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起伏的竹林。
旺隆镇石斛种植基地。
森林覆盖率超过80%;拥有131万亩、全国规模最大的竹林;金钗石斛、乌骨鸡等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生态是赤水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更是发展的希望所在。
“十二五”期间,赤水市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竹、石斛、乌骨鸡”为代表的生态农业,构建起“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鸡”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体系,借力企业与园区,走上了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产业道路,全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生态农业成为当地群众的“绿色银行”,生态工业的“绿色食粮”、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实现了三产良性互融,走出了农业“接二连三”的发展道路。
农业+优势+品牌
激发生态活力
“好个插腊沟,三年两不收;夏天饿不停,冬天冷不休。”这首打油诗,曾是两河口乡大荣村插腊沟的真实写照。而如今的插腊沟,水美鱼肥人欢笑,业兴村美民安康,村民们过得富足而充实。
2011年,大荣村支书唐永富带领村民依托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冷水鱼养殖。利用海拔相对较高、常年水温相对较低的自然条件,开发的山沟溪谷鱼塘,养殖出来的鱼类,肉质鲜嫩、细腻,营养价值高,很受市场青睐。
唐永富算过一笔账:传统稻田种植,劳动强度大、产值低,而生态鱼养殖,只要管理得当,一亩地很容易实现2万元以上的收益。短短两年时间,大荣村发展生态鱼养殖500多亩,每年可实现收入2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借力生态鱼养殖,大荣村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休闲,进一步加快了当地养殖户脱贫致富的步伐,昔日的“穷山沟”蜕变成为“金山沟”。
大荣村养殖生态鱼致富,带动了其他乡镇村组。截至目前,赤水市已有7个乡镇16个村先后探索发展生态鱼养殖获得成功,养殖面积超过8000亩,实现养殖户人均5000元以上。生态鱼养殖还成为当地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列入该市生态特色渔业发展“十三五”重点规划。
生态鱼养殖只是赤水市近年来蓬勃兴起的众多特色产业之一。赤水市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主打“生态牌”,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发展10万亩金钗石斛、100万亩标准化丰产竹林、1000万羽乌骨鸡,构建起“山上栽竹、石上种药、林下养鸡”的立体循环生态农业体系。以竹、石斛、乌骨鸡、獭兔、生态鱼等为代表的农业品牌地位明显提升,受到了市场的热捧和企业的关注,逐步走上了集约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推进的产业道路。
农业+企业+园区
注入市场动力
“我们看准的就是赤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竹乡乌骨鸡优良的品质。”贵州奇垦公司总经理刘学强说。
2013年5月,重庆奇垦公司入驻赤水,成立贵州奇垦公司,投资1.1亿元在全市各乡镇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0个,建成种鸡场、孵化场和后备场各1个。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采取“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的经营方式,与养殖农户签订代养合同,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了赤水乌骨鸡从孵化、养殖、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链条式发展。
截至目前,奇垦公司带动发展养殖大户100户,小规模散养户近4000户,公司年出栏乌骨鸡200万只以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带动群众扩大乌骨鸡养殖,实现年出栏1000万只以上,加快加工厂建设,打造高端品牌并延伸产业链,力争产值突破20亿元,真正让竹乡乌骨鸡走向全国!”刘学强信心满满。
对赤水市而言,当地农业虽有良好生态作为支撑,但要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产业化道路,引进龙头企业是关键。为此,赤水市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方式,先后引进赤天化纸业公司、信天石斛、贵州奇垦等多家龙头企业,仅“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招商引资项目45个,签约资金36.9亿元,到位资金21.8亿元。
通过企业的引领和带动,赤水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形成了30亿元以上产值的竹产业链条;金钗石斛基地面积达6.5亩,精深加工综合产值15亿元以上;全市年出栏乌骨鸡600万只以上,产值在3.5亿元以上。
目前,赤水市乌骨鸡、金钗石斛和竹业三大产业园区全部被列入了省级示范园区,标志着赤水农业步入现代、高效的发展进程。围绕园区的建设与发展,赤水市通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园区人才引进培养的举措,园区“接二连三”的示范带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逐渐成形。
农业+工业+旅游
三产良性互融
经过2年多的精心打造,4月,复兴镇凯旋村张家湾石斛生态观光园开园营业。观光园占地面积1000多亩,集丹霞地貌、奇石观赏、石斛种植新技术推广、石斛文化展示为一体,核心游览项目分为自然形成的丹霞地貌转石奇观和金钗石斛生态园两大部分,其中金钗石斛生态园还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成为赤水市首家国家级乡村旅游景区品牌。
观光园开园后,成为赤水旅游的新亮点,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周边42家农家旅舍发展,300多户农户发展石斛、蔬菜种植。成立电商实体店,完成商品销售以及乡村旅舍订单2000多件,带动农户受益100万元以上,加速了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的转型。
优一产、接二产、连三产,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张家湾石斛生态观光园只是赤水市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实现农业“接二连三”的一个缩影。
在赤水市,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生态工业的“绿色食粮”、生态旅游的“绿色画廊”。农业的发展,满足了以竹产业为代表的当地工业企业原料需求,在促进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让赤水市20万竹农转型成为了产业工人,同时进一步优化了赤水市的生态环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有力地带动赤水旅游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速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观光的发展,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目前,以竹、石斛、乌骨鸡为代表的现代高效农业,逐渐成为赤水市农业主导产业和广大农户收入主要来源,为生态工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原料资源。借力旅游发展,全市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业也蓬勃兴起,建成乡村旅舍144家,以张家湾石斛生态观光园和天台凤凰湿地公园为代表的9个休闲农业观光园区正在加快建设,部分投入运营。依托“互联网+”模式,农村电商不断兴起,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条,打通了“赤货出山”的通途,加速了赤水脱贫攻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