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

时间:2024-02-13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大围网养殖大黄鱼具有投资省、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的优点,且抗台风能力强,投资风险低。由于大围网活动空间大、水交换量多,残饵滞留少,水质好、病害少、成活率高,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天然生物饵料补充,饵料成本相对比小网箱低。同时,大围网养殖的大黄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都较接近野生大黄鱼,商品鱼收购价比小网箱的高出2~4元/kg。近几年福建霞浦浅海大围网养殖大黄鱼长足发展,现将其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大围网仿生态养殖大黄鱼技术

1 大围网养殖大黄鱼围养场地选择

围养场地应选择在能避台风的港湾型的潮间带中高潮区,在最低潮时大围网里的水位不低于2m,涨潮时水位保持8~10m。一口大围网面积可达2000~3500平方米,扩大鱼类活动空间,有利鱼类进行仿生态的养殖。要求海底地势较为平坦,饵料丰富,底质以泥或泥沙质为宜,不能有暗礁石。如果含沙量比较高的底质,要注意锚或桩打入后是否能有足够的"抓"力。养殖场地在洪汛期不能有大量的淡水流经,更不能有工业污水。最佳生长水温22~26℃。盐度18‰~25‰,溶氧5mg/L以上,水质要求较清澈,透明度在30cm以上,pH值能保持在8左右,流速一般大潮最大流速不得大于1.5m/s。

2 大围网的结构

大围网是防止鱼儿外逃的防逃设施,多采用无直接网片,网目2~4cm,制作网片材料必须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等性能,如聚乙烯、绵纶丝等,不能使用价廉的再生品;无结。一般使用直径大于30cm大毛竹作固定桩,其间距2~4m。内外攀绳将围网用绳子绑在毛竹上,将网衣围成圆形,用沙袋压实底部网衣,通过打桩吊绳沉沙袋等方式把大围网沉人海底,形成一个"大网兜"把鱼儿兜住,围网的上端要高于当地最高潮水位3m以上,遇到台风等灾害天气时,网眼过风过浪能力强,大大减少了阻力。为了加强防逃,围网基部可采用双层网结构或内外侧双层围网。锚泊系统根据当地渔民的生产习惯,以抛锚式固定为主。每个固定桩可串连主锚重100kg以上,配备直径大于38mm的锚索,副锚(也称边锚)重50kg以上,配备直径大于30mm锚索。锚索长,主锚30m左右,副锚20m左右,或者视海区的水深而定。并在大围网旁配套一座简易管理房,围网内备一条小舢舨,用于投喂饵料。

3 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苗种选择

一般选用鱼种规格为50~100g/尾的大规格鱼种,放养时间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养殖10至12万尾大黄鱼,经过10~15个月的养殖可达到商品规格(400g以上)。也选用小规格鱼种即个体全长7cm,平均10g/尾,这样的鱼苗以养冬片鱼种为主,部分达到商品小规格即250g/尾上市。对成鱼养殖以选择前者即大规格为佳。鱼种选择个体均匀,无体伤及病、残畸形且活动能力强。采用活水运输,本地用活水船运输。

4 大围网养殖大黄鱼苗种驯化及饵料投喂

苗种经过运输,进入新环境,都有些不适应现象,鱼种投放后都要驯化(主要是食性驯化)一个时期,这在大围网养殖大黄鱼中显得尤为重要。因鱼种人大围网活动的空间增大,24h内要密切观察。为便于鱼种驯化管理,设置投饵台。鱼种人池后前2天不必投饵,让它们自由活动,第3天进行饵料驯化,首选饵料为新鲜低值鱼及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加以粗饲料及添加剂作配合饲料。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也要经过新鲜饵料鱼与饲料混合的一段驯化时间。在饵料驯化阶段主要工作:定点(设置投饵台),定时(一般为早晚各一次,即上午6∶00左右,下午18∶00左右)。还有投饵信号训练,即在投饵前发一固定信号,让鱼群形成条件反射。这阶段分二步走,第一步每天投少量饵料吸引鱼种,使它们习惯结群索食,需一周时间;第二阶段,逐渐增加投饵量至适量(即全天投食为鱼体总重8%左右)也需一周时间。驯化过程尤要注意的是,保证饵料新鲜度。这个时期主要是让鱼种在较短时期内适应新环境并开口摄食,并不追求鱼种摄食量的提高。 经过一段驯化,鱼种每天在发出投饵信息后能自然集群至投饵台,这时就要掌握投饵量的多少,以上一次摄食情况为基准,且掌握全天总投饵量不超过鱼总重的10%。

饵料选择要因地适宜,就近首选新鲜低值小杂鱼及新鲜小鱼虾,自行加工成鱼糜再辅以粗饲料如麦麸及干饲料和添加剂制作成的配合饲料,并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以及药物。投饵做到定点、定时、定量。

    标签: 大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