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长期低温多雨等因素,余姚市晚稻病虫害比往年严重,但在陆埠镇的鼎绿生态农庄,500多亩晚稻谷穗饱满,看不出病虫害侵袭的迹象。
该农庄负责人近日告诉笔者,全生态种养模式,使这里的稻谷免受病虫害侵袭,稻谷和鱼虾的品质也格外好。去年农庄的生态有机米和水产品亩产值达2万余元,效益比单纯种稻有了大幅提高。这是余姚市用先进科技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稻鱼共育”工程带来的好处。
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是余姚市两大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该市水产养殖面临面广、点散、规模小的窘境;同时,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又易给水体带来影响。为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市农林部门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在向先进地区学习的基础上,根据余姚市实际,积极探索“稻鱼共育”新途径,先后在河姆渡、陆埠、马渚、朗霞、小曹娥等地开展了稻田养鱼、茭白田养鱼、藕田养鱼等复合养殖模式实践,养殖区域向水涵养地拓展,养殖模式由平面向立体转变,养殖品种由单一向多元发展,甲鱼、青虾、泥鳅等名优水产品一应俱全。
“稻鱼共育”,充分利用了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既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又使有限的土地发挥出巨大效益。今年,黄家埠镇齐昌渔业合作社在市农林部门的指导下,选择自然环境优越的牛角畈100多亩稻田,开始实施“稻鱼共育”工程。经过近4个月的放养,目前,稻田里的甲鱼、黄鳝、泥鳅等水产品长势良好。“阿拉搞‘稻鱼共育’,就是利用了一条完整的生物链。甲鱼、黄鳝等以稻田里的小虾、螺蛳为主要饲料,还会吃稻田里的害虫。稻田不施肥,也不用农药,生产的稻谷是绿色环保食品。这样的水产品和稻谷,不仅价格高,而且不愁销路。”该合作社社长黄琪昌说。
据悉,余姚市已建成“稻鱼共育”示范面积8000余亩,亩产值普遍超过1万元,真正实现了稳粮与增收共赢、生态与富民同步的目标。目前,农林部门正在根据试点经验,绘制“稻鱼共育”的操作规程模式图,计划通过示范带动,在稻区进一步推广这一促进农民增收的生产模式。该部门还出台了政策,对实施“稻鱼共育”工程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资金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