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畈“蛙王”打响“绿谷清泉”生态牌

时间:2023-04-08 编辑:Bess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曾经的沙畈乡竹笋节发起人周旺兴,现在成了家乡水产养殖业内有名的“蛙总”,场内有上万只石蛙,他从饲料把关、巡查舍池,再到消毒、换药从不敢马虎……他带着合作社成员们点燃了水产养殖致富梦,打造出了“绿谷清泉”这个沙畈乡自己的品牌。“去年,养殖场石蛙产量有2000多斤,卖到上海最高价达每斤180元。”周旺兴开心地说道。

  3年前,周旺兴放弃自己经营了多年的装修事业,选择回沙畈老家发展养殖业。“这些年来,有人为了抓鱼,不惜投放毒食,破坏了我们这的生态环境。”对于这些现象,他深恶痛绝,最后,他决定将村口7公里的溪流承包下来,并利用当地资源发展水产养殖。

  正思考着养殖什么水产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了解到养殖石蛙生态效益相当好。于是他先后到兰溪、建德等地考察,发现石蛙在上海等地能卖到300元/公斤。如果在冬眠期包装成礼品盒,可以卖到360元/公斤。

  认定了养殖石蛙有前景后,周旺兴便着手投资建设养殖场地,并从建德、遂昌引入种蛙200对,投入资金40多万元。为保证养殖成功率,他先后多次外出学习,还在网上搜索有关养殖技术,更专门请来了浙师大教授作指导。几经摸索,他不仅掌握了石蛙习性,还攻克了石蛙繁殖技术。

  “养殖石蛙的环境和水质要求都很高。它们适合生长在海拔600米的地方,而这里自然条件正好合适,常年也有流动的山涧水。这样,不但节约水电、人工等成本,石蛙还不易生病。”周旺兴说,虽然选好了地方,但因为场内有上万只石蛙,他从不敢大意,每天都在精细管理着:饲料把关、巡查舍池、消毒、换药……

  养殖期间,周旺兴没有遵循普通方法,而总是推陈出新,不断改变养殖模式。“这个立体式石蛙养殖采用双层养殖的模式,产量预计是普通养殖的两倍。”周旺兴给记者展示了他最新研制的立体式养殖法,在大约200平方米的养殖房内,养殖架被设计成了上下两层,既提高了产量又节省了空间。

  为了扩大规模发展石蛙养殖,周旺兴牵头成立“绿谷清泉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与浙师大特种水产研究所合作养殖了金线蛙;先后带动一批石蛙养殖户,并吸引了其他乡镇有较大规模的生态养殖场(养殖户)加入其中。如今,他的养殖场石蛙数量达3.5万只,投入资金340多万元,是目前沙畈乡第一家大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

  “今年石蛙预计总产值可以达到500多万元,如果社员之间抱团发展,经济效益将更加可观……”聊起未来,周旺兴笑呵呵地说道。

    标签: 养殖 万元 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