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龙县:引领乡亲生态种植养殖忙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我养牛差点破产,现在总算走上正轨了……”2月中旬,记者到安龙县龙山镇肖家桥村邓远刚家的肉牛养殖场采访时,看到3座标准化钢架牛棚里,46头壮牛、3头仔牛正吃着草,邓远刚一边忙着添草,一边情不自禁道出了创业的辛酸历程。

  今年49岁的邓远刚曾经做过生意、小规模养过猪、做过泥水工,生活还算过得去。2009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不仅要求先富起来,作出表率,还要让乡亲们也富起来,为此,他四处奔波忙着为乡亲寻找致富产业。

  2012年初,邓远刚“缠”着镇领导“抢”到了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来实施,并邀约了村里邓远才、邓远云等12个“哥们儿”,一道组成了镇里首家草地生态畜牧业股份制经济体——肖家桥村草地生态畜牧业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邓远刚任理事、会长。社里共筹集了48万元的股金,于当年3月建成了占地780平方米的3座牛棚、280立方米的6座青储池、100多立方米的牛粪处理池1座,养殖场最多可以养牛200头。

  2012年10月,合作社流转了200亩坡地种植黑麦等牧草,得到6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扶持、7.49万元肉牛养殖圈舍建设补助款,从山东购进了优质品种西门塔尔、利木赞共60头能繁母牛、2头种牛,开启了“养牛事业”。

  当邓远刚等人盼着“养牛事业”兴旺发达时,不幸的事发生了。牛刚进棚20多天,或许水土不服,一头头牛开始发病,有几头奄奄一息。心急如焚的邓远刚,打电话请他们合作社的“兽医保姆”——龙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叶树成来“帮一把”。叶树成急忙从龙山集镇赶7公里路来到养殖场,采取输液、补糖、强心等急救措施,但还是没治愈病牛,每天还是死了1头牛。

  “邓伯,我搞兽医20多年没遇到过这怪事。”叶树成看到死了16头病牛后,经与邓远刚协商放弃了急救。正在这时,另外12个“哥们儿”看到这一情况后,纷纷退出了合作社。没辙的邓远刚打听到村里曾经有人用草药“土方”治愈病牛的事,便请教了几位老人,上山采集了“天星地白”等几种草药来熬制,每天连汤带渣死马当活马医给病牛灌上“土药”。20天后竟然出现了奇迹,余下的46头存活了下来。

  2013年10月,邓远刚一时无法筹款还贷而挥泪卖掉了20头牛,筹齐了本金及利息还清了农业银行贷款。

  眼下,邓远刚家的牛已“添丁”3头仔牛,预计今年底“添丁”40头。“每头母牛1年可产仔1头,每头仔牛养到成牛后销售纯收入6000多元。我打算示范带动更多的乡亲发‘牛财’。”谈起“养牛事业”走上正轨的事,邓远刚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致富路上,邓远刚不想在“一棵树上掉死”,他因地制宜拓宽增收致富路,于去年初与人合股在丫科村承包了348亩荒山发展生态茶叶,如今,已完成了种植任务,种下了龙井43号等优质品种茶苗。

  今年年初,邓远刚趁安龙县农业局帮扶肖家桥村的机遇,又“缠”到了1000亩无籽刺梨产业种植项目落地实施。看到乡亲们发展无籽刺梨产业心有顾虑,他率先种植了100亩。今年2月初以来,村里100多户乡亲在邓远刚带领下,不忙备年货忙发展,在坡地上忙着种植无籽刺梨,使无籽刺梨尽快落地生根。

  目前,肖家桥村乡亲已种植无籽刺梨600亩。“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发展刺梨产业,5年后可进入盛产期,每亩产值3000元至5000元,我们都很看好这个生态、经济效益双赢的产业。”邓远刚说。

    标签: 刺梨 养牛 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