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不到十年成为浙北蚕桑第一村

时间:2021-07-21 编辑:Dav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一个小村怎么不到十年就成为浙北蚕桑第一村

  怎么最大程度利用好桑树给老百姓增富

  安吉梅溪镇马村9成人家是蚕农以前种桑养蚕,现在还搞观光采摘游

一个小村不到十年成为浙北蚕桑第一村

  农村专业合作社在马村蚕桑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昨天,安吉梅溪镇马村办了一个蚕桑文化节。这个小村落试图进一步扩大蚕桑养殖产业链,通过办节增加百姓的收入。

  事实上,采桑果在近几年的这个时候,已经吸引了不少周边城市的市民,桑果园里,人们边采边吃,不亦乐乎。

  不到十年成了浙北蚕桑第一村

  2005年之前,马村很少有人养蚕。现在,全村90%的农户种上了果桑树,养起了蚕宝宝,成立了合作社,发展起了观光采摘游。

  去年,马村蚕桑产业的产值突破千万元,桑树成了全村村民的致富树。

  马村蚕桑合作社社长雷振声是发展的关键人物。原来他只是马村的乡村医生,并不懂养蚕,“家里小孩上学钱不够花,只有想别的法子赚钱,偶然养了几张蚕种,一季下来赚的钱正好给孩子交学费,于是就发动左邻右舍养了起来。”

  到2005年,村里也没几户人家养蚕,那时蚕茧质量不高,卖不起价格,村民们快失去了信心。

  “经过走访,我们跟浙江大学合作,开始科学养蚕,没想到两年产值就翻了一番。”雷振声说,之后,村里就走上科学养蚕之路,引进了蚕宝宝新品种。

  2007年,蚕茧产量从20公斤增加到50公斤,新品种吐丝质量高,蚕茧价格又从50公斤400多元涨到了850元。量价齐升,村民们都尝到了甜头。去年,50公斤蚕茧可以卖到2050元。现在全村有4680亩桑树林,其中包括1300亩果桑,9成人家养蚕,平均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

  不仅发展采摘游,还要做桑木耳

  昨天,马村还签了今年村里最大的两笔订单,第一笔是与安徽一家丝绸公司签订的40吨干茧供应,按每吨12万元算是480万元;另一笔是与广州圣德宝蚕桑公司签订的桑果汁供应,500吨桑果汁价值350万元。

  这些订单的签订要归功于村里成立的马村蚕桑合作社。

  “以前,散户把蚕茧当原材料卖给中间商,合作社成立后,统一价收蚕茧,价格稳定,合作社的利润中40%还会再分给村民,这样村民每年可以拿到两笔钱。”雷振声介绍,蚕桑收入平均占到村民全年总收入的46%。

  “去年村里新增了500亩果桑,既可以发展观光采摘游又可以榨果桑汁出售,保守估计这块产值约有500万元。”雷振声说,村民们还引进了桑木耳的做法,将原本废弃的桑枝条碾碎、灌袋,放在田里一到春季便会长出木耳来。“桑木耳口感好,营养成分比一般木耳好,市场上散卖也要每斤60元左右。还能赚一笔呢。”

    标签: 蚕桑 养蚕 蚕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