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石桥头镇:大户不种粮 改行弄蚕桑

编辑:Carter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浙江石桥头镇:大户不种粮 改行弄蚕桑

郭标送正在给蚕喂食

  夏日的午后,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被笼罩在艳阳下,伴着声声蝉鸣,汽车驶入了田间。田间的小屋、大棚,就是郭标送的养蚕基地。走进养蚕基地的养蚕大棚,映入眼帘的是十几排铁架,上下三层都养着蚕。然而,作为该基地的主人,郭标送养桑蚕不过3年时间。

  从种粮大户转行“栽桑养蚕”

  2010年之前,郭标送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曾经是拥有数百亩土地的种粮大户,后来放弃农业,到外地做起了生意。对郭标送而言,2012年是特殊的一年。当时,从商的他嗅到了蚕丝产业的商机。他发现,在市民生活中,上到高档丝绸,下到普通蚕丝,都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养蚕的活儿比种田轻、风险比做生意小,或许能够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抱着这样的想法,郭标送来到浙江嘉兴桐乡学习养蚕技术。2013年,他回到温岭市石桥头镇,建立了温岭首家养蚕基地。

  蚕的营养来源于桑叶,在春、秋季节,一张蚕从小蚕到大蚕需要吃掉1800斤桑叶,在夏季也需要1200斤。为了让蚕能够吃好,他还专门在山上承包了130亩土地,用于种植养蚕用的桑树。随着桑树不断长大,所能提供的桑叶不断增加,加之采用了农业新技术进行专业化、规范化养殖,郭标送的养蚕规模由2013年的10余张蚕发展到了现在的全年预计180多张蚕。

  蚕丝深加工,养蚕产业化

  那么,这180余张蚕对郭标送而言意味着什么?郭标送将蚕丝卖给桐乡等地的收购商,这能为其带来可观的收益。如今除了冬季,春、夏、秋三季都能养蚕,一般一批蚕从小到大要20多天时间,一年能够养殖5批,今年每批蚕产的蚕丝达到6000多斤,能够为郭标送带来五六万元的收益。一年下来,他从养蚕上就能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

  按照郭标送的说法,今年相比去年,国际市场在萎缩,蚕丝出售的价格也受到了影响。去年,每斤蚕丝的价格为26元左右,而今年的价格仅为18元至19元。虽然今年价格比往年低,但今年蚕丝产量比去年多了一倍多。

  另外,郭标送今年引进了新蚕种。新蚕种来自江西,不仅抗病能力好,蚕丝也更细,同时产量也能高出三成。原来养的蚕种每张蚕能收2.6万个蚕茧,新蚕种每张蚕能收3.4万个蚕茧,并且,每斤蚕丝能够高出原蚕丝4元钱。

  接下来,郭标送计划继续扩展养殖规模,并打算购买机器,将蚕丝深加工成蚕丝被,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养殖新经

  郭标送采用养蚕新技术,在基地内开展“桑蚕优质高效种养技术研究与示范”,采用桑树一年两剪快速养成技术、桑园少施肥免除草技术、小蚕共育、大蚕大棚养殖、自动上簇技术和标准化蚕病综防技术等。

  小蚕共育、大蚕大棚养殖。据郭标送介绍,小蚕对温度、湿度的要求都比大蚕的要求高,因此,将小蚕与大蚕分离开,用不同的方式养育,能有效提高蚕的质量与成活率。在养蚕基地里,有1个小蚕共育室。到培育小蚕的时节,郭标送会将小蚕集中到共育室内,用“小蚕共育温湿自动控制器”将温度和湿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有利于小蚕生长,一般10天可眠3次,蜕3次蚕壳。

  10余天后,蚕会被挪至大棚内养育,此时的大蚕已基本能够适应外部温、湿度。但如果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会导致蚕因吃不下桑叶而长不大,甚至生病。为了保持室内通风,郭标送还给大棚装上了“窗子”。

  自动上簇技术。养蚕时节十分繁忙。采桑叶、洗桑叶、切桑叶、为蚕体蚕座消毒、一天三次喂食……尤其到蚕上簇时节,最为繁忙。有的养蚕户因劳动力紧张,未能及时捉熟蚕,蚕儿乱吐丝,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而郭标送采用了自动上簇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自动上簇就是利用熟蚕向上爬行的习性,在蚕座上直接放上蚕簇,使熟蚕自动爬上簇营茧的过程。

  郭标送采用的是平铺法上簇,蚕到了吐丝的时候,他就将纸板方格簇平铺在蚕座上,蚕会自己爬上纸板方格簇,一个方格卧一只蚕,开始结蚕茧,而后,将蚕茧摘下就可以销售,不仅能节省劳力、提高功效,还能减少和避免因手捉而造成的蚕体损坏,从而提高蚕茧的质量和产量。

  标准化蚕病综防技术及桑树种植技术。在养蚕业中,消毒防病工作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到蚕饲养的成功率和效益。郭标送采用了标准化蚕病综防技术,不仅每天用消毒液进行地面消毒,还要用漂白粉加石灰液对蚕体、蚕座进行全面消毒等防病工作。

  为了让桑叶能够满足大量蚕的用食,郭标送还采用了桑树一年两剪快速养成、桑园少施肥免除草等新农业技术,以优质的桑叶保障蚕的体质、茧质。

  郭标送采用新型农业技术,逐步扩大养蚕规模,通过蚕丝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最终实现了增收。

    标签: 养蚕 蚕丝 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