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乾和他养的土蜂
这处创业基地,成了数十位残疾人交流的平台
吴吉乾在传授养蜂经验
河滨社区吴吉乾,养蜂带富数十位残疾人——
在贵阳市河滨社区,有一位40多岁的残疾人吴吉乾,被称为“土蜂大王”。他在1998年时,因打工摔伤后落下残疾,但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在云岩区残联的帮助下,与残疾人朋友一同投身养殖业。
如今,他们在汤巴关立交桥下不仅养了150箱土蜜蜂,还散养了一些鸡、鹅,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残疾人吴吉乾的创业故事成为了邻居们口口相传的佳话,更多的残疾人也加入了这个养蜂队伍,他们通过自力更生,走上致富道路。
意外致残
决定创业
9月4日上午,记者来到吴吉乾位于汤巴关立交桥下的养蜂场。该养蜂场已初具规模,占地三四百平方米,总共十多间房舍,150箱蜂箱整齐地摆在养蜂场一处堡坎的边上。
身高1.6米的吴吉乾,理了个光头,穿着布鞋,看起来就是一位朴实大叔。吴吉乾说,他老家在遵义赤水,自幼家庭困难,在他13岁时,就只身离家来到贵阳打工。吴吉乾因为没有什么文化,只能干些脏活累活。他在工地上做过泥水工,在街上做过背篼,还跟着包工头做过装修。
1998年,他有一次在工地做工时从墙上摔下,腰部、腿部骨折受伤,从此落下残疾,再也干不了重活。落下残疾后,吴吉乾买来一辆四轮残疾人专用车,以跑车为生。但后来,政府不允许跑残车,在云岩区残联的帮助下,他决定创业。经过思考,他想到自己的祖辈都有养蜂的经历,于是决定做一个养蜂人。
创业之初,吴吉乾并没有太多的资金。于是,他想出老家的土办法,在山上寻找野蜂,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2年创业之初的半个多月里,他不仅建起了场地,修建了简易房屋,还在山上找来了4窝土蜂。
因为有一些经验,4窝土蜂迅速繁殖起来,但原来的老技术却遇到了瓶颈。蜜蜂分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结果很多蜜蜂飞走。遇到困难后,他四处拜师学习养蜂知识。
只有小学文化的吴吉乾,通过不断地学习,逐渐明白了养蜂的窍门。蜂箱里的蜜蜂分为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是蜜蜂群体中唯一能正常产卵的雌性蜂,雄蜂唯一的职能是与蜂王交配、繁殖后代,而工蜂只负责产蜂蜜。每个蜂箱里只允许有一只蜂王,一旦出现第二只蜂王,如果不及时分箱,这只蜂王就会带着部分蜜蜂逃离蜂箱。
学到技术后,蜂场迅速发展,不到一年时间就发展到40多箱,第二年已经有100多箱了,年收入达到近10万元。近两年,吴吉乾不仅养蜂,还养乌骨鸡、养鹅,收入越来越高……
近三年来,随着养蜂场不断发展,养蜂场吸引了南明区、云岩区、乌当区、清镇市等地30余户残疾人朋友前来取经,吴吉乾无私帮助大家,不仅传授技术,还送蜜蜂、送蜂箱,带领大家致富。
吴吉乾认为,养蜂这条路,不需要太大投入,也不是什么重活,很适合残疾人做。在这几年里,他开办蜜蜂养殖班8期,辅导60多位残疾人朋友学习养蜂,并免费向他们赠送蜜蜂以及蜂箱。
截至目前,已有30多位残疾户获赠蜜蜂,并开始养蜂致富。
现在,吴吉乾不仅养蜂,还开始养殖赤水乌骨鸡以及土鹅,并在养蜂场开办起长期培训班,大家不仅可以学习,还可以就餐。吴吉乾希望摸索出一条适合残疾人朋友创业的致富路,带领更多残疾人朋友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