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李年丰,记者来采访时,他正赶着送一批鱼到上杭县的一家农庄。李年丰告诉记者,周末农庄游客多,他的鱼长相奇特,正是促销的好时候。
一到农庄,记者很快就见识到了这种鱼的超高人气。
李年丰:可以抓,你来抓,你非常勇敢,这个是世界上最好抓的鱼。你见过哪个鱼有手柄给你抓啊。
平常都是买鱼的人,才能下水抓鱼。李年丰看今天来的人多,也兴奋地给大家展示起来。在他的带动下,游客们都耐不住了。有这样趴在地上抓的。
有伺机而动一抓一个准的。也有迟迟不敢动手只能干瞪眼羡慕别人的。
游客:又抓到一条。
李年丰:你最牛,你最牛,你是今天抓鱼能手,抓鱼冠军。
这种嘴巴长得象汤勺的鱼叫鸭嘴鱼,又称匙吻鲟。孩子们对它是既好奇又害怕。
这个小男孩更是吓得撒腿就跑。在大人的鼓励下才敢抓上一试。
李年丰:你太勇敢了,太帅了。
李年丰告诉记者,像这样一条三斤多重的鸭嘴鱼能卖到100多元,去年他一年就拿下1000多万元的销售额。
李年丰:你知道这个鱼为什么长成这样吗?它这个有什么作用吗?
李年丰现在说起鸭嘴鱼来头头是道,其实曾经他是一个民营技校的校长。转行养鱼,别看现在笑得这么开心,两年前,他却经历了人生最难熬的阶段。提起那时,李年丰现在还十分难过。
李年丰:真的是不堪回首,杂草丛生,它这些草就像长在我心里一样,心都快要荒芜了。
然而李年丰无意中听到一句话,促使他两年时间翻身,实现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李年丰究竟是如何战胜自己,从低谷再次站起来的呢?这都跟他听说鸭嘴鱼身上的一个缺点有关。
李年丰:感觉我也像鱼一样自由,蓝天阳光,美不胜收
这里是李年丰曾经创办民营职业学校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工厂。
李年丰:这里就是我们当初的民营技校,你看这个大门还是当年我建的。
最风光时候,李年丰用5年时间将这所最初只有38个学生的职业技校,做到学生规模1000多人,排到福建省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一次李年丰回来,还意外碰到了熟人。他对李年丰当年的风光记忆犹新。
邱亚西:风光,那个时候。他们有很多的学生,十多个班,学生这么多,当然管得不错。
然而风光了没几年,形势急转直下。2008年公立技术学校快速发展,李年丰的学校生源被分流。到2011年,几乎招不上学生,不得已,李年丰只好将学校转让了。
没了营生,他拿出手里的全部积蓄,炒股票期货,想挣快钱,没想到一下亏进去三四百万元。2011年父亲多年的病情突然又加重了。雪上加霜、一事无成,李年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的颓废,让父亲都看不下去了。
李年丰:后面看我的眼神就不一样了,他期待的心情我能体会得到,如果在家里一事无成的话,就是坐吃山空了,我也希望说通过我再一次的努力,去证明自己,让他们都更加欣慰一些。
父亲的眼神,让李年丰决定不再破罐破摔,要重新振作。201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李年丰象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随意换着台。突然,电视上的一个节目让李年丰眼前一亮。
电视台播出一个小伙子在养鸭嘴鱼,我一下就被这个鱼吸引住了。
这就是当年吸引住李年丰目光的那种鱼。
李年丰:这条鱼就是当初我当初去广东佛山考察的时候,看到这个鱼,当时我看到它也是感到很奇怪,是它体长的三分之一,还要长。是猎物还是。
2011年,李年丰去了广东佛山。他通过考察了解到,鸭嘴鱼市场价格大约30元一斤,而在福建养殖,成本可以控制到15元一斤左右,利润相当可观。但是从没有养过鱼的李年丰仍然顾虑重重,直到有人跟他抱怨经营鸭嘴鱼有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李年丰才下定决心,因为他从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里嗅到了商机。
他叫郑裕伟,水产养殖技术员。李年丰从广东考察回来后,还是拿不定主意,又特意跑到福建省淡水研究所询问,正好碰到了养过鸭嘴鱼的郑裕伟。可谁知郑裕伟一开口就劝李年丰还是甭养了。
郑裕伟:它的运输是最困难的,鸭嘴鱼是一种很古老的鱼,它必须要很高的浓氧,它鳃不能自然闭合,一旦它不能游动以后它就缺氧,它一缺氧就救不活了。所以它的难度就在这边。很多养殖户不懂鸭嘴鱼,在这边吃亏了。
鸭嘴鱼好养不好运,就是因为它需要不停游动才能存活。这也导致鸭嘴鱼运输成本高,风险大。郑裕伟本想劝李年丰三思后行,没想到他的这一番话,反而让李年丰坚定了养鸭嘴鱼的决心。
李年丰:运输距离的问题,等于我们当地的市场是受到保护的,我们周边的市场它很难侵犯到这个市场,这是一个机会。
李年丰认为福建省规模划养殖鸭嘴鱼的人不多,而鸭嘴鱼又很难长途运输,他只要充分挖掘本地市场,就可以把鸭嘴鱼做成独一份的生意。然而李年丰没有意识到,虽然他找到了商机,但也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这里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11年4月,李年丰投入全部身家350多万元在这里,准备大干一场。
李年丰:几乎是我财产的全部,就不要留后路,就是破釜沉舟,要在这里大干一场,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
李年丰建起了养殖场,从广东进了三万八千条鸭嘴鱼。听说李年丰养起了一种奇怪的鱼,村民们都新鲜坏了。
李年丰:特意过来参观,上杭县过来的,我都不知道。
记者采访期间就碰到了一群人自发的组团来看稀奇。这个大姐,一激动,就直接下水了。
村民:看鱼,特意过来看,以前没见过。
李年说村民们一直都对他养的鸭嘴鱼很好奇,甚至有亲戚朋友来了,还拉到这里参观,这让当时的李年丰信心倍增。鸭嘴鱼生长速度很快,8个月就长到4斤左右。李年丰盘算着,三万多条鸭嘴鱼,只要等到春节一上市,三百多万元的投资就可以全部收回。
李年丰:看到它们一天天长大,那种感觉非常愉悦。一步一步在向成功靠近,我们认为这个事情对了,做对了,做对事的感觉,很开心的。
然而李年丰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危机正在靠近。2012年2月,三万八千条鱼可以上市了。李年丰在厦门建了门店,联系好几家客户,可是当鱼送到厦门后,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拒绝付款。
原来李年丰拉到厦门的鱼出现了大批的死亡。当初郑裕伟劝李年丰不要养鸭嘴鱼,就是因为运输困难,李年丰却低估了难度,没有想到三个小时的车程,鸭嘴鱼都受不了。李年丰手头剩下的近10万斤的鱼一下变成了烫手山芋。
李年丰:不愿意付20万元,我们每一批鱼发出去都被投诉,有的甚至说这一批都不行。
当初郑裕伟劝李年丰不要养鸭嘴鱼,就是因为运输困难,李年丰却低估了难度。李年丰手头剩下的近10万斤的鱼一下变成了烫手山芋。
李年丰:只能说寝食不安,这个鱼砸在我自己手上了,自己吃,吃不了那么多,卖,运不出去,客户不接受。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李年丰想了一系列的办法,增加供氧、加冰块,更换耐磨的水袋,甚至连鱼的勾刺他也怕划坏了水袋。
李年丰:没收你的武器,疼也只能忍着点了。把修剪好的鱼放在袋里打包运输。
但是鸭嘴鱼运输的时间仍然过不了三小时这道坎,李年丰运到厦门的鱼还是一批批死了。李年丰一次次尝试,又一次次绝望,不到一个月时间他损失了80多万元,他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李年丰:对我这个投资的方向产生了怀疑,甚至对我自己的能力都产生了怀疑,突然受到这样的沉重的打击。它这种怀疑,在自己内心像病毒一样,它会蔓延。不堪回首,心都快荒芜了。
就在李年丰想要放弃的时候,他偶然听到了一句话。2012年1月的一天傍晚,李年丰忙完渔厂的活,匆匆赶去集市买菜,经过一个商铺时,李年丰突然停下了脚步。他听到一桌打麻将的村民正在谈论自己。
李年丰:咯噔一下有点这种感觉,心里面很不爽。
李年丰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一个笑话。
李年丰:厦门回来的李元丰,好好的事情不做,回来养鱼,穿得比我们脏,干得比我们累,看起来钱也打水漂了,对我的刺激非常大。
李年丰不允许自己再摇摆和消沉,他要证明自己。他发疯般去研究各种鱼的不同的运输方法,终于,他把草鱼的一种运输方式改良,找到了延长运输鸭嘴鱼时间的关键。
李年丰:这个像不像一把弓,这个有弦。
记者:这样绑着它有什么用呢?
李年丰:弓形,你看我们这样绑了以后,它这个腮袋它就打开了,嘴巴也张开了,这样它就可以跟空气接触,只要有一定的湿度,我把它吊起来,吊在离开水,它可以活四到五个小时。
人为打开鸭嘴鱼的腮部,让它和空气接触,这个方法让李年丰将鸭嘴鱼运输的时间延长了一到两个小时。2012年4月李年丰将剩余的鸭嘴鱼卖完,收回200多万元。同时,李年丰将在厦门的这套房子卖了150多万元,又问弟弟借了100多万元。2012年4月,李年丰投资450多万将渔场规模扩大到60亩地。又引进8万多条鸭嘴鱼,准备大干一场,这一次他有了新思路。
李年丰虽然解决了小规模长途运输鸭嘴鱼的问题,但是大规模运输的成本和风险仍然很难控制,开发本地市场成为李年丰发展的重点。
这里是福建省上杭县乡村旅游游客集散中心。李年丰人认为这里客流量大,可以打响鸭嘴鱼在当地的知名度,他瞄准了这里。
李年丰现在说起鸭嘴鱼来头头是道,其实曾经他是一个民营技校的校长。转行养鱼,别看现在笑得这么开心,两年前,他却经历了人生最难熬的阶段。提起那时,李年丰现在还十分难过。
李年丰:真的是不堪回首,杂草丛生,它这些草就像长在我心里一样,心都快要荒芜了。
然而李年丰无意中听到一句话,促使他两年时间翻身,实现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李年丰究竟是如何战胜自己,从低谷再次站起来的呢?这都跟他听说鸭嘴鱼身上的一个缺点有关。
李年丰:感觉我也像鱼一样自由,蓝天阳光,美不胜收
这里是李年丰曾经创办民营职业学校的地方,现在已经变成了工厂。
李年丰:这里就是我们当初的民营技校,你看这个大门还是当年我建的。
最风光时候,李年丰用5年时间将这所最初只有38个学生的职业技校,做到学生规模1000多人,排到福建省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一次李年丰回来,还意外碰到了熟人。他对李年丰当年的风光记忆犹新。
邱亚西:风光,那个时候。他们有很多的学生,十多个班,学生这么多,当然管得不错。
然而风光了没几年,形势急转直下。2008年公立技术学校快速发展,李年丰的学校生源被分流。到2011年,几乎招不上学生,不得已,李年丰只好将学校转让了。
没了营生,他拿出手里的全部积蓄,炒股票期货,想挣快钱,没想到一下亏进去三四百万元。2011年父亲多年的病情突然又加重了。雪上加霜、一事无成,李年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的颓废,让父亲都看不下去了。
李年丰:后面看我的眼神就不一样了,他期待的心情我能体会得到,如果在家里一事无成的话,就是坐吃山空了,我也希望说通过我再一次的努力,去证明自己,让他们都更加欣慰一些。
父亲的眼神,让李年丰决定不再破罐破摔,要重新振作。2011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李年丰象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随意换着台。突然,电视上的一个节目让李年丰眼前一亮。
电视台播出一个小伙子在养鸭嘴鱼,我一下就被这个鱼吸引住了。
这就是当年吸引住李年丰目光的那种鱼。
李年丰:这条鱼就是当初我当初去广东佛山考察的时候,看到这个鱼,当时我看到它也是感到很奇怪,是它体长的三分之一,还要长。是猎物还是。
2011年,李年丰去了广东佛山。他通过考察了解到,鸭嘴鱼市场价格大约30元一斤,而在福建养殖,成本可以控制到15元一斤左右,利润相当可观。但是从没有养过鱼的李年丰仍然顾虑重重,直到有人跟他抱怨经营鸭嘴鱼有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李年丰才下定决心,因为他从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里嗅到了商机。
他叫郑裕伟,水产养殖技术员。李年丰从广东考察回来后,还是拿不定主意,又特意跑到福建省淡水研究所询问,正好碰到了养过鸭嘴鱼的郑裕伟。可谁知郑裕伟一开口就劝李年丰还是甭养了。
郑裕伟:它的运输是最困难的,鸭嘴鱼是一种很古老的鱼,它必须要很高的浓氧,它鳃不能自然闭合,一旦它不能游动以后它就缺氧,它一缺氧就救不活了。所以它的难度就在这边。很多养殖户不懂鸭嘴鱼,在这边吃亏了。
鸭嘴鱼好养不好运,就是因为它需要不停游动才能存活。这也导致鸭嘴鱼运输成本高,风险大。郑裕伟本想劝李年丰三思后行,没想到他的这一番话,反而让李年丰坚定了养鸭嘴鱼的决心。
李年丰:运输距离的问题,等于我们当地的市场是受到保护的,我们周边的市场它很难侵犯到这个市场,这是一个机会。
李年丰认为福建省规模划养殖鸭嘴鱼的人不多,而鸭嘴鱼又很难长途运输,他只要充分挖掘本地市场,就可以把鸭嘴鱼做成独一份的生意。然而李年丰没有意识到,虽然他找到了商机,但也给自己埋下了隐患。
这里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2011年4月,李年丰投入全部身家350多万元在这里,准备大干一场。
李年丰:几乎是我财产的全部,就不要留后路,就是破釜沉舟,要在这里大干一场,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
李年丰建起了养殖场,从广东进了三万八千条鸭嘴鱼。听说李年丰养起了一种奇怪的鱼,村民们都新鲜坏了。
李年丰:特意过来参观,上杭县过来的,我都不知道。
记者采访期间就碰到了一群人自发的组团来看稀奇。这个大姐,一激动,就直接下水了。
村民:看鱼,特意过来看,以前没见过。
李年说村民们一直都对他养的鸭嘴鱼很好奇,甚至有亲戚朋友来了,还拉到这里参观,这让当时的李年丰信心倍增。鸭嘴鱼生长速度很快,8个月就长到4斤左右。李年丰盘算着,三万多条鸭嘴鱼,只要等到春节一上市,三百多万元的投资就可以全部收回。
李年丰:看到它们一天天长大,那种感觉非常愉悦。一步一步在向成功靠近,我们认为这个事情对了,做对了,做对事的感觉,很开心的。
然而李年丰并没有意识到一个危机正在靠近。2012年2月,三万八千条鱼可以上市了。李年丰在厦门建了门店,联系好几家客户,可是当鱼送到厦门后,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拒绝付款。
原来李年丰拉到厦门的鱼出现了大批的死亡。当初郑裕伟劝李年丰不要养鸭嘴鱼,就是因为运输困难,李年丰却低估了难度,没有想到三个小时的车程,鸭嘴鱼都受不了。李年丰手头剩下的近10万斤的鱼一下变成了烫手山芋。
李年丰:不愿意付20万元,我们每一批鱼发出去都被投诉,有的甚至说这一批都不行。
当初郑裕伟劝李年丰不要养鸭嘴鱼,就是因为运输困难,李年丰却低估了难度。李年丰手头剩下的近10万斤的鱼一下变成了烫手山芋。
李年丰:只能说寝食不安,这个鱼砸在我自己手上了,自己吃,吃不了那么多,卖,运不出去,客户不接受。
为了解决运输问题,李年丰想了一系列的办法,增加供氧、加冰块,更换耐磨的水袋,甚至连鱼的勾刺他也怕划坏了水袋。
李年丰:没收你的武器,疼也只能忍着点了。把修剪好的鱼放在袋里打包运输。
但是鸭嘴鱼运输的时间仍然过不了三小时这道坎,李年丰运到厦门的鱼还是一批批死了。李年丰一次次尝试,又一次次绝望,不到一个月时间他损失了80多万元,他开始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李年丰:对我这个投资的方向产生了怀疑,甚至对我自己的能力都产生了怀疑,突然受到这样的沉重的打击。它这种怀疑,在自己内心像病毒一样,它会蔓延。不堪回首,心都快荒芜了。
就在李年丰想要放弃的时候,他偶然听到了一句话。2012年1月的一天傍晚,李年丰忙完渔厂的活,匆匆赶去集市买菜,经过一个商铺时,李年丰突然停下了脚步。他听到一桌打麻将的村民正在谈论自己。
李年丰:咯噔一下有点这种感觉,心里面很不爽。
李年丰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的一个笑话。
李年丰:厦门回来的李元丰,好好的事情不做,回来养鱼,穿得比我们脏,干得比我们累,看起来钱也打水漂了,对我的刺激非常大。
李年丰不允许自己再摇摆和消沉,他要证明自己。他发疯般去研究各种鱼的不同的运输方法,终于,他把草鱼的一种运输方式改良,找到了延长运输鸭嘴鱼时间的关键。
李年丰:这个像不像一把弓,这个有弦。
记者:这样绑着它有什么用呢?
李年丰:弓形,你看我们这样绑了以后,它这个腮袋它就打开了,嘴巴也张开了,这样它就可以跟空气接触,只要有一定的湿度,我把它吊起来,吊在离开水,它可以活四到五个小时。
人为打开鸭嘴鱼的腮部,让它和空气接触,这个方法让李年丰将鸭嘴鱼运输的时间延长了一到两个小时。2012年4月李年丰将剩余的鸭嘴鱼卖完,收回200多万元。同时,李年丰将在厦门的这套房子卖了150多万元,又问弟弟借了100多万元。2012年4月,李年丰投资450多万将渔场规模扩大到60亩地。又引进8万多条鸭嘴鱼,准备大干一场,这一次他有了新思路。
李年丰虽然解决了小规模长途运输鸭嘴鱼的问题,但是大规模运输的成本和风险仍然很难控制,开发本地市场成为李年丰发展的重点。
这里是福建省上杭县乡村旅游游客集散中心。李年丰人认为这里客流量大,可以打响鸭嘴鱼在当地的知名度,他瞄准了这里。
他叫陈文,是集散中心所在的这家山庄的老板。别看现在两人谈笑风生,但2013年2月,李年丰找到他,提出希望合作时,陈文却拒绝了李年丰的请求。
李年丰:他去推广它的话,大家因为它是个新的东西,不太认识它。
陈文觉得鸭嘴鱼顾客大多都没有见过,未必能接受。怎样才能让陈老板心甘情愿地和自己做生意呢?
李年丰独自在山庄里溜达起来,看似漫不经心,却是在暗自观察这家山庄的特色。他想找到和陈文合作的突破口,他甚至还偷偷潜入了厨房,看到厨房的景象,李年丰放心了。
李年丰:十几个厨师一字排开,旁边还有加工的,辅助的,配菜的,端盘子这些,所以说明他们这个厨师的工作量很大,客人足够多,他们才有足够的工作量,供给他们。
30多分钟后,李年丰再次回到旅游集散中心大门前时,一个点子闪过脑海。而这个点子让陈老板一听完,当场拍板决定要卖李年丰的鸭嘴鱼。
李年丰的点子就是让陈文在这个大门前修建一个水池,作为展示鸭嘴鱼的T台。李年丰跟陈文说,鸭嘴鱼不能光作为一种食材养在厨房,而是要成为山庄的一大特色,养在前台,甚至可以让顾客亲自体验下水抓鱼的乐趣。而根据山庄的客流量,几千元的修建水池的成本很快就可以收回。陈文被打动了,决定试试。
果然修建水池后,鸭嘴鱼作为山庄一大怪,吸引了不少顾客和人气。
游客:来过都吃过,每次来都点,味道很嫩,脆脆的,美味了。
而鸭嘴鱼在山庄餐桌上的点击率达到80%以上,一年销售额有四十多万元,这让老板陈文高兴坏了。
陈文:我们山庄就说,有十八怪,其中它这一怪叫做鱼长鸭嘴好奇怪。
李年丰: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大做好的话,你如果单单考虑你自己的感受,最后肯定是做不好,你一定要从他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好的食材,他们需要好的卖点,他们需要不同的这种竞争的差异化。
借助游客集散中心的客流量,鸭嘴鱼在当地的名气一下大增。2013年很多酒店山庄都纷纷向李年丰要货。可是李年丰却不卖了。
何武兴:我一般差不多隔三差五我就打电话给他催货。我几个朋友吃了他也想说也弄个专卖这种有特色的饭店,叫我拿来电话给他联系,联系几次他都说没货,没卖。
李年丰:在一个县我们不超过3家的经营者经营我们的鱼。你这里也有,他那里也有,到处都是有鸭嘴鱼,这个商家的独特性体现不出来。
李年丰控制鸭嘴鱼的销量,保证它的特色和价格。2013年,李年丰将鸭嘴鱼推广到上杭县周边5个县市,销售额达到1000多万元。
2014年李年丰又跟人合作,发展了350亩基地,由李年丰负责技术和销售,利润两方分成。现在,李年丰在设想一个更大的计划。
李年丰:我们希望我们有在各地,都有一些养殖基地,因为这个鱼不好运输。我们在城市边上,离这个比如说2小时车程的地方以内,控制在这个范围内,我们有这样的基地就可以从那里配送。建立这个模式之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个模式复制出去。
曾经跌入人生低谷的李年丰,靠着鸭嘴鱼两年翻身,对于未来,他充满信心,而对于人生,他也有了自己的感悟。
李年丰:人生就像我们水中的波浪一样,它必然是有起有落,如果它是一湖死水,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呢,我认为这些经历是我的财富之一,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