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蛏子大规模死亡事件频繁发生,涉及的蛏子品种和养殖面积及范围不断增加,使蛏子养殖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养殖蛏子大规模死亡问题已引起水产养殖户的广泛重视。
一、养殖蛏子死亡原因
从已有的报道看,造成养殖蛏子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有海洋污染、气候灾害、各种敌害和赤潮等。
1.生物性疾病
引起蛏子死亡的病原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寄生原虫、类立克次氏体、类衣原体、类支原体等。
⑴病毒性疾病
目前科研人员已发现类疱疹病毒和引起皱纹盘鲍幼鲍大量死亡的球状病毒等。研究发现染上球状病毒的鲍摄食力减弱、运动力差、消瘦、鲍壳薄、壳孔相互串联,死亡率达80%。
⑵细菌性疾病
海洋弧菌属和假单胞杆菌属是造成蛏子致病和死亡的主要细菌种类。河流弧菌和坎贝尔弧菌曾造成大连和山东沿海养殖的皱纹盘鲍发生脓疮病并大规模死亡。病鲍的腹足表面出现许多微隆起的白色脓胞(几个至几十个),其病灶呈三角形,从足的下表面开始逐渐向足的深部延伸。发展到后期,病灶内只剩下血淋巴细胞和一些结缔组织。到了晚期病灶内只剩下病原菌悬浮液和少量悬浮其间的血细胞。科研人员从患“溃烂病”的皱纹盘鲍的腹足溃烂处分离细菌,经鉴定为荧光假单胞杆菌,病鲍行动缓慢,摄食减少,腹足肌肉表面颜色较淡,随着病情发展,腹足肌肉表面颜色发白色淡,并发生大面积溃疡,最终翻转死亡。漂浮弧菌会造成海湾扇贝亲贝肠道及肾肿胀,生殖腺及外套膜萎缩,壳内面变黑并死亡。
研究表明细菌性疾病是蛏子人工育苗的幼体培育阶段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鳗弧菌、溶藻弧菌等弧菌是造成扇贝幼体面盘解体并下沉死亡的主要原因。
⑶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生物引起的疾病
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状生物在双壳蛏子中比较常见。科研人员发现类立克次氏体侵入珍珠贝宿主后,主要侵袭感染上皮(或表皮)细胞、小血管内皮系统和结缔组织细胞,并在其内大量繁殖。类立克次氏体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可引起珍珠贝外套膜、鳃、肝胰腺、生殖腺腺管及全身血管内皮系统等多个器官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科研人员在濒死的栉孔扇贝的外套膜、鳃、肝胰腺及肠组织中发现两种寄生原核生物——衣原体样原核生物和类立克次氏体,推测感染寄生原核生物可能是引起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海湾扇贝的消化盲囊中寄生的衣原体样原核生物并由此所产生的严重病理学变化是造成海湾扇贝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