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猕猴桃伤流 正确的区分伤流和溃疡病

时间:2024-02-01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伤流和溃疡病在春季猕猴桃树上普遍发生,不少果农认为伤流是溃疡病发生的前兆,有伤流必定会发生溃疡病,常常盲目用药,不但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可能贻误防治时机,造成病害蔓延。

春季是猕猴桃溃疡病高发时期,随着气温回升,树体萌动,潜伏的溃疡病细菌病源危害在树体上集中表现出来,此时也是猕猴桃萌芽前溃疡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果农应高度重视。今年立春早,气温回升快,猕猴桃伤流将会发生早而重,明确区分溃疡病和伤流,了解伤流对溃疡病的影响,对症处理,对猕猴桃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1、伤流与溃疡病的区别

发生时间有区别

猕猴桃伤流大致发生在3月20日左右,基本条件是日平均气温接近10℃,树体萌动时。但溃疡病在春季旬平均气温0℃左右病害即开始扩展,旬平均气温10℃左右时,遇低温阴雨或扬尘有雾天气病害易于流行,旬平均气温达到16℃以上后,随气温升高,发病逐渐减缓。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春季溃疡病发生多在伤流前,早于伤流。

图片为猕猴桃伤流表现

发病部位不相同

伤流出现的部位是树体修剪后未愈合的剪锯口处,或绑枝拉枝时造成的新伤口处,其他部位基本不会出现伤流。溃疡病除了会发生在剪锯口和农事操作形成的伤口部位外,在主干、叶柄痕、皮孔、果柄、芽孔、嫁接口以及枝干分杈处,或结果母枝任意处都有可能出现。

猕猴桃溃疡病表现

症状表现有差异

伤流在剪锯口处多为清水状,偶尔出现白色泡沫状(有机物),但和伤流液有离层。总而言之,伤流是没有浓度的清水状汁液(南方地区树体伤流前会从髓层流出白色黏稠物,但没有水渍,也是伤流的前期表现)。溃疡病发生后,感病处的汁液是有浓度的,初期流出的是乳白色黏液,随时间推移,逐渐氧化,变为黄红色黏液,最后变成锈红色黏液。

溃疡病感染的枝条或部位,用手抠开皮层,韧皮部是青褐色、褐色、红褐色等发生病变的色泽,但伤流的枝干抠开皮层后韧皮呈正常的绿白色。

2、伤流的成因与危害

1)伤流的概念

猕猴桃伤流是发生在春季萌芽前后,从未愈合剪锯口或绑枝拉枝造成的伤口处流出的汁液,是一种生理现象。

2)伤流的成因

春季猕猴桃树体萌动,树液上下循环流动,根系开始活动,吸收水分和无机养分向上输送,此时枝条上的芽子尚未萌发或虽展叶但不足以消耗和蒸发根系输送的水分和养分,这些水分和养分就通过树体枝干未愈合的剪锯口或其他伤口流出。

随时间推移,溃疡逐渐氧化,变为黄红色黏液

溃疡病韧皮部是青褐色、褐色、红褐色等发生病变的色泽

3)伤流的危害

伤流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伤流较小对树体影响不大,但伤流严重就会对树体的正常生长造成很大影响,导致树体衰弱。生产实践发现,凡伤流较重的树都是旺壮树,弱树或衰弱树很少有伤流,因此伤流可作为判断树体健壮程度的一个指标。

3、减少伤流的技术措施

尽管伤流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毕竟是树体部分养分的无益流失,而且伤口湿润有利于病菌侵染,特别是诱发溃疡病感染。“伤流不是溃疡病,但伤流易于诱发溃疡病”,因此减少和避免伤流对控制溃疡病具有积极意义。

1、适时修剪,促使剪锯口愈合

从生产实践看,抑制伤流唯一有效的办法是适时修剪。在落叶后7~10天开剪,最迟在来年元旦左右(即土壤封冻前)结束,修剪后及时涂抹封剪剂等药剂,促进剪口愈合。

2、及时绑枝,避免拉枝造成伤口

笔者认为,冬剪后在春季绑枝时进行复剪的做法有问题,因为剪锯伤口不能愈合极易诱发伤流,应“一步修剪到位,杜绝重复剪枝”。生长季节一定要选留好预备枝条,冬季修剪到位,春季绑枝拉枝到位,保证架面枝蔓分布均匀,避免强行拉枝造成伤口。

3、避免春季农事操作、病虫危害造伤

春季机械施肥、整理支架铁丝等农事操作容易造成枝干伤口,病虫危害也容易造成伤口,引发伤流,从而诱发溃疡病侵染,应注意小心操作,及时防治病虫。

4、控制果园湿度,减轻伤流发生

伤流大小与果园湿度呈一定的正比关系。湿度大伤流也大,湿度小伤流小或无。一些果农误认为冬季越冬期果园灌水,来年开春猕猴桃果园伤流就大,所以即使冬季十分干旱也坚持不灌水,这是不科学的管理措施。

根据试验,猕猴桃落叶前后如果有效降雨不足,可灌一次透水,冬季树体落叶后气温低、需水少,越冬期可以不灌溉,湿度可以维持到来年春季,既可保障树体安全越冬,也能满足萌芽展叶抽枝对水分的需求,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伤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