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老兵田维安和他的酿酒养猪“循环经济梦”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安顺老兵田维安和他的酿酒养猪“循环经济梦”

  1月16日,西秀区大西桥镇江常村张灯结彩,鲜艳的气球挂在村里道路的两边。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和他的妻子忙得不亦乐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天是这个中年男子开办酒厂挂牌的日子。

  他叫田维安,离开部队已经16年后,凭着在部队养成的吃苦耐劳性格和依靠科学的理念,开始了他的循环经济梦。

  从酿酒到养猪的“循环经济”

  41岁的田维安,身上依然透着一股军人的气质。在创业初期,他也彷徨过、失败过,但是,军人永不放弃的品质和家人无悔的支持,让他一直坚持着。他说:“当过兵的就是能吃苦耐劳,还要做一行爱一行。”

  开办酒厂——酒糟养猪——猪粪发电,这是他心中循环经济的完整产业链。面对每一位前来祝贺的人,他都热情迎上去,和每一个人介绍酒厂的情况:“这个酒坊办起来以后,每天至少可以生产800斤粮食酒。我们就是要做土酒中的高档酒。”说着,他带记者来到一间仓库内,脚还未踏进仓库,阵阵酒香扑鼻而来。“我们这里有玉米酒、米酒、高粱酒等,现在这里就有2吨。”田维安说。

  随后,田维安又带着大家来到位于酒厂最后面的酿酒房,“现在把蒸箱洗干净,一会就可以生产了。”一位用毛巾擦拭巨大蒸箱的工人说,一旁600平米的发酵间里不断冒出醉人的酒味。

  用2000元钱和几百斤米创业

  谈起发展的经历了的辛酸,他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短暂的笑声过后便是沉思。

  “我做过修理工、厨师等等工作,也走了很多弯路……”田维安告诉记者。98年退伍回来后不久,就和以前的同班同学结婚了。随后,他拿着家人、亲戚借给他的2000元钱和送的几百斤大米开始了创业。

  带着这点钱,田维安来到了清镇电校,开了一间食堂,在那里一呆就是6年。在食堂的日子虽然苦,但还是攒下了6万多元钱。之后,他决定将这些钱投入到养殖事业上面,便来到安顺开发区办起了养猪场。

  然而,毫无养殖经验的他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了解养殖的相关知识,在2004年就开始看相关书籍,到书店买了大量和养殖有关的书来学习。”田维安告诉记者:“那时天天呆在猪圈里观察猪的生活习性,曾经有十多天还和猪同睡过。”就这样,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后面别人不知道的他也知道。回想起那几年走过的路,他说真的很不容易。

  最艰难的岁月他只有几元钱

  回头想想这几年最苦的时候,他不禁笑了。“刚开始养殖的时候,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口袋里只有几元钱,而当时孩子又还小……”田维安回忆说,而这也只是开始。

  据田维安介绍,开始养殖没多久,他喂的小猪就死了一批。后来才得知,由于小猪生病,没经验的他当时太过心急,给小猪喂药太勤导致小猪的死亡。虽然当时他特别失望,但还是得到了安顺市畜牧局的补助,这让他倍感温暖,也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

  在2008年的冬天,真正的磨难来了。“这一年凝冻,为了照顾小猪几天几夜没有合过眼。白天还好有3个工人帮忙管理,到了晚上就是自己守夜,凌晨3点钟还要去用火烤被冻了的水管。”田维安说。

  他告诉记者,每年冬天,工人都回家过年,这半个月的时间都是他和妻子管理养猪场。他的妻子胡小凡说:“当知道那个猪要临产了,就时刻注意着。有时候吃着饭,听到猪有动静了,抬着饭碗就跑到猪舍去了。”

  “当忙完一坐下来,自己都会不禁发笑,常常问自己这么累值吗?”田维安说。当兵就是能吃苦耐劳,干一行就要把这一行干好。“田维安说,经过不懈的努力,那批猪卖得很好,而他的养殖场也走上了正轨。

  一年后,为了扩大规模,也为了回乡照顾年迈的家人,他将厂址搬到了大西桥镇江常村。在这片28亩土地上,他不仅拥有了9栋猪舍、1000余头猪,还建立了600立方米的沼气池,用猪粪产生的沼气来发电,功率有足有50千瓦。

  创业,永远在路上

  在田维安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养猪是最中心的环节,养殖是个高危而且弱势的行业。田维安说,“猪价已经连续降了三年,现在养猪赚不了钱。特别是今年,有传言说猪肉有虫,没人来买猪。”他的妻子胡小凡说:“没有生意的那段日子里,田维安差点灰心了。作为一路和他走过来的人,看到这么多年的努力,不希望丈夫就这么放弃,她就劝丈夫继续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想到了做酒,12月30日,第一批酒酿造出来,我就请朋友来品尝,没想到很受欢迎。”胡小凡说。

  比田维安小一岁的胡小凡,一直在默默的支持着丈夫的事业。现在由于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和丈夫常常是聚少离多。但只要孩子们放假,她就回到厂里帮丈夫的忙。

  他告诉记者,目前丈夫的企业已经拥有50万元的总产值。”下一步,等厂扩大了,我们还要带动周边村民,特别是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就业问题,带动更多的人致富。“田维安说着,露出了朴实的笑容。

    标签: 养殖 小猪 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