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市:收获鸡腿菇 想起鲍振平

编辑:Bertha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朱庄村是界首市土地流转整村推进的先进典型,全村5000多亩地有3980亩成功流转,但受“一麦一豆”模式的影响,种植结构仍较为单一。不过,如今朱庄村民已经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以往种小麦的土地亩均年收入不过千元,现在可以产出几万元。说起这,还得归功于鲍振平。

  2013年9月,鲍振平从村里一位常年在郑州卖干货的村民那里得知种植鸡腿菇效益高,就带着村“两委”成员到山东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鸡腿菇的种植技术、投资成本、市场前景等。回到朱庄村后,他就动员鲍氏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员一起发展鸡腿菇种植。为确保稳妥,村里又聘请山东的技术人员前来查看土壤、气候等生产条件。

  每次上马新项目,鲍振平都是自己先尝试,成功了再向群众推广,这次也不例外。2013年,他与堂弟鲍振贵等合作社成员,以股份制形式投资120万元,建起了占地近百亩、30多个大棚,进行鸡腿菇种植。

  由于管理到位,去年种下的鸡腿菇长势喜人,眼下已进入采摘期。记者日前在种植基地看到,大棚里三五成群的农妇正忙着采摘鸡腿菇。“不能出去打工,在这里每天也能挣三五十块钱,离家又近,真是太好了。”鲍庄自然村村民朱美英今年已经60多岁了,子女常年在外务工,家中只有她和老伴儿,这几天朱美英常来基地帮助采摘鸡腿菇,挣些钱补贴家用。

  为保证鸡腿菇的市场销售,鲍振平生前还促成合作社与郑州、云南等地客商签订了购销合同,实行订单生产。鲍振贵说:“鸡腿菇成熟期可采摘4-5次,现在市场收购价是每吨8000元,一个占地半亩的大棚一年纯收入两万多元,俺们准备再种植100多亩。”

  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引了周边的群众到这里参观、咨询、取经,来自杨卫村的杨立显就是其中的一位:“来学习学习,效益还是可以的,基地还提供技术指导。午收后,我也打算种几十亩。”

  “这个项目是鲍振平生前极力推动的,现在已经得到了群众认可。”界首市王集镇副镇长石震介绍说,下一步,按照鲍振平生前的设想,镇政府将积极引导,提供协调服务,准备在午季以后,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带动更多群众走上致富路。

    标签: 种植 鸡腿菇 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