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丁理法:让锯缘青蟹走向世界

时间:2024-02-24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走进丁理法的办公室,书柜里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各类专业书籍。过几天,他又要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坞根镇的养殖户开展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养殖户最辛苦,靠天吃饭赚钱不容易,风里来雨里去的,如果我的工作能让养殖户增收,我就很满足了。”这句朴实无华而发自肺腑的话,至今依然感动着台州湾的每一位水产养殖户。

  在他的带领和努力下,昔日珍贵的泥蚶摆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温岭的2万亩围塘每年净增效益5000万元,青蟹苗人工繁殖这个国际性问题迎刃而解,“锯缘青蟹”因此走向了世界……他,就是市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丁理法。

  扎根家乡,致力水产养殖增收

  1984年,丁理法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水产学院,开始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是农村出身的,填报志愿时,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选择农业类专业。”也就是那个念头,让丁理法日后成为了水产养殖的专家。

  经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实习,毕业那年,学校的老师有意将丁理法分配到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这是家省级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也很高。不过,对于这份在大家看来不错的工作,归心似箭的丁理法却并未动心。“毕业后,我就想着要回到家乡,毕竟自己的根在温岭。”

  回到温岭后,丁理法被分配到温岭县水产养殖公司下齐对虾育苗厂。上世纪90年代初,对虾养殖暴发了全球性的病毒性疾病,海水围塘养殖一蹶不振。为了摆脱困境,重振养殖业,针对温岭的生产实际,丁理法四处奔波,不断摸索。“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往养殖户的围塘里跑,看看对虾长势如何,有没有发病,要不要换水。”丁理法兢兢业业的态度也赢得了养殖户的信任,一见有异样,养殖户们就打电话给丁理法,不管是周末还是下班时间,他总是有求必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丁理法终于探索出了中国对虾、长毛对虾、脊尾白虾与缢蛏、泥蚶套养、轮养模式,并通过三年的反复试验,最终研究确立了围塘综合养殖技术及虾塘三茬养虾套养贝类技术,得到了水产界专家的肯定,这项技术在国内处领先水平,还荣获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市2万亩围塘全面推广综合养殖技术后,每年净增效益5000万元。目前,该项技术已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

  下定决心,攻克青蟹育苗难题

  1996年,丁理法受聘于温岭市海天水产开发公司,独立主持泥蚶工厂化育苗项目。

  刚刚建立的海天水产开发公司地处偏远的海角坞根镇东门头村。当时,丁理法居住的是石棉瓦搭成的简易棚,一到下雨天,屋内就会漏水,到处摆上脸盆也无济于事;到了夏天,烈日炙烤下的屋子就像蒸笼一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丁理法在育苗期的4个月从没回家住过一天,培育出泥蚶商品苗种4.5亿颗,为该公司创利200多万元,当年该公司跨入了台州市先进农业龙头企业行列。

  这项课题的研究成功,也为我市日益发展壮大的水产养殖业解决了种苗问题。在随后的几年里,他每年蹲点主持育苗技术,累计培育泥蚶商品苗42亿颗,解决了当时泥蚶养殖生产急需的苗种,并为苗种生产单位创利380余万元。

  青蟹是浙江、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但由于自然海区青蟹苗种丰歉不一,致使青蟹养殖业发展受到制约。1996年,市水产海洋局组建了“锯缘青蟹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课题组。时任松门镇渔技员的丁理法,已是小有名气的水产养殖技术行家,于是就被借用并委以重任,担纲这项课题的研究。

  在4至8月份的青蟹培养期,丁理法4个月天天守在育苗池边盯着,晚上总是守到11时以后才睡觉。为了不影响投料、观察,他睡下时都要用BP机定时,因为心里总是牵挂着那些娇贵的青蟹苗,结果每次总是不到BP机响起,他就醒了。

  “青蟹每脱壳一次,就会长大60%~80%。”爱钻研的丁理法发现,有些专业书籍上说青蟹一生要蜕壳13次,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可能会蜕壳14次,而这次的异常蜕壳,就是青蟹个头变大的主要因素。经过三年的反复实验,青蟹的生产性育苗终于获得成功。1998年8月,该技术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的评价是“总体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当年该项技术荣获温岭市、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广技术,开启养殖户致富门

  锯缘青蟹生产性育苗的成功,并没有让丁理法沾沾自喜。他发现,青蟹是我省海水养殖的优势主导产品,过去大多采用粗放养殖,养殖的技术含量低,产量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1999年初,在台州市水产局的大力支持下,丁理法又向省海洋渔业局申请了“锯缘青蟹人工苗的中间培养及养殖技术”项目。通过两年的实施,他培育出了III期稚蟹575万只,推广实施青蟹人工养殖面积3182亩,创产值3380万元,经济效益1232万元。该项目获得了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紧接着,他又主持完成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锯缘青蟹精养高产技术开发”,通过多项对比试验,在国内首次对青蟹养殖进行了全面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大面积高产高效综合养殖技术,为温岭及省内外广大青蟹养殖地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与推广海水增养殖技术,丁理法工作起来真可谓是“如鱼得水”。几年来他又致力于“可口革囊星虫苗种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青蛤全人工育苗技术与示范推广”、“沙蚕高滩蓄水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推广”、“大弹涂鱼生产性育苗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养殖示范”等特色水产品种的苗种培育与养殖技术攻关,为养殖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育苗技术试验成功了,如何把这些先进的技术推而广之,让更多的养殖户受益,这是丁理法最强烈的愿望,为此他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了80多篇学术论文和应用技术论文;编导了13部电视科教片在省教育台播出。为配合省“十五”计划提出的“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满足广大农民对效益农业新技术的迫切要求,他又主编了《锯缘青蟹》一书。为推广青蟹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今年又编辑出版了《海水蟹类养殖技术》。

  丁理法成功了,温岭的水产养殖业也出名了。温岭市内外养殖户的求助电话不绝于耳;宁波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新加坡畜牧局的博士等也纷纷上门寻求技术合作。“我做的只是本职工作,能用科技带动养殖户更快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丁理法说。

    标签: 温岭 养殖户 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