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时许,八宝山上云雾缭绕,山下的八都镇野窖蔬菜基地里碧绿的茄叶上露水正浓。采摘茄子的潘金海和村民们已经早早忙开了,满是汗水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潘金海的茄子基地共有80亩,眼下正是茄子大丰收时节,一天能摘2000斤左右。这些茄子摘下后就地装箱,随后被运往各地市场。目前茄子的市场价每斤在2元左右,除去各类成本,潘金海一天有600元左右的纯收入,这比之前种稻谷、栽培食用菌可强多了。
潘金海是八都镇白角村人,今年61岁。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他,却有股不服输的干劲。近年来,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远离农田,这让他这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很焦虑。“龙泉有那么好的生态环境,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都非常高,种植无公害蔬菜肯定很受欢迎。”潘金海告诉自己,农民也有致富路。
于是,他开始琢磨起了建蔬菜基地,想大规模种植农作物。由于自家的地较分散且面积不足,需要向其他农户租赁。经过多方面考虑和实地观察,潘金海最终选中了一块地,但却涉及到十多户农户。他四处打听,挨家挨户请求村民将地出租。经过不懈的努力,潘金海终于将100多亩的地全部租下,联合村民成立了“龙泉市野窖蔬菜专业合作社”,想带动大家一起种菜致富。
2013年,潘金海开始种植玉米和大豆。想着这么一大片农作物丰收的情景,潘金海满是欢喜。好不容易到了作物成熟时节,潘金海却在玉米地里急出了汗,掰开一包又一包的玉米,里面竟然全是无籽的。他将玉米棒子送到市农业局进行检验,原来竟是玉米种子不合格,未经检验就流入了市场。
大豆的收成也并不见好,第一年就这样亏了本,给满是信心的潘金海泼了一盆冷水。但潘金海却不轻言放弃。他从多方了解到,种植中药材大有市场,收入可观。于是,把目光转向了中药材太子参的栽培。
中药材种植远不是种玉米大豆那样简单,潘金海前往丽水参加中药材生产技术培训班,又远赴福建买苗种。在种植中遇到问题,除了电话咨询,他还马不停蹄地带着太子参苗前往福建的技术员那里咨询。经过这一番努力,太子参的种植总算是成功了。只是天有不测风云,那年太子参的价格跌至每斤20元,而就在他开始种植的前一年,这种中药材的市场价格曾高达350元一斤。
价格低下,销售无门,潘金海再一次亏本了,家里至今还有大量的太子参堆积。经过两次失败,潘金海虽感到受挫,但仍苦苦思考着致富之路。
今年,在市农业局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开始改种茄子,决定再“赌”一把。100多亩的基地里,茄子占了80亩,其余以秋葵、辣椒等其它作物为主。他还实现了中药材和蔬菜的套种,在地里种下了“三叶木通”,这种中药材需种植三年才能收成。
在潘金海的基地里,1万多株茄子共有两个品种,分“引茄”和“浙茄”。潘金海每天都在地里细心照料,风雨无阻。茄子打的是“绿色无公害”牌,全部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未施任何化学肥料。他还跑到屏南镇周岱村高山蔬菜基地种了6亩茄子,向那里的农民请教蔬菜种植技术。遇到难题的时候,他就及时请教市农业局的相关工作人员。
终于,潘金海的辛苦付出得到了回报,种的茄子个大量多,获得了好收成。他还多方联系,将茄子直销给市内外的销售商,茄子在基地里实现了从采摘到包装的全套流水作业。绿色无公害的“龙泉茄”在餐桌上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温州、杭州、上海等地的收购商纷纷慕名而来。
“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对于土地是最有情感的。我相信它能带给我财富,现在看来,我的坚持是对的。”望着一箱又一箱印着“龙泉茄”的茄子运出村里,销往各地,潘金海会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