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政强:投资1200万养石蛙引领村民致富

时间:2022-10-03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2013年,随着杭瑞高速及梵环路的贯通,松桃自治县乌罗镇桃花源村的董政强依托梵净山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及成熟的技术经验返乡养石蛙,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特色养殖的致富之路。

  “石蛙不但味道鲜美,其药用价值也很高,由于它含有维生素E、锌、硒等元素,有助于生长发育,防止骨质疏松……”近日,董政强正在他的仿生态石蛙养殖基地给游客介绍石蛙的生活习性及食用价值。

  据介绍,该基地于2013年引进种蛙1500对,现在已发展到20余万只。目前有种蛙7000余斤,最大的可达一斤来重了,今年可出栏成品蛙5000斤,可创收60万元。到明年就可大规模上市,年产量将达到5万斤,按每斤120元计算,年产值可达600万元。看着池里活蹦乱跳的“生财蛙”,董政强难掩心中的喜悦。

  村支书说:“桃花源景区的游客,大多都要来董政强的石蛙基地游玩,有的是为了买蛙在附近的农家乐餐馆烹饪,有的是来观赏蛙。”

  2005年,30岁出头的董政强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背景离乡,外出务工,在浙江丽水一家石蛙养殖基地当技术员。在丽水的石蛙养殖基地,他每天7点钟就起床给蛙池消毒、喂食、换水……一人承担了60余个蛙池的工作。老板非常赏识他,经常让他外出学习养蛙的技术培训,他也抓住了这难得的好机会,勤奋学习,很快他就成为该基地的技术员,月工资达到7000元。

  2013年,他看到家乡发展前景非常好,毅然辞去了工作回乡创业了。

  “我去县畜牧局申请投资1200万建合作社时,工作员曾提醒我要慎重考虑。”董政强说,他在市县畜牧局了解到,目前铜仁市有29家养殖石蛙的合作社都失败了。但这并没能阻挡他的创业信心。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养殖者,他认为桃花源村的小河沟里有很多野生石蛙,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一定能成功养蛙。

  “前年由于我的疏忽,导致6天死了1000余对种蛙,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董政强告诉笔者,石蛙对生活环境非常苛刻,适宜在海拔1000余米的地方生存,即使桃花源这样原生态的水质也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定期检测水质的酸碱度,定期对蛙池进行消毒。

  经过那次惨痛教训后,董政强就更加谨慎了,大部分时间都守在蛙池旁,观测每个蛙池种蛙、成蛙、幼蛙的动态。以前一天检测一次水的PH值,他改成了两次;隔天给蛙池消一次毒,改成每天都要给蛙池消毒,还买来了大量养殖石蛙的书籍研究石蛙的生活习性,上网查一些养蛙知识,并时常请教远在浙江的师傅。“养石蛙是个技术活,必须心细,一点都马虎不得,如小蛙必须喂幼虫,如果喂成虫它是吃不下的,幼蛙喂食也必须定点在哪个角落喂,如果突然变化方位它是找不到进食的地点的……很多初次养蛙的养殖户造成幼蛙大量死亡就是这个原因。”说起养蛙的经验,董政强说起来头头是道。

  在养殖石蛙的同时,董政强还进行了黄粉虫养殖。黄粉虫不但味美,其营养价值也非常高,蛋白质含量达到64%,不但是石蛙的“粮食”,还是一些酒店餐桌上的“佳肴”。目前该基地年产成虫2万斤,按每斤15元计算,黄粉虫一年可创收30万元。

  董政强说,他要利用自己成熟的经验在村子里形成石蛙产业链,免费为村民提供种蛙与技术,可带动100余户村民参加到合作社中来,如今,已有8户村民在他的带动下参与养蛙。

    标签: 桃花源 万元 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