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鳡鱼财富”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4-06-14 编辑:Aaro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指着面前的大片网箱,张家界慈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辉介绍,鳡鱼是一种以鱼为主食的凶猛鱼类,个体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但人工网箱养殖却一直是个难题。

“鳡鱼财富”背后的故事

3月16日,沿着狭窄蜿蜒的山村公路,记者来到慈利县二坊坪乡的“鳡鱼养殖产业化示范基地”。在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个资料柜、一把长座椅组成的办公室内,我们见到了百姓常挂嘴边的“渔夫县长”——湖南农大教授、省科技特派员向建国。

指着面前的大片网箱,张家界慈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辉介绍,鳡鱼是一种以鱼为主食的凶猛鱼类,个体大,肉质鲜美,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都很高,但人工网箱养殖却一直是个难题。

2007年,向建国来慈利县任挂职科技副县长,四年间,他成功研究出了鳡鱼驯食关键技术,完成水上移动孵化场试验,建立鳡鱼网箱生态养殖基地并试点推广,依托张家界慈姑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周边农户成立渔业合作社,形成了一条年产值上千万的鳡鱼养殖产业链。而罗辉,正是向建国联系来的外地老板。

“他讲养什么就养什么,怎么养也按他说的办。”罗辉对向建国有着绝对信任,“我就是冲着他来的,一是相信他的科技力量和资源,二是他对这项事业的决心和恒心。”罗辉说,就在这个月底,水温合适的时候,公司将依照向建国的建议,向网箱内投放包括12个品种的300万尾鱼苗,其中有10万尾鳡鱼。

从2007年初来时的4口网箱,到后来第一网就收益80万元,向建国称“很有成就感,但也很不满足”,原因是“鳡鱼有16个专利,这16个专利还没有凝固在一起形成产业链。”他说他现在唯一满意的就是实现了网箱养鱼,然而规模也还没达到预期目标。“今年要达到500口网箱、产值3000万。”

一个产业要形成产业链,首先要形成产业规模。“现在我们有6个科技特派员形成的团队,专门围绕这条鱼做加工、搞养殖、搞繁殖。”今年是向建国在慈利县科技扶贫的第6个年头,他说,“我认准的事就不回头,我这一辈子就围着这条鱼转,成功了再走人,不管多长时间。”

如今,向建国已经将淡水养鱼业逐渐打造成慈利县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他明白,任何一个农业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培养一批懂技术的本土人才,这样才能保证这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我这个特派员离开这里后,还能有一批人从事这个行业,将这个产业延续下去。”由于带动老百姓致富才是最终目标,向建国一直在有意识地培养本土人才,“要让他们尝到甜头,他们觉得有效益才会继续干。”

    标签: 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