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赚钱背后隐藏的巨大财富计划《致富经》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他叫周春芳,他砍下一节竹子,说要给记者展示一个奇妙的东西。

  周春芳:你猜猜这里面是什么东西?

  记者:这里面感觉有水,这么重。竹子里面按理说不是空的吗?怎么这么多水,我都听到里面的声音了。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呢?

  打开之后,一阵酒香飘来,原来这密封的竹节里装的居然是酒!

  周春芳:(这个酒)跟毛竹一起生长一年了。

  记者:这个酒在里面已经一年了?

  周春芳告诉记者,酒随着竹子一起生长一年以上就会带有竹子的芳香。一棵竹子,最多只能有三节竹节装酒,否则会影响竹子生长。

  记者:那这个是怎么进去的呢?灌进去的?

  周春芳:我用工具种进去的。

  至于怎么把酒种到密封的竹子里,周春芳说这是个秘密。

  周春芳是当地有名的聪明人,自己发明了这种竹筒酒,还把一家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可让周春芳头疼的事也来了,除了来农家乐吃饭的人,自己的竹筒怎么才能走出小县城,卖到更远的地方呢?直到他遇到了一个叫潘东明的人,他的难题迎刃而解。

  于此同时,158公里外,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一个叫徐斌的人也在迫切等待潘东明的帮助。徐斌要卖出去的不是酒,而是一种特别的猪。

  金华两头乌,因其头颈部和臀部为黑色,其他均为白色而得名,有“中华熊猫猪”的美誉,是浙江省的优良猪种。两头乌的腿部做成的金华火腿被誉为上品。然而由于两头乌生长周期较长,价格较高,除了腿部做成金华火腿,其他部位的肉很难销售出去,导致当地人不愿养殖,数量急剧减少。

  徐斌:比较尴尬的境地,很多农民可以把非常好的两头乌养好,但销售渠道销售不出去,价格体系上不来。

  两头乌销售成了难题,卖不上价钱,而徐斌偏在这个时候投入全部家当养殖两头乌,不仅如此,他还要把市场定价40元一斤的两头乌卖到50元以上!要实现这个计划,徐斌知道,必须要借助潘东明的力量。

不许赚钱背后隐藏的巨大财富计划《致富经》

  潘东明到底是谁?他究竟有何能耐?而潘东明做的事情远不止如此,他甚至改变了一个县的经济面貌。故事,还要从他放弃百万年薪说起。

  上海,一座从来不缺少传奇的城市。

  1999年大学毕业后,潘东明来到这里,十年时间,他从一个普通职员打拼到一个拥有两千员工的企业的副总,年薪百万。可就在2010年的一天,他和老板喝了一杯咖啡之后,命运发生了颠覆性的逆转。

  潘东明:跟我的老大说,我想离开上海,他说也可能5-10年时间,我们公司是绝对是上市的。他说你在公司里呆得什么位置你很清楚,意味着我当时回去,等于是一无所有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潘东明放弃一切离开上海呢?

  2010年的冬天,在距离上海435公里外的浙江省遂昌县城,那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企业副总潘东明在寒风中向路人发着传单,反复告诉大家一个名字:电子商务。

  1995年,美国西雅图,一家名为亚马逊的公司成立,此后一场商业革命拉开帷幕,这场商业革命的主角叫电子商务。如今,在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鼎立,新贵崛起,而早在5年之前,潘东明就敏锐地发现了当时电子商务涉猎极少的地方,那就是中国农村。

  潘东明:当农业再加上电商,这两个关键词碰在一起的时候,我就隐约感觉这个事情是应该为我们家乡或者说我们边远落后地区带来一些可想象性的东西。

  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九山一水的典型山城,因地处偏僻,交通不利,经济水平一直处于浙江省的中下游。潘东明离开上海,回到遂昌,就是要用电子商务这个时代利器来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潘东明:工业化时代没有机会,信息化时代我们不能再不去把握一些机会,如果我们又失去机会,我们就二次落后了。

  回到遂昌后,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潘东明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协会,以免费培训的方式向当地人宣传电子商务,鼓励他们自己开网店,把自家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想卖竹筒酒的周春芳就是其中一个。

  周春芳:我现在比如一个月两三百桶的话,可能有三分之二通过电子商务寄出去。

  周春芳自己开了网店,他的竹筒酒卖到了上海,北京,黑龙江。潘东明觉得,自己的培训见了效益,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出现。

  潘东明:配送问题、仓储问题、物流问题、保险问题等等,就有些事情,就是单独农民或单独网上都是干不了的,不能光只教人家理念,理念不能解决吃饭问题。

  最后,潘东明决定,自己组建公司,创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去解决问题。

  潘东明:我的解决方案是形成一个升级版的公共服务中心,把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掉。盈利模式没想好,但是做事情,做哪些事情想好了。

  从数据分析到质量把关,从包装策划到对外推广,从渠道对接到物流仓储等等,都是潘东明的电子商务公司要做的事情,简单的说,就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卖出去。而这个公司最初的启动资金,是十几个朋友凑出的47万元。

  潘东明:一万块钱不嫌少,10万20万也不嫌多,很多人甚至说我出个2万,但是不要跟我老婆说,这是我的私房钱,这样的人都有。就是说大家尽量均匀一点出,把公益的协会再升级一版,变公共服务的感觉,这某种程度上也考验了我们的人性,我现在理事会关系非常好,因为那批人都是愿意为初心去付出成本的那批人。

  记者:你当时出了多少?

  潘君跃:我当时还是大股东了,我出了10万。

  这个不到10平方米的茶水间就是潘东明公司最初的所在地,短短4年,从这个茶水间走出来的潘东明,做的事情,几乎轰动了整个中国电子商务领域。可传奇的开始也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也让一直团结的股东内部产生巨大矛盾。

  潘君跃:我们几个创始人我们在那的时候,他的桌子拍得很响,不喜欢走。我们好几个副总哭着走出去。后来我们又回来。

  记者:哭着走出去。

  潘君跃:对啊。

  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他叫包根基,人们称呼他为老包,因为一部舌尖上的中国,老包出了名,电视机前有太多的人眼馋他烧出的那道精彩的腌笃鲜。

  除了看叶鞘找冬笋的看家本领,老包最大的骄傲就是自家承包的山每年出产最棒的冬笋。

  包根基村民:这脚下一趟,就挖到了,反正笋就是这点好,小的、大的吃的都是一样的,这个笋的质量方面都是一样的。它不会讲小的笋好吃,大的笋不好吃,它不会这样子的。

  老包觉得,地里的冬笋不分大小都能卖钱,可到了潘东明这里,却行不通。

  在这个分拣中心,当地村民挖出的冬笋集中到这里,进行一场严格的筛选。

  骆凤琴:这一筐是低于200,不符合标准的,这一筐是200-400g的,这一筐是400-600g的档次。在这个有破损,这还有重量不达标,没有200克。

  记者:就算重量达标,有这么一点破损咱们都不能要?

  骆凤琴:对。

  潘东明:其实还不仅是规格的登记,可能还对它的胖瘦长短,然后根部切多少厘米,甚至精确到多少毫米,这些都要去描述清楚。相对于我们用户购买者来说,就有个标准,收到货的时候,他可以根据这个标准来验收他的货,他就会提高他的满意度。

  在电子商务时代,客户的满意度几户可以决定一家网店的生存,但一开始,很多农户对这样的做法很不理解,也不愿意配合。潘东明也清楚,让农户们接受新鲜的互联网思维需要过程。

  潘东明:其实说白了,你还是要给利益,当你的利益总体,我们大家都要打算盘嘛,我们的帐算给他听,按照这样去做,他是更赚钱的,更合适的,农户就慢慢的会配合我们。

  吕洪端:最大的好处就是他们帮我们卖得快了卖得好了,他们比我们卖得快的多。

  记者:卖得快了也卖的好了。

  除了严格区分重量大小,保证货真价实,也是潘东明给消费者的承诺,在创业初期,潘东明甚至在村口搭着帐篷睡了几天几夜。

  叶照辉:就会出现一个现象,比如这个农民我家明明只有5只鸡,因为销路比较好,那我是否连夜要去把其他村子的鸡我也一起卖掉,前期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就能做到打个帐篷,守在村口,就是让这个卖出来的东西是保证品质的。

  经过将近一年的磨合,潘东明的电子商务平台走上正轨。除了遂昌本地,浙江省的其他地区也搭上了潘东明这趟电子商务快车。金华市的徐斌就是一个,他要把销售成难题的两头乌卖出好价钱,徐斌清楚,这离不开潘东明的帮助。

  她叫雷颖珊,潘东明的员工,她来徐斌这里拍了多少次两头乌,自己都记不清了。

  雷颖珊:基本一个星期会来一两趟,因为从小猪然后长大,都是在网上买东西,肯定要有图片,我就是下基地,然后把这些情况以图片的形式在网上呈现,现在不都是有图有真相,大家才能相信么。

  潘东明的团队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全程跟踪介入徐斌的两头乌计划,从图片,到包装,甚至猪的每个部位的切割,定价,都要经过精细的策划,这一切让徐斌坚信,不久的将来,自己一定能振兴两头乌。

  徐斌:信心越来越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碰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机,碰到了一个互联网跟电子商务销售时代。最好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子商务跟一些好的平台对接。

  像徐斌这样,正在或者准备乘着电子商务的列车实现财富梦想的人还有很多。4年时间,遂昌县城出现了2000多家网店,把农民的好东西卖出去,潘东明当初这个简单的愿望变成了当地一种最流行的商业模式。

  然而,就在名誉,财富向潘东明亲切挥手的时候,他宣布成立的另外一个全新电子商务公司,让股东内部出现巨大矛盾。

  潘跃君:桌子拍得很响,很多副总哭着走出去。

  2012年的一天,在公司的会议室,股东们争论不休。潘东明的一个决定震惊了所有人。

  潘跃君:我们不许赚一分钱,谁要赚钱,谁走。

  潘东明:我们不要想赢利,谁也不要想说赢利的事情,要说盈利那么你就退出。因为我跟股东这么讲,我跟投资者也这么讲。

  新公司不许盈利!潘东明对股东和投资者抛出这样的话。而奇怪的是,潘东明的态度如此强硬,却还是不断有投资找上门,因为了解潘东明的计划之后,他们觉得,这不许盈利的背后隐藏着爆炸性的财富。那么潘东明到底要做什么呢?

  这个答案,一个叫叶松旺的村民能告诉我们。

  2014年12月7日,记者来到叶松旺所在的柘岱口村,到了叶松旺工作的地方,正赶上村子里的朱大爷找叶松旺,让他帮忙在网上买一件衣服。

  朱德宝:我们想买什么东西,跟他说一下,他就帮我们找到了,我们说下一步是不要付钱,他说不要,东西买了再付钱也可以。

  2012年,潘东明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公司,以村为单位,叶松旺就是这个平台下某个村网点的负责人,他的工作就是帮助村民们在网上购物。

  叶松旺:80多岁的也来买。

  记者:买的什么比较多。

  叶松旺:五花八门。

  而潘东明之所以要创立这样的平台,起因还是和父亲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

  潘东明:我当时在家里的时候,发现我爸用的那个喷雾器坏掉了,我说坏了我帮你再买,我说到网上去买。那么当他这个产品用得好的时候,他就跟我的叔叔啊、伯伯啊,去谈这些东西,那么小小的村里也多了20多台,相同的这样的一个喷雾器。

  这件小事给了潘东明很大启发,他决定创立一个全新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雇人帮村民网络购物。不收取任何中间费用,这就是潘东明坚持的不许盈利。截至到2014年年底,整个浙江省已经有超过1300多个这样的网点,潘东明的投入超过3000万元。

  而在服务村民的背后,潘东明也在酝酿一个财富计划。这个计划就跟叶松旺有关。

  叶松旺所在的柘岱口村,特产番薯干,现在在网络上,一天最多能卖一万多斤。

  郭启法:以前都是自产自销的,没有销路嘛,都是做出来自己吃的,现在吧,大家都知道这个东西,也经常会吃,经常会有人买。

  一年之前,柘岱口村的村民根本不敢相信,自家晒的番薯干能卖到全国各地,甚至能卖几十元一斤。正是叶松旺把本村番薯干的信息提供给潘东明,潘东明立马带着团队下来,把这个小村子的番薯干打造成地方特产,小小村子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从番薯干在网上大受欢迎,村子里的黄家洪夫妇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收集全村的番薯加工,专供网络销售。

  黄家洪:先是到我这里拿点货去,结果是拿出去就卖掉了,所以说,我也就相信这个平台。所以我就把这个质量做好一点,销路就大起来了。我一年的收入现在如果量大的话几十万块。

  记者:不少啊,那跟电子商务合作之前呢?

  黄家洪:那只有几万块吧。

  叶松旺不仅帮村民买东西,他也要负责帮村民卖东西。本村的特产,品种,数量,叶松旺非常清楚,他都把这些变成数据报告给潘东明的公司。

  潘东明:你家养了几只鸡呀,你家里种了多少亩地呀,你家里哪些农作物,非常清楚,所以我们利用这种庞大的社群关系,让他作为我们信息的支撑,包括一些具体操作的,我的每个毛细血管都是有人的。

  通过叶松旺,潘东明既能掌握村民们在网上的消费数据,也能掌握村子里的农产品生产数据,而像叶松旺这样的人,在浙江省有上千个,并且不断扩大,他们就像潘东明的触手,零距离的接近农民,接近土地。潘东明的财富计划就是:投入金钱,收获数据。

  潘东明:最大的不是交易,是数据。第二个是渠道,我可能假设,放眼全国,修造一条高速公路,到农村去,隐形的,你看不到的公路。那么这个公路呢,我在我们村口设了一个收费站,就是无论你开的是京东的车,跑的是淘宝的车,跑的是银行的车还是电信的车,对不起,到这里我们可能要收点服务费。

  在大数据时代,潘东明抢先一步占领了高地。他分设到每个村落的网点,聚集成一张数据的大网,不断资源占领,等待收获的临界点。

  潘东明:这个临界点就像,我们做一个水库的大坝一样,这个大坝里面的水在蓄水的时期,我们不要想盈利。

  汪向东:是一个放水养鱼的决策,做长线,我去做一个布局,然后我通过这个事业的发展,通过赶街网这个网络本身的扩大,形成一个能力,可持续的能力。

  如今,在遂昌,这个曾经贫穷落后的地方,聚集了两千多家网店。2014年,通过潘东明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的交易额达到了5个亿。而潘东明创立的培训,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的体系被业内称为“遂昌模式”。

  就在记者采访时,遇到一对70多岁的特别的老夫妇,他们是潘东明公司平台下汀口村的网点负责人。

  黄再清:他们找到我们村子里,村子里要设一个点嘛,他们不嫌弃我们老,教我们做,我们就学呗。

  老两口说,他们搭上了时代的末班车,电子商务悄然改变了这对老两口的生活,也改变着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生活。

  而对于潘东明来说,探索中国涉农电子商务的路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