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平推广节水环保养殖技术 养殖户增产增收

编辑:Juli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310亩山塘用了‘调水王’后,水质好,鱼少病、长得快,春节期间销路可好了!”3月10日,武平县天然渔业营销专业合作社成员钟仰贵高兴不已。他所说的“调水王”,正是目前该县大力推广的丘陵山坳池塘节水环保养殖技术。

  钟仰贵还对自家生态鱼塘做了个测算:“池塘标准化改造后,年总产鱼量可达30多万公斤,亩产鱼量从原来40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

  在县水技站支持下,这几年,钟仰贵对自家鱼塘先后开展低碳生态循环池塘养殖模式、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模式、生物浮床应用和丘陵山坳池塘节水环保技术等现代渔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经标准化改造后的池塘,据专家测算,效益普遍提高30%以上。

  推广健康养殖

  鱼塘提质增效

  作为一家上联加工企业、下联养殖户(基地)和营销户的示范性水产产业化龙头企业,武平县天然渔业营销专业合作社算得上是该县水产养殖“代表”。

  该社是省、市级示范社,现有社员319户,其中营销户44户,生态养殖户275户。去年全社养殖面积3100多亩,拥有罗非鱼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星洲红鱼亲种生态培育基地、吉诺玛和星洲红鱼试养基地等,实现产值3500万元,助农增收160万元以上,先后带动城厢、中山、十方等乡镇510户农户开展生态养殖,产品90.5%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标准化养殖率达88.3%,已被农业部授予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和“草鱼”有机产品认证,“溪儿”商标还被全国供销总社评为标准化农产品品牌。

  “以前不懂生态养殖技术,每亩利润仅1000多元。去年我通过鱼鳖混养,还改进养殖方式,每亩效益达到了5000元以上。”钟仰贵一边组织工人现场测试山塘水pH值,一边兴奋地告诉我们。

  科技示范先行

  解决养殖难题

  武平县地处丘陵山区,很多农民在丘陵山坳修建鱼塘养鱼,可由于这些山坳池塘常年不换水,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普遍偏高,养殖效益低下。

  为解决养殖低效难题,近几年,武平县成立技术领导小组,遴选总面积300余亩示范点3个,组织水技员成功研发出一套“丘陵山坳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节水环保养殖技术。目前已全面完成该技术应用示范工作,并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县1000多户养殖户、8000多亩丘陵山坳池塘参与应用,实现水产品产量亩均增产200公斤,每亩增收600元,养殖效益超过了普通池塘三成。由于增效明显,这套技术还获得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龙岩市职工自主创新银奖,并走上我省“6·18” 技术推广应用合作项目对接平台。

  水产养殖业历来是武平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近几年来传统的“四大家鱼”养殖效益越来越低。针对这种情况,武平县大力调整渔业养殖品种结构,水产部门先后引进吉诺玛、星洲红鱼等新优特苗种免费提供给养殖户饲养,建立新品种养殖示范基地20多个、1380多亩,种苗繁育基地50多亩。

  县水产部门还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生态养殖模式,指导渔农采用山塘轮补轮放、水质综合调控、草鱼免疫、渔业机械应用等先进技术,目前采用丘陵山坳节水环保渔业模式的已占全县池塘养殖水面70%以上,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主导模式。

  武平县被列入全省“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县”后,通过“基层水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让渔业科技“进村、入户、到塘头”,每年惠及示范户200多个,辐射带动水产养殖户2000个以上,水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县水产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县渔业产量达10858吨,比2012年增加653吨、增长6.4%;全县渔业总产值1.87亿元,比增12%。

    标签: 武平县 养殖 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