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傅同良:玉米“鸳鸯谱” 助农增收23亿元

时间:2021-06-07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傅同良,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主任,推广的筑糯系列糯玉米品种累计使农民增收21亿元左右,主持育成的5个普通玉米新品种结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使农民增收2.8亿元左右。

  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主任傅同良干的活儿都是和玉米打交道,二十多年,他走遍贵州的山山水水,发掘具有贵州优势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收集贵州丰富的糯玉米、抗旱耐瘠品种资源,并引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主持育成并通过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玉米新品种16个,这使他成为我省育成并通过审定农作物品种数量最多的育种专家。

  傅同良主持育成的优质糯玉米品种筑糯5号,是贵州省通过国审的少数几个农作物品种之一。

  2012年记者采访海南南繁基地,碰到蹲在基地门口晒玉米粒儿的傅同良。

  他扒拉一下玉米粒儿,兴致盎然地解释自己工作像乱点鸳鸯谱的乔太守:“选不同种子杂交,就会得到不同的新种子,得看你的目的。是准备培育皮较薄、糯性口感较好,还是抗病抗倒性较强品种,或者产量高的品种,里面的组合奇妙得很。”

  傅同良的目的很明确:为农民增产增收,为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做贡献。

  最近傅同良在贵阳乌当区下坝镇的基地忙活,里面郁郁葱葱地长了从他“鸳鸯谱”中长出的白糯玉米、黄糯玉米和花糯玉米。

  傅同良痴迷于玉米新品种的推广,自言对玉米时尚很有研究:现在大家饮食不仅要求味道好,而且还要漂亮。研究者就要赶上这样的潮流,培育出消费时尚的品种。

  他的时尚作品之一——花糯玉米以外表颜色丰富漂亮引领消费时尚。“今年一斤准备卖到10元钱。”傅同良开心地说。

  正是长期致力于新品种的推广,傅同良推广的筑糯系列糯玉米品种已在我国南方13个省、市、区示范推广220万亩左右,平均每亩使农民增收1000元左右,累计使农民增收21亿元左右;主持育成的5个普通玉米新品种结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已在贵州、云南推广应用230万亩左右,使农民增收2.8亿元左右。

  成就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

  为了系统地收集种子进行试验,傅同良从贵阳出发,用10多天时间,沿瓮安、草塘、余庆、石阡、思南等地收集玉米种子,行程1000多公里,走遍了贵州东北部。

  二十多年来,就这样,他克服重重困难,仅在种质资源的收集上,跑遍了贵州省的80多个县市,行程数万公里,收集地方糯玉米品种资源600多份。

  天道酬勤。傅同良2005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同年被评为贵州省省管专家,2008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贵阳杰出人才,2009年9月被农业部推选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2010年4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标签: 品种 育成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