳等地修水坝。

  杨玉藩:从小我们就会一样东西,打渔,打渔的话至少要2个人,那时我十六七岁,必须要出门,出门的话,人家带你是看得起你。

  杨玉藩十分珍惜这次出门打工的机会,在工地他干活很卖力。

  杨玉藩:河水比较大就栓了一根绳子,他们上面所有人拉着我,我就下去,然后下去的时间等气喘不过来就上来。那个别人干不了,人家也不想干。

  大伯王月全:困难的地方人家不去干,他都报名我去干。

  杨玉藩:当时年龄我最小,就是年轻好胜,人家不敢,不想做的我去做。

  干活卖力,又有组织能力,杨玉藩很快当上了包工头。到2008年,杨玉藩已经积攒了100多万元的存款。可他却突然放弃了在外打工,要回家养鱼鹰。

  朋友杨利元:原来我们两个一起干那些工程,他也赚到一点钱了,我就说你好好干工程你干这个干吗。

  朋友杨欣:我们朋友都反对,普遍都反对他,因为当时可以说没有任何前景,那时候。

  朋友说养鱼鹰没有前景,是因为当时在洱海鱼鹰很分散,每家只有几只。没人觉得杨玉藩还能干出什么名堂。

  渔民杨利元:这个鱼鹰要灭绝了,大部分就说你的这个是天方夜谭,怎么可能呢?

  鱼鹰曾是生活在洱海边的白族人最好的伙伴,当地不少渔民,世代都是靠着鱼鹰捕鱼挣钱,维持生计。

  杨玉藩:我们祖祖辈辈也就,不知道多少代就是靠着鱼鹰,鱼鹰是我们家庭成员中的一员。

  曾经辉煌的洱海鱼鹰怎么就濒临灭绝了呢?

  原来1995年开始,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洱海的生态环境,每年有6个月时间不允许捕鱼,这样,渔民就很难在禁鱼期养活鱼鹰。

  渔民杨月岗:吃的(鱼)没有,拿给它(鱼鹰)吃饭,吃了以后,它(鱼鹰)就死掉了,没办法。

  记者:鱼鹰如果吃饭就会死?

  鱼鹰:恩,死,它只是吃鱼。

  渔民:鱼鹰飞到水里面就违章了,违章了人家就给你罚款,罚款就养不起了。

  一只鱼鹰一天要吃1斤多鱼。2008年,当地政府把禁鱼期由半年又改为8个月,这样一来,当地渔民更养不起鱼鹰了。

  渔民杜顺藩:天天喂在家里面,去村里面买鱼1元一斤,养着20个鱼鹰,它要一天吃一斤,20斤20元,是不是,时间太长了。

  杨玉藩:到2008年的时候,(洱海养鱼鹰的)才6家,有一家养了4到5只,6只,这个已经不能捕鱼了。再不保护的话,可能再过2年可能一只都没有。

  洱海鱼鹰捕鱼是团队作战,如果鱼鹰数量少于20只,就无法形成围捕,这就意味着洱海鱼鹰捕鱼的这种方法将绝迹。

  杨玉藩:你看看现在这个阵势全部都是鱼鹰,包括这边也有,包括后面。它这个范围相当当大,就前后左右吧。

  杨玉藩:本来各找各的鱼,但是只要鱼跑,鱼动,那么过来,前后左右都是鱼鹰。那鱼肯定被抓。鱼大的话它们就共同去抢。不是争共同去帮忙。

  杨玉藩打造鱼鹰训化基地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其他渔民的认可。2008年底,杨玉藩用自己的全部积蓄100多万元,在大理白族自治州沙村承包下了这个16亩大的地方。沙村仅剩的50多只鱼鹰全部被收到了这里。

  拥有上千历史的洱海鱼鹰围猎,终于又出现在洱海上。20只洱海鱼鹰可以进行围捕,在鱼鹰的这种地毯式搜索下,一只鱼鹰发现了鱼,邻近的鱼鹰也会一同下潜,协同作战,几只鱼鹰合力即使是10多斤的鱼也难以逃脱。

  杨玉藩:捕到鱼以后快点就速度把它捞上来。鱼鹰很好它不抢,它就好好的咬着一个位置,你抬上来一点伤都看不见。除非眼睛腮帮,它咬住这个地方。

  记者刘青青:鱼被咬住就不挣扎了么?

  杨玉藩:挣扎不了,你要挣扎的话很疼,你说晃来晃去都会流血,只要你动一下,那个血都冒出来。

  一只洱海鱼鹰一天可以抓捕30多斤鱼。

  可并不是每条鱼都需要众多鱼鹰合作,即使最勤快的鱼鹰也会偶尔偷吃。

  杨玉藩:你看这个,你看已经吃下去了。

  杨玉藩:你看它就是这个位置,不会弄的话会把鱼鹰弄疼,这个就是(嘴张开)极限了。

  记者刘青青:弄的时候有什么注意要点不把它弄疼呢?

  杨玉藩:比如说你看,弄一点抓一点,就怕它这个刺,你看,看见没有。

  杨玉藩:这条差不多一斤6以上了。

  杨玉藩的鱼鹰虽然抓鱼能力强,可一年只有4个月时间能在洱海捕鱼,紧靠鱼鹰捕鱼,实在难以维持生计。到2009年初,杨玉藩在外面赚的100多万元已经全部花光。这离杨玉藩挽救鱼鹰的目标还差很远。

  杨玉藩:就相当难养活,比如你看这么大,才2天是吧。蚊子叮了也不行,冷了也不行。开始带出去驯化,就3到4个月的时候。也不一定,成功了一半。驯化好了2到3年。驯化好了就很好。

  为了维持鱼鹰基地的运转,杨玉藩想到了找朋友入股。

  杨玉藩:过年前,我朋友开好车全部回来,当时我所有的积蓄都用完了,就比较困难,跟他说以后我的想法,以后的发展思路,你现在还可以入股。

  可无论杨玉藩说什么也没人愿意入股他的鱼鹰基地。

  朋友:我说约我投资兰花这些都可以,我都愿意投资的,但鱼鹰这个我不看好,你也别干了。

  朋友:我说我对这个鱼鹰,对你这个基地没有什么前景可讲,我不干,要干的话你去干吧。

  当时,杨玉藩的鱼鹰基地只有50多只鱼鹰,几乎没有盈利。

  杨玉藩:当时人很少,比如说我们鱼鹰只是人家看过,比如说路过看见,看看鱼鹰表演,坐坐船,给你10、20元,你说那个不成气候,赚不到什么钱。

  2009年9月,这个叫王志军的人找到了杨玉藩,王志军是大理某外联社的经理,专门给旅行社和景点牵线搭桥。

  王志军:原来的洱海鱼鹰都很散,分的很散,就是他是第一个把有效的资源整合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他能有那么大魄力组建那么大的一个文化旅游产业。我们是看中他的文化价值。

  王志军想跟杨玉藩合作搞团队旅游。可刚开始杨玉藩对王志军的提议却不以为然。

  杨玉藩:我们只是在想死马当做活马医,反正大家都挺困难的,我们又不需要(给王志军)开工资,然后给你一个底价,你去做,就是试一下吧。

  2009年10月,杨玉藩去在关部门办理了接待旅行团需要的相关证件。

  杨玉藩:保护鱼鹰这个是个爱好,祖祖辈辈跟它有感情。那肯定要想办法找一些出路,我们这边叫以山养山,我觉得挺好,既保护了鱼鹰又开发了旅游,是吧。

  经有关部门批准,杨玉藩开始接待旅游团,并给自己的鱼鹰表演门票定价为126元,4个月时间,杨玉藩的鱼鹰表演就吸引了15000多游客。

  杨玉藩:我们算了,我们就值那么多钱,不能过高也不能不过低,因为我们成本在这个地方。你要是太低了,那么我们这么多人也赚不了多少钱。

  带游客游洱海,这就需要专门雇佣50多人划船,同时需要购买大量的救生衣和渔船,但杨玉藩认为值。

  杨玉藩:洱海鱼鹰离开洱海,在岸上看那不叫洱海鱼鹰,那个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跟别的没有什么区别,必须要进洱海才展示它的技能,它的所有技能包括捕鱼技能。包括它表演等等,展示技能。

  杨玉藩的做法得到了游客的认可。

  游客:能看得更清晰一些,然后它的那个每个动作,都能看得很准确,如果在岸上看的话就没有这么体会深切了。

  直到2011年底,来看杨玉藩的鱼鹰捕鱼的游客还在直线上升。在旺季时,每天要接待游客3000——4000人。一年光门票就能卖3000多万元。然而,让杨玉藩预料不到的是这样的好事很快就要结束。

  2012年,杨玉藩养殖的鱼鹰已达到130多只,他陆续投入2000多万元修整鱼鹰基地。然而,鱼鹰基地修整好了,来的游客却越来越少。

  员工李永华:2012年以前,我们这里的游客比较多,你看这么多的船都是供不应求的,都是需要排队的,但是突然2012年以后,我们这里的游客就慢慢少了。

  杨玉藩:这样拖下去的话,可能面临停业,破产,倒闭,我基地上有200多人就是所有的项目,不谈建设就是我们平常的费用有30——40万元,就是平常的费用。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很快杨玉藩发现当地突然出现了7——8家跟自己鱼鹰基地几乎一样的鱼鹰表演景点,分散了杨玉藩鱼鹰基地的游客。面对竞争带来的危机,杨玉藩想出了应对方法。

  杨玉藩:你说市场外部我们是控制不了,比如,我们只能做好我们的比如产品,品牌,质量,叫游客来体验,包括与服务,我们做好这个,那么一传十,十传百,他们觉得体验很好,我们只能做到这样。

  为了吸引游客,杨玉藩规定,所有鱼鹰驯养师,必须做到,在鱼鹰捕到鱼后,要能熟练掌握把鱼鹰高高举起的这个动作。

  杨玉藩:做不到这个(训鹰者)就走人了,是吧,这个必须要做到这些,包括动作,包括鱼鹰,驯养等等,你这些东西做不到你(训鹰者)就走人。

  鱼鹰叼住鱼后,再把鱼鹰举高,这个动作,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这需要鱼鹰跟驯养师的密切配合。

  杨玉藩:不是每个鱼鹰都会咬住鱼,你也看见了好多鱼鹰都练不出来,只是说一家人出去带了10只,12只,15只,只是几只鱼鹰可以抬,可以咬。

  为了在游客面前展示这个动作,每天表演结束后,鱼鹰驯养师都需要反复多次地训练鱼鹰叼鱼,再举起来。

  高举鱼鹰的驯养师以及争相捕鱼的鱼鹰,成了杨玉藩训练基地的一道独特风景。引起众多游客的兴趣。

  记者:哪个瞬间你觉得最好看呢?

  游客:就是(鱼鹰)抓上来鱼,它衔着的时候。

  游客:举起来的时候。

  记者:举起来的时候有什么特殊么,觉得?

  游客:太帅了那鱼,不是那鱼,那鹰,那鱼鹰。

  根据游客的反馈,杨玉藩还对鱼鹰基地进行了改善。

  杨玉藩:很多游客反映一点就是时间不够,玩的时间不够。你拍照的地方没有,就想吃点鱼的地方都没有。后面就想想,就搭了一个休息站,让人家过来尝尝小鱼小虾,洱海鱼,这个还是一个特色。然后后面就做了这个休息站也叫做半岛。

  2013年初,杨玉藩在距离鱼鹰表演区3公里远的小岛上开了一个免费休息区,供游客品尝鱼鹰捕上来的鱼。

  旅客:挺新鲜的,而且味道也做得挺不错的。

  记者:怎么想到要吃点鱼呢?

杨玉藩:发现鱼鹰的商机之后《致富经》

  旅客:因为当时看到(它)在捕鱼就想到要尝一下。

  游客:在船上50元一条我们就买了。

  记者:为什么想买这鱼呢?

  游客:没污染,肯定是新鲜的,自然的。

  杨玉藩的这些做法,让他的景点再次聚拢了人气。

  杨玉藩:游客开心了,体验好了,我们以后游客越来越多,我们这个还能可持续发展。

  2014年,杨玉藩的鱼鹰基地接待游客30多万人,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带动200多人共同致富。下一步,杨玉藩准备继续投资,把基地打造成3A级景区。

    标签: 鱼鹰 洱海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