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龙陵县:财富险中求《致富经》

时间:2023-03-28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精彩看点:有一种蜂,生性凶残,被称为杀人蜂。记者进入深山探访,却遭遇意外。杀人蜂如此凶残,在一个人手上却如同宠物。不但不怕,他还要专门养殖胡蜂。同样是这种凶残的杀人蜂,却被挂在村民的屋檐下。不但不蜇人,还能带来财富。最贵的一窝胡蜂能卖到三万多元。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云南龙陵县:财富险中求《致富经》

  马蜂学名胡蜂,属胡蜂科,全世界已知的胡蜂有5000多种,因其凶残,又被叫做杀人蜂,人们对它避之不及,甚至要专门剿杀。

  但记者听说,这种杀人蜂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有人专门养,不但养还能靠它赚钱,一窝胡蜂最多可以卖到三万元,而且胡蜂身上还蕴藏着无价之宝,这是真是假,记者决定一探究竟。

  在这海拔一千六百多米的深山里,就隐藏着许多杀人蜂的蜂巢。

  冬季的午后,气温升高,这是胡蜂最活跃的时候,带路的当地人小黄,提醒我们要特别当心。

  黄国虎:慢一点。

  有一种大虎头蜂,它的个头是普通马蜂的十倍,有成年男子的大拇指大。和蜜蜂只采花蜜不同,大虎头蜂还喜欢吃肉,而最可怕的是它的毒刺。

  一只野兔被蛰后,几分钟就没命了,而关于它的凶猛,记者还听到了这样的说法。

  村民:一般的一只大水牛,三下都受不了。你看像那么大的一只水牛最多也就是三下,三下就没命了。

  这样危险的杀人蜂,在当地却偏偏有人专门养殖,每年养殖的胡蜂有近万窝。

  记者打听着来到这个专门养胡蜂的人的家。刚走进这个大门,记者就在院子里看到了很多马蜂窝。

  记者:这还有一窝。

  这个把杀人蜂专门养在自己家里的人就是黄国忠。在后院,记者见到了他。

  见记者来,黄国忠说要露一手绝活--徒手捉蜂。

  记者:就这样抓?

  黄国忠又随手抓起一只大虎头蜂。

  记者:你这样它不会蜇你么?

  黄国忠:不会。

  大虎头蜂张开它凶狠的口器准备咬人,而尾部的刺也不断地伸出。这可是体型最大、毒性最强的胡蜂。而黄国忠却做出了更令人惊讶的举动。

  记者:脸上,这也行?这不行吧。

云南龙陵县:财富险中求《致富经》

  这种村民传言蜇三下,就能杀死一头大水牛的大虎头蜂,就这样在黄国忠脸上爬来爬去。

  黄国忠:我还敢直接抓它的刺呢。

  这些胡蜂,都是黄国忠亲手养大的,而当初正是为了养殖胡蜂,黄国忠被看成是个不务正业,没前途的人。

  妻子:有好多人,他寨子里面的人个个都说他瞄蜂打猎不成器。

  村民:以前讲瞄蜂打猎,老人是相当恨的。就说是不想做活,你就专门天天去瞄蜂打猎。

  弟弟黄国虎:有多少人都是说他是疯子,你去搞这种本身搞不出来的东西,这个人是大脑有问题了。

  而现在,正是因为养殖胡蜂,黄国忠不仅自己富了,还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财富。

  那么,凶残的胡蜂是怎么被黄国忠驯化的?胡蜂又是怎么给黄国忠带来财富的呢?

  这就是黄国忠的老家,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黄国忠是老大,一家八口人只有不到3亩耕地。

  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解馋,当地人上山掏胡蜂窝、取蜂蛹吃。要养活一家八口人,黄国忠的父亲也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去掏蜂窝。

  村民:危险,有时候跑到这棵大树上去追,跑到那棵大树上去追,危险得很,那个搞不得。

云南龙陵县:财富险中求《致富经》

  村民:从树上跌下来,手跌断的,脚跌断的,还有从那个悬崖上掉下来跌死的都有。

  一旦蜂巢受到侵犯,胡蜂就会群起而攻。因此掏胡蜂窝十分凶险,这么危险的事,如何完成呢?

  在这片丛林中,黄国忠发现了一个胡蜂窝。

  记者:好像看到了。

  黄国忠:好像看到,还是看到,那还是没看到。

  眼前的大树高几十米,借助摄像机,记者才看到隐藏其中的胡蜂窝。

云南龙陵县:财富险中求《致富经》

  确定了胡蜂窝的位置,黄国忠开始行动。

  借助一根绳子和一根长竹竿,一个简易的梯子就搭好了。

  面对这一窝野生的胡蜂,黄国忠丝毫不敢大意,他穿好防蜂服,为了方便爬树,只露出双脚。

  靠着腰间的这根绳索作为保险,黄国忠熟练地向上攀爬。

  而随着越爬越高,危险也就步步逼近。

  在距离胡蜂蜂窝五米左右的地方,黄国忠停了下来,他必须全副武装,穿上靴子防止被胡蜂叮咬。

  胡蜂将巢做在树的最顶端,末梢的树叉根本支撑不起黄国忠的重量,他只能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锯子,想把做了蜂窝的树杈锯断。但他一锯,树干就开始剧烈地晃动。而这一晃动,就坏了事儿。

  一瞬间无数胡蜂倾巢而出,在黄国忠身边盘旋、不断攻击,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底下的人都屏息注视,生怕出现一点差错。而黄国忠却显得很从容,依然不紧不慢地操作着。

  黄国忠:慢慢地来。

  大家紧张地等待着,5分钟后,黄国忠解下腰间的绳索,把树杈上的马蜂窝缓缓放了下来。

  黄国忠的弟弟和助手也赶紧过来接应。

  黄国忠:拿一个口袋来。

  成年马蜂凶残至极,但胡蜂幼虫和蜂蛹却是上好的食材。见到新鲜掏回来的蜂蛹,家里的小孩儿们也迫不及待地揪出来就吃,解馋。

  胡蜂蜂蛹里百分之八十是蛋白质,是一种天然的高档食材。煎烤烹炸都呈现出不同的美味。在黄国忠小的时候,一斤胡蜂蜂蛹就顶得上三四斤猪肉的价格。父亲就是靠着冒险掏蜂窝,卖蜂蛹来补贴家用。

  因为家境贫寒,从9岁起,黄国忠就跟着父亲上山掏蜂,对于胡蜂,他了若直掌,也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1992年,黄国忠结了婚,成家立业,按说应该有个稳定的营生,但黄国忠却依然天天进山,沉迷于掏胡蜂窝。

  妻子:我们这边种稻谷,栽秧,他爸叫他就栽田种稻谷,他不去种,不去种他就去瞄蜂,瞄蜂他爸就骂,在我们这边方言就说不像话。

云南龙陵县:财富险中求《致富经》

  一不种田,二不做工,黄国忠偏要去掏蜂窝。父辈们掏蜂窝是为了糊口,不得已才去冒险。黄国忠却要专门去做这么危险的事,这让周围的人都觉得他不务正业。

  妻子:有好多人,他寨子里的人个个都说他瞄蜂打猎不成器,天天就是瞄蜂打猎,天天就是逛。

  村民:老人们就是说,不想做活你就专门天天去搞瞄蜂打猎。

  外人怎么说,黄国忠都不为所动,他有自己的打算。黄国忠听说在昆明等地胡蜂蜂蛹很受欢迎,卖价也很可观。

  消费者:价格比这些都要贵。

  记者:土蜂的价格是吗?

  消费者:对。因为它季节性很强,然后隐蔽性很强,量很少,农民去挖那个土蜂也很危险,这么大的土蜂叮上一口的话,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性命危险。所以说它是比较稀罕一点。

  经销商:现在是供不应求,大土蜂(蜂蛹)就是一百六七十元左右,葫芦蜂(马蜂蜂蛹)就是六七十元一斤。

  记者:一斤?

  经销商:对,一市斤,一单斤。

  以前没有防蜂服,掏蜂窝取蜂蛹都是用火烧,这种毁灭性的做法导致胡蜂越来越少,有时进山两三天也找不到一窝。有人为了得到蜂蛹,铤而走险。

  村民:跑到这棵树上去追,跑到那棵树上去追,危险得很,有时候两天才瞄得到一窝蜂。

  黄国虎:树上踩滑了,包括树枝断了,跌下来,有些跌残废了,有些就是跌的死亡的都有过。

  既危险,又难找,黄国忠想要改变这个现状,他心里酝酿着一个大胆的想法。

  黄国忠:心里想就是可能人工繁殖。不用冒这个风险,大家去树上割蜂包,如果人工繁育出来产量又高,又很安全,做这种就赚得到钱。

  然而,黄国忠把这个想法一公布,马上引来一片嘲笑声。

  黄国忠的这个想法,怎么就成了不可能的笑话呢?

  每年春天,蜂王开始筑巢、产卵,三个星期后,卵孵化成幼虫发育为工蜂,工蜂负责筑巢、外出觅食哺育幼虫,就这样蜂群逐渐扩大。入秋气温下降,蜂王在生命快结束时产下雌蜂和雄蜂,交配后的雌蜂将经历寒冬的考验,极少数存活下来的才能成为新的蜂王。要实现胡蜂人工繁育,最难的一关就是如何让蜂王过冬。

  村民:十月左右基本就不见了,九月十月。

  记者:找不到了?

  村民:对。过冬的话雌蜂和雄蜂几乎就死了,就瞄不到了。

  黄国忠把从山上掏回的胡蜂窝养起来。第一年为了让胡蜂躲冬,黄国忠建起了温棚,把胡蜂从户外搬进室内,可冬天还没过完,胡蜂就全军覆没。

  然而,空调并没能保障胡蜂顺利过冬,第三年黄国忠又用上了电热毯,接着又是保温箱。但这些办法都没能成功。

  为了研究人工养殖,黄国忠把从野外掏回来的胡蜂窝三分之二都拿来做了试验。原本靠着进山掏蜂窝、卖蜂蛹一家三口尚能温饱,却因为黄国忠血本无归地投入,走到了举债度日的境地。

  黄国忠:开初人家倒是借,借了两次人家晓得你整蜂嘛,各个反对嘛,人家都不借你。总是看你借些钱又搞下去,借些钱又搞下去,人家都怕了。

  大伙都知道黄国忠养胡蜂着了迷,可谁都不相信这事儿能成。然而,从9岁起,胡蜂没有一天不出现在黄国忠的生活里,眼见着胡蜂蜂蛹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价格也已经涨到三百元一公斤。只要成功,不但是自己,山区村民都能受益,黄国忠决定咬咬牙再坚持一把。

  黄国忠:不管别人笑不笑,我都要坚持做下去。每人搞一件事情要把它做好就得了,一生做好一件事情就可以了,多了我也不想。

  但怎么能让受精的雌蜂顺利过冬,成为真正的蜂王,这个难题始终困扰着黄国忠。

  2009年1月,黄国忠在山里劈柴烧炭,就在这时,令他惊喜的一幕出现了。

  一只蜂王从一段树桩的窟窿中爬了出来,不但活着,而且还不断晃动尾部,这正是蜂王要做窝产卵的表现。这只蜂王从大树芯里钻出来,说明这就是它能够顺利过冬的最佳环境。

  从2009年入秋起,黄国忠就如法炮制,准备了许多空心的木桶,让胡蜂过冬、做巢。等到来年春天,黄国忠终于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当年就繁育出了上百窝胡蜂。

  这人工养殖出的胡蜂又是什么样的呢?

  黄国虎:走去掏蜂了。慢一点,小心一点。

  黄国忠的弟弟黄国虎带着记者去实地看一看。

  黄国虎小心翼翼地走近一个直立在地上的树桩,一个篮球大的胡蜂窝出现在眼前。

云南龙陵县:财富险中求《致富经》

  就在放置摄影机时,胡蜂被惊动了。

  一瞬间胡蜂倾巢而出,不断地攻击、啃咬摄影机。

  黄国虎:你们看,这里面可能有上万只,这个都是蜇人的,相当厉害,如果我们不穿防蜂服的话,现在有这么多就会达到危险,就会致命。

  黄国虎用一把小锯条,将胡蜂蜂巢和树桩内壁分开。

  黄国虎:这一个蜂巢做大了,这边上全都沾到这个木桶上了。发怒了,你看这有上千只来攻击。开始取了。

  整个蜂巢被连锅端了,里面的胡蜂开始了更疯狂的攻击。

  记者:胡蜂的刺别在机器里拔不出来了。

  这是黄国忠繁育出的抗寒能力最强的一种胡蜂,即便是在这最难熬的冬季,它们依然活力十足。

  黄国虎:这个算中等的,也不算大,也不算小。开始掏里面的蜂蛹了。

  记者:它这个蜂巢很薄是吗,我听着像裁纸一样的声音。

  黄国虎:是很薄的这。开一个门,把它里面的蜂蛹取出来。看不看得到里面的蜂蛹。

  在这纸一般轻薄的外壳内竟然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工程。

  黄国虎:看,这一层,两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八层。

  记者:蜂蛹在蜂巢里面是倒着长的是吗?

  黄国虎:是,都是倒着长的。

  每层蜂饼之间用几根细细的小立柱连接着,黄国虎用小锯条把这些小立柱慢慢锯断,蜂饼就能被取出了。

  六边形的小格子内就是蜂蛹了,这些白色薄膜覆盖的是即将羽化的幼虫。蜂蛹和幼虫都是可以卖钱的。

  工蜂还在不断地筑巢,黄国虎把这些还没做大、做满的蜂饼,再放回蜂巢内,固定好,这样胡蜂就可以继续做巢产卵长出新的蜂蛹了。

  黄国虎:会,马上它就加固了,明天它就严丝合缝地做回去了。对它一点影响都没有。

  记者:顶多是让它多干点活是吧?

  黄国虎:对,让它多干点活。

  不但实现了人工养殖,而且比起去山里掏蜂窝,人工养殖能够多次取蜂饼,一年下来一窝胡蜂产出的蜂蛹能卖出近两千元。每年在黄国忠的温棚里能有七八千只受精的蜂王顺利过冬,这就意味着能繁育出七八千窝胡蜂。

  然而就在2012年,黄国忠又开始一个奇怪的举动,他又像之前一样天天进山转悠,专门盯着大树、古树看。胡蜂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黄国忠这又要干什么呢?

  黄国忠:就要找这种空的烂的,这种对我们是宝贝,真的是宝贝。

  就是这些烂了、空了的大木桩,让黄国忠养胡蜂,一窝能卖出三万元的价钱。这大木桩怎么会有这么神奇呢?

  黄国忠给我们揭晓了答案。

  原来黄国忠用这种空了心的大木桩来养大虎头蜂,有了现成的空间,工蜂就不必费力抬土挖洞,省下的功夫都用来做巢和找食物,这样一来蜂巢就能快速做大,蜂蛹的产量也大大提高。

  用这种直径超过一米的大木桩养大虎头蜂,一窝能产出一百多公斤蜂蛹,按360元一公斤的市场价,一窝大土蜂就能卖出三万多元。

  到2014年,黄国忠每年能养出7000多窝马蜂,近1000窝大土蜂。除了蜂蛹,黄国忠又发现了马蜂身上蕴藏的另一个无价之宝。那又是什么呢?

  2月1日,记者在山里准备拍摄胡蜂蜂窝,就在商量拍摄方案时,一只警醒的胡蜂出洞了。而此时,记者并没有穿防蜂服。

  摄影记者:啊!叮我一口。

  我们的摄影记者被受惊的胡蜂蜇到了。

  黄国虎:看看,有刺。

  撩起衣服一看,记者被蜇了两下。被蜇的地方很快就肿了起来,伤口还出血了。

  想到之前听说的胡蜂蜇人致伤、致死的事情,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所长郭云胶:过敏的话一只胡蜂就能致人死亡,会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肾功能衰竭。

  蜂毒有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这正是它致伤致死的原因。幸运的是记者对胡蜂蜂毒并没有过敏反应,如果是过敏体质或者被多只胡蜂蜇伤,后果不堪设想。

  黄国虎:蜜蜂蜇一下会把刺倒钩出来,胡蜂蜇了人也不会死,还可以蜇。

  记者:他是连续蜇。

  蜂毒,正是胡蜂蜇人致伤致死的根源。而这可怕的蜂毒,就是黄国忠新的财富。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用药用昆虫研究所所长郭云胶:国际市场价格很高,比黄金高出多少倍,人民币六七千元一克。

  蜂毒有极好的抗炎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现在黄国忠已经掌握了徒手取毒和电击取初级蜂毒,下一步他将着力提高蜂毒的纯度。

  从父辈无奈地冒险掏蜂窝,到如今科学地养殖胡蜂,黄国忠靠自己的坚持闯出一个新的产业,用他自己的话说,人这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就行了。

    标签: 胡蜂 记者 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