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水泥池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前景看好

时间:2024-11-12 编辑:Evan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中国是一个鳗鱼养殖大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日本鳗鲡养殖技术以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多样化,养殖模式也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从早期采用单一水泥池精养模式,逐步发展了土池养鳗、水库网箱养鳗、海水网箱养鳗,半咸水土池单、混养鳗以及工厂化循环水养鳗。

养殖品种也由早期日本鳗鲡(俗称:本地鳗)养殖,扩展到欧洲鳗鲡、美洲鳗鲡、花鳗鲡、太平洋双色鲡鲡(俗称:黑耳鳗)、澳洲鳗鲡等品种。近年来,由于鳗鱼养殖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无序性,养殖水体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质日趋恶化。鳗鱼养殖生产中放养密度高,投喂过量,严重破坏了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水体自净能力被破坏,养殖户只能通过大量换水来维持水质。这样的养殖环境下鳗鱼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不能很好的摄食和生长,病害增多,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了使我国鳗鱼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现有养殖模式特别是水泥池精养模式进行改进。

鳗鱼水泥池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前景看好

鳗鱼水泥池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是指在当前水泥池精养模式的基础上,把生态学理念运用到日常养殖管理中,通过对现有的养殖设施进行简易改造,将水泥池底部污水通过日常排污或定时拔污排出池外,让池里污水经过排污沟(沟里放养胡子鲶、白鲢、花鲢等)、沉淀过滤池并物理、化学(水质改良剂等)特别是生物措施(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等)处理后再抽回添加,实现池水不断微循环流动,来构建和维护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以实现池塘水质的自我净化,同时又有效抑制病菌和寄生虫的暴发,实现生态、节水、节能、健康的养殖效果。

该模式的技术核心就是运用生态养殖理念。何为生态养殖理念呢?养殖水体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人为调控生态环境因子,使水体保持数量繁多、种类多样的水生生物,它们各负其责,通过生物链共同维系物种之间天然的数量平衡,从而实现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而这些水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充分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对生存空间和营养供给占据了竞争优势,使有害病菌和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相对受到抑制,进而达到生态防病的养殖效果。该养殖模式中,藻类是作为这个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者,对天气及水温波动较为敏感,遇到连续阴雨天或温度骤降会大量死亡,水体微生态平衡就被打破,水质易恶化,因而冬季要有加温措施,可配一台小型热水式锅炉或结合太阳能保温措施来保持水温稳定,保温棚(除投料台上方外)要用透光薄膜,要适当采光。同时要求技术人员必须能够理解和掌握这种养殖理念,根据养殖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生物、化学等措施,来维护养殖水体的动态平衡。

鳗鱼水泥池生态循环水养殖模式设施简易,只需在现有养殖设施基础上加以改造即可,投入及运行成本不高,具有减轻劳力、容易管理、水质稳定、避免应激、病害少、换水量低、用药少等特点,特别是白苗培育期节约加温用煤量75%以上,加上微孔增氧技术的引入使每口池养殖节约一台增氧机,用电量显著降低,病害及用药频率的明显降低也使药品费用节约显著。此模式经过近几年一些养殖场鳗鱼养殖生产中的成功应用,养殖技术已逐步完善与规范,是一种实用性强,投入小,成本低(有别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高投入、成本高),也是今后几年特别在缺水地区推广前景看好的鳗鱼健康养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