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光泽县:屡战屡败全省闻名之后《致富经》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这里是福建省光泽县华桥乡,村里有个人因为失败全省闻名,这个人就是老严。

  而这个带草帽的就是让老严在全省出名的人,他叫邱盛林,当时是光泽县委报道组的组长,2000年听说了老严创业失败的故事。

  邱盛林:做了十几个项目,前前后后,这个做那个做,但是一个都没做成,所以我对这个很感兴趣。

  当年9月,邱盛林在福建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就叫《严金友为何屡战屡败》,老严也因此出了名。

福建光泽县:屡战屡败全省闻名之后《致富经》

  邱盛林:人家一讲(就说)严金友严金友,那个时候形成一种严金友现象,在《闽北日报》专门展开讨论。

  讨论越来越激烈,老严也越来越出名,2002年,还是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去光泽视察的时候,还去鼓励过他。

  严金友:问了我的一些情况,老严你多大了,读了多少书了,创业遇到什么困难啊,习主席就讲,讲的很好,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

  不过,从2006年开始,老严却像是变了一个人,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创业再没失过手。现在,他不仅在福建和河南各拥有一家茶叶公司,还成了开创一个地方红茶产业的关键人物。

  桐柏茶叶协会会长:如果是没有老严同志,来研制和示范,培训推广,那么就没有桐柏红茶的出现。

  老严到底有多失败,才会全省闻名;屡战屡败的他,怎么会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老严是光泽县华桥乡吴屯村人,1978年高考失败后,他决定通过创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跟几个朋友一起贩了1000斤笋干到杭州,多可第一次做生意,老严就赔了个精光。

  严金友:刚刚从学校出来,不懂做生意,结果亏着本回来,大概每个人都亏了几百块钱。

  然而这次失败,并没有让老严止步,反而对创业更加痴狂。他先盯住的是养殖业,最初养的是500只鸡,可养了半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鸡砸死得只剩下了几十只。随后开始养蛋鸭,可养了两年也没赚到什么钱。后来,他听说养蚯蚓和苍蝇能挣钱,就赶紧借了1000多块钱,养了一年多。

  严金友:养苍蝇跟蚯蚓这两个行业,我没有了解到他市场在哪里,养出来这个东西有没有人接受,没有把市场考察好,所以我最后还是失败了。

  随后,老严开始贩起了鱼,这个生意他做了六年,虽然规模一直做不大,却是那些年唯一让老严挣了点钱的项目,后来贩鱼也不挣钱了,老严又陆续养了猪、羊和牛,结果都因为销路不好,把挣的钱又搭了进去。从那之后,老严再也没钱搞养殖了。1988年开始,他又改行种植业,先后种了芦柑、桃子、李子、板栗、梨子、洋姑娘和香菇,结果不是碰上天灾,就是销路不好,都以失败告终。

  严金友:那真的是,省吃俭用,跟亲戚借钱,借来的,然后跟家里一致说明搞来的,花了这么多精力,全部死掉了。

  村民元寿贵:屡战就屡败,人家就讲他,好像创业没有什么出路。

  接连的失败,老严也倍受打击,为了求安稳,1996年,他把果树全铲了,种上风险相对较小的茶叶,一边种田一边做点绿茶卖。

  2000年9月11日,《福建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严金友为何屡战屡败》,老严因为创业太失败上了报纸,彻底出了名。

  严金友:反面教材,本来是讲,家丑不可外扬,报纸上登了,大家都知道。

  出了名的老严,常常被不理解的村民拿来开玩笑。他心里却想不通,自己干起活来比谁都勤快,比谁都渴望成功,可辛辛苦苦打拼了二十多年,不但什么事也没干成,反而因为屡战屡败在全省出了名。

  严金友:非常无奈,我后来做这个茶,晚上做到两点钟,三点钟,我都不觉得苦,虽然是很苦,十个手指头都是泡,你如果不去做的话,你这一家子,生活都不好过。

福建光泽县:屡战屡败全省闻名之后《致富经》

  老严二十多年屡战屡败的创业故事,让很多读者震撼,也引起了不少主管部门的注意,随后,福建省内掀起了一股讨论老严的热潮。

  邱盛林:干个一两件事,那还有情可原,是不是,多年这样过来,我觉得这里面就有一些东西要去总结。

  讨论越来越激烈,2002年6月份,当时还是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去光泽考察的时候,也专门到了老严家里鼓励他。不过,讨论归讨论,如何创业成功,还需要老严自己做出改变,为什么二十多年一直失败呢?他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严金友:从这报道以后,对我来说,是一个起点,是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出这个报纸,我不会去考虑,很少去反思,我原来错在哪里,我应该怎么调整思路,调整方向,不然一辈子都不会成功。

  老严二十多年屡战屡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又该怎么做才能成功呢?

  采访老严的时候,记者发现他有一个特点,很多时候都是一路小跑。

  记者一开始以为老严有急事,他却说自己从小就这样。

  严金友:平时走路都是比较快,都带小跑。

  妻子刘茶花:他性子很急,他们就讲他像猴子那样跑来跑去,很快。

  因为性子急,又对成功非常渴望,老严总是不停换项目,种了茶以后,他又忍不住换过几个行当,依然没成。2002年,习近平同志鼓励了他以后,老严决定不再换项目,专心做茶。

  严金友:习总书记到我这边考察以后,他到我这边喝茶,就跟我讲,你这个地方比较适宜茶,你安心把这个茶产业做好,对我来讲是起了一个转折性作用。

  不过一直到2005年,老严的茶生意也没有什么起色,一年顶多赚三四千块钱,可到了2006年,老严的生意却开始突飞猛进,四年后,销售额就达到了300多万元,他也成功摘掉了二十多年屡战屡败的帽子。老严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他说,这跟他在2005年之前一直做的一件事,有很大关系。

  2005年之前,老严主要做绿茶,因为没有销路,根本没挣到什么钱,可2006年初,老严却做了一个大手笔的决定,要投入家里所有的积蓄,买26万棵当地没人种的茶苗回来。不仅如此,他还借钱把茶园面积从36亩扩大到了100多亩。本来做茶就不挣钱,老严的这个决定让家人和朋友都非常反对。

  朋友:2006年的时候,他也刚起步,也没那么多钱,如果当时亏本,他最少要白干好几年,全家人要白干好几年。

  妻子:我都气到哭了,你小打小闹就搞一下,太多(钱)了就不要搞。

  家人反对,朋友质疑,很多人觉得老严还是沉不住气,又要换新项目了。可老严却说,自己的这个决定,跟以前不一样,这几年他一直在做的那件事,已经让他找到了做生意的窍门,这次肯定能成。

  严金友:当时我赌这个,是有科学依据,不像以前,盲目的去赌,所以我想冒这个险,如果成功了,我就能把事情做好。

  老严到底一直在做一件什么事,他为什么要花大价钱买茶苗,还要扩大茶园面积呢?

  山上采来新鲜的茶叶,经过一段时间的萎凋,青草气息逐渐消退产生清香,放进机器揉捻成条,茶叶就有了雏形,接着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发酵,然后烤焙。这是红茶制作的主要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制茶师傅,细细品味拿捏,水平不同,做出的茶叶质量也有差别。

  2006年下半年,老严开始用这样的工艺大规模生产红茶,当年年底,奇迹发生了,他的茶不再卖不出去,而是成了抢手货,很多经销商竟然主动来找他要货。

  经销商:卖了600多斤,是35块钱卖给我的,卖给我我卖得很好,一拉去几天就卖完了。

  也正是从那时起,原本平淡的红茶行情一路暴涨,并在随后的两年里,达到了顶峰。

  邵武茶叶协会会长:红茶市场行情,从2006年到2007年,越来越红火,最红火是2009年,2010年,(这两年是)最红火的时候,茶叶在市场上不够卖,交易额非常大,做的茶叶马上就可以卖掉。

  通过做红茶,到2010年底,老严的茶园面积扩大到560亩,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

  村民:这个前面跟后面,说法就完全不同了,以前他创业的时候,没有成功,都是屡战就屡败,现在成功了,人家就讲,这个金友是真的不错。

  严金友:心里比较有成就感,不是像以前那样,今天寻找这个商机,明天寻找那个商机,今天想做这个,明天想做那个,心里比较安稳,比较踏实。

  二十多年屡战屡败的老严,怎么会一下子变的如此精明?他究竟一直在做一件什么事,让他准确的抓住了红茶上涨的商机呢?

  这里是福建省武夷山市,市区里到处都是茶叶店,两个月前,老严也在这里开了一家。可店开了以后,他却把生意交给家人打理,自己一有空,就跑到旁边的店里找人喝茶聊天。老严说,这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聊,就是他在失败了二十多年后,创业成功的关键。

  严金友:以前我为什么屡战屡败,那就是对自己的产品,认识不清,没有调研市场,比如讲,那个蚯蚓,养了蚯蚓到底卖给谁,都不知道,所以养出来蚯蚓没地方卖。

  为了不再重蹈覆辙,老严决定先对茶叶市场有个全面的了解,再下大力气去做。从2002年开始,他用三年时间,跑遍了福建各个茶叶产地和市场,终于发现了红茶慢慢抬头的商机。

  严金友:2005年以前,红茶跟绿茶价格基本上持平,到了2006年,(红茶价格)就要超过绿茶的两倍,甚至几倍,所以我就下定决心要研发红茶。

  正是因为用三年时间深入了解茶叶市场,发现了红茶行情上涨的商机,老严才不顾家人反对,拿出所有积蓄买回26万棵茶苗,做高档红茶,还借钱扩大茶园面积,做大众价位的红茶。并因此一战成功。

  这里是福建省邵武市茶叶市场,老严的茶叶主要在这里销售。只要有空,他就会到这里转转。除了跟客户打关系,更重要的是了解市场信息,因为看重市场,失败了二十多年后,老严的事业终于有了起色,可2010年5月,他却决定把刚稳定的茶厂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又开始四处考察。

  严金友:我家里的茶叶受到一些资源的瓶颈,(老家)山地资源比较匮乏,品种也比较匮乏,所以我必须开发新的茶叶市场。

福建光泽县:屡战屡败全省闻名之后《致富经》

  这一次老严不再局限于福建市场,而是用几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北京、山东、河南的茶叶市场。并在河南桐柏发现了一个商机,然后他竟然通过一把揉过的茶叶成功打开局面,两年时间,又做出一个年销售额超过300万元的公司。

  这里是河南省桐柏县城郊乡,2010年8月份,老严考察完北京、山东等地的红茶市场之后,到了这里,看到漫山的茶园,老严非常兴奋,一打听,他发现了一个商机。

  桐柏茶叶协会会长:全县所有的茶农,千家万户,有十分之一做毛尖(绿茶),百分之八九十,都在做扁形茶,也就是绿茶,大量的鲜叶,茶的资源浪费掉了。

  老严去之前,当地只有少量的农户会做点红茶,夏秋季节的茶叶基本没人要,老严觉得,如果能在这里做红茶,原料肯定会非常便宜。

  严金友:当时过来,也粗略考察了一下市场,信阳跟桐柏,只有八九十公里(的距离),信阳春季已经开始试做红茶了,而且卖的也挺好,但是南阳桐柏没有红茶,都是绿茶,如果品质好,应该是有巨大的市场。

  可人生地不熟的,怎样才能把这件事给做成呢?老严想到跟当地政府合作,随后,他竟然用一把揉过的茶叶,取得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以极低的价格租到了46亩茶园,3个月之后,新公司就投入运转。

  2010年11月份,老严托朋友约到当地茶叶主管部门的领导,一起去看茶园,一路上,他都没提做红茶的事,却随手采了一把茶叶,揉了揉,放进口袋,正是因为这把茶,当地政府决定跟老严合作。

  严金友:我就把先把它采下来,稍微简单的揉揉,放到口袋,每一个阶段,我再拿出来闻闻,拿出来闻闻。

  一把茶叶,揉了揉装进口袋,还不时的拿出来闻闻,老严这么做究竟是什么用意呢?吃晚饭的时候,他把茶叶拿出来放在桌子上,给当地的领导看。

  桐柏茶叶协会会长:他当时拿出来以后,我自己也闻了一下,有花香味,一般的茶区是没有的。

  老严揉过的这把茶到底有什么玄机呢?原来,他的这个做法,跟红茶的制作原理是一样的,先揉捻,然后放进口袋靠体温发酵。他知道说服领导的机会有限,就想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样品。

  严金友:样品没出来之前,你讲可以做红茶,那你到底做了红茶怎么样,人家不知道,所以我通过这一把茶,揉了以后,让它起一些变化,跟其他绿茶不一样,他们看了以后,就觉得这个茶叶香气确实好,这个还是适宜做红茶的。

  通过那把茶确定当地的茶叶可以做红茶,老严又带着当地主管部门的领导,考察了老家的茶厂,随后当地政府决定支持老严做红茶。

  领导:桐柏山太阳城一个茶叶基地,交给他,让他住下来,进行研究和生产。

  租到了茶园,新建了厂房,老严的新公司很快投入运转。

  销售:当时的价格定的挺高的,极品定的是12800元,第二款定的是6600元,第三款定的是3600元,桐柏有一个代理店,南阳有一个直营店,2011年年底,南阳直营店的月销售额大概在20万左右。

  2012年年底,老严新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00多万元。他也因为带动当地农民发展红茶,成为了打造桐柏红茶产业的关键人物。

  桐柏茶叶协会会长:桐柏由单一生产绿茶,调整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茶农生产红茶,没有老严,就没有桐柏红茶的出现。

  今年年初,老严又在河南信阳发现了一个商机,这里的茶山面积非常大,几乎每个村都有鲜叶市场,因为存在竞争,所以原料价格很便宜,而且每斤茶的采工也比老家低20多块钱。老严注册了一个品牌,准备跟一家做国际品牌营销的公司联手,把茶叶卖向海外。

    标签: 红茶 桐柏 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