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穆阳镇:穿过小针眼 方能赚大钱《致富经》

编辑:Dinah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陈华兴:拉线面比赛现在开始。

  陈华兴是线面合作社的社长,这场线面比赛就是他组织的。他之所以举办这次拉线面比赛,就是要比试比试谁的手艺好。对于冠军,他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其一年的线面,这可是不小的奖励。

  为了能拿到第一,师傅们各个摩拳擦掌。他们拿出头天忙活一夜发酵好的面。比赛开始,师傅们把面的一端挂到架子上,另一端凭借木条拉面。线面拉的粗细,长短,全靠手的力度。这不,就有一个师傅由于用力过猛,把架子拉倒了。

福建穆阳镇:穿过小针眼 方能赚大钱《致富经》

  记者:这个架子怎么一拽就拽倒了?

  福建省福安市穆阳镇苏堤村合作社成员:太用力,太用力了,太紧张了。

  拉线面是一门技术活,用的是巧劲。可不是随便谁都能把面条拉好的。

  为了检测师傅们拉出来的线面,他们还使用了一个专业的工具——游标卡尺。

  陈华兴:刚好5丝,中间就是5丝,这边上下就达到7到10丝。

  记者:你说的丝是什么意思。

  陈华兴:10丝1毫米。

  记者:10丝一毫米。那这个面有5丝就是说只有0.5毫米。

  陈华兴:0.5毫米没错。

  其实肉眼看上去,师傅们拉出来的线面,差别并不大,实际上,线面的粗细差一点点都是天壤之别。好的线面,两头的粗细不超过1毫米,中间的不超过0.5毫米,总长度不能低于7米。

  经过评选,最终一个叫吴友忠的人获得了冠军。

  他拉出来的线面长度达到了7.8米,而且每根线面的中间部位直径都不超过0.5毫米。

  记者:今天发挥得怎么样?

  吴友忠:还可以。

  记者:这个手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的?

  吴友忠:手艺是从我14岁开始学。

  师傅们拉的这些面叫线面,这个名字很形象,就是形容这些面和线一样细。

福建穆阳镇:穿过小针眼 方能赚大钱《致富经》

  为了给记者展示0.5毫米的线面到底有多细,陈华兴现场做了一个实验。他说他的线面能够穿过绣花针。

  这四根针的针眼一个比一个小,陈华兴真的能让一根面条,同时穿过这四根针吗?

  陈华兴:这边手会顺手一点。

  记者:第一个穿过来了。好轻松的。第二个呢?第二个也很轻松。下一个呢?这个穿得也很轻松。好,我们穿穿最小的这个看能不能穿进去。

  陈华兴:恐怕我眼镜戴起来都看不见,试一下。

  这个最小的针眼,陈华兴的线面能顺利穿过去吗?

  记者:这个也穿进去了?这个针眼应该就是我们平时缝衣服的针眼。

  陈华兴:是。我们的线面就像线一样。

  陈华兴用一跟线面,分别穿过了大小不同的四个针眼。陈华兴要求每一根线面都要达到这个标准。

  线面是福安的一种传统面食,有着六七百年的历史。苏堤村是为数不多的,保留着制作工艺的地方。

  和面。开条。搓小条。上条。最后一步,就是把它们挂在架子上拉出线一样细的面条。

  在以前,线面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人们做了换点零花钱。谁也不会想到靠线面发财。是陈华兴在2010年时用了一个办法,实现了手工线面的规模化生产。三年时间,销售额突破了3000多万元,让原来只是手工作坊的线面发展成了一项产业。

  而这一切,还要从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陈华兴只能吃得起的一碗面说起。

福建穆阳镇:穿过小针眼 方能赚大钱《致富经》

  2004年是陈华兴命运转折的一年。他初中毕业后,做过面粉加工,也贩卖过水果,因为生意做得好,在当地小有名气。2004年,他看好当年桔子行情,拿 出全部积蓄200万,承包了一片桔子园。可他没想到判断失误,当年橘子数量供大于求,价格降到几毛钱一斤都没人要,陈华兴几乎亏了个精光。

  2004年,陈华兴正好40岁。很多人都说他这次肯定翻不了身了。

  为了糊口饭吃,陈华兴就一个人跑到河边去挖笋换点零用钱。挖笋本不用多大力,但那时候他却用力地挥着锄头,使尽全身的力气发泄。

  陈华兴:挖下去的时候,特别要用力气一样,重一点,喊一下,人就感觉到很轻松那样子。不是被人家说不行就不行,我肯定要争一口气,我一定要,自己要坚强下来。

  转眼就是大年三十,别人家都吃着大鱼大肉。然而陈华兴的家里却无肉下锅。妻子就用清水,给他煮了一碗清汤线面。

  妻子:不管日子再怎么穷,这一碗线面都是少不了的。那时候生活比较困难,像好的,想吃什么,都只能想想而已。

  可就是最落魄的时候,妻子端上来的这碗面,让陈华兴眼前一亮,找到了重新翻身的机会。

  陈华兴:就是每家每户,过年都需要线面。浙江跟福建,这个沿海地区这一带,都有这个习俗,我一直考虑,线面这个行业一直做下去,肯定会赚钱。

  福建东部和浙江地区有吃线面的习惯,大年初一吃上一碗线面,更是他们的传统。当时只有陈华兴所在的苏堤村还保留着制作线面的手艺。陈华兴心想,自己会做线面,又不需要太多本钱。干嘛不试一试呢?

  从2005年开始,陈华兴做起了线面生意。他每天凌晨就起床和面,迎着第一轮太阳晒上第一挂面。那个时候,他做什么都比别人卖力气。很多人嫌路途远,不愿意去送货的地方,他都抢着去。他当时心里只抱着一个念头:只要“肯去做”总有一天能翻身。

  每次送完货,为了不空着车回家,陈华兴还要去一个地方——废品站。

  他发现在穆阳当地有鞭炮厂,需要废报纸做鞭炮皮。从外省运回来一斤能赚2毛钱。就是这2毛钱,陈华兴都不放过。

  陈华兴:只要我肯去做都会赚钱回来,废纸店里面,逛一下,看一下有废纸,我都把它拉回来,不管这个小钱,大钱我都要把它多赚一点回来。

  靠着辛苦,陈华兴慢慢地积攒起本钱,有了自己的加工作坊,还给线面做了包装。卖到了闽东和浙江等地区。到2010年,5年时间,陈华兴靠着线面积攒了五六十万。

  然而这时候,却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让陈华兴火冒三丈;可这也是这件事情,让他因祸得福,成了当地线面销售的龙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从2010年开始,当地做线面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村里每家每户都开着线面作坊,竞争激烈,打起了价格战。7月份的时候,陈华兴和浙江的一位老客户初步签订了20万的订单,却因为拼不过价格,被这个叫黄志大的人生生地给抢跑了。

  黄志大:大家挤一个市场,要倒霉,大家倒霉,不可能我不卖,让你卖,然后我这个面坏了,作为倒霉蛋。

  为了抢线面的销路,人们使劲降低价格。甚至有人在一包面的分量上偷工减料。

  黄兴龙:比如说一斤四块,我减掉半两,两毛钱,你把我价格移了两毛钱,也是一样的,消费者就不知道,就是一包面条。

  陈华兴:从3元2角降低到3元1角,后来又降下来就降到2元4角,最多一斤要亏3-4角钱。

  为了留住客户,陈华兴的线面价格也是一降再降,到了2010年底一结算,他几乎没有赚到钱。

  陈华兴想,再这么恶性竞争下去,线面这个产业就倒了。与其各个经销商单打独斗,不如合起来抱团发展,不但能稳定线面的价格,而且还能借助彼此的销售渠道,握起拳头打出更大的市场。他决定牵头成立线面合作社。

  陈华兴去游说村子里的线面加工商。大家对抱团发展都赞成。却对一个问题有很大分歧,让合作社迟迟办不起来。就是这线面的标准该听谁的。当时,线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具体该听谁的,大伙都不服气。

  陈浩强:特别是做得大的几个,更容易互相不服气。主要是自己也有这个本事,大家都觉得自己比较牛。

  僵持不下的时候,陈华兴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吴友忠,是当地有名的线面师傅。

  每天凌晨两点半,吴友忠已经把面和好,开始开条。为了加快速度,吴友忠找来妻子帮忙。对于力道的控制,全凭吴友忠手上的感觉。经过一个小时发酵,制面最紧张的环节马上开始。吴赞忠能很好的控制上条的速度,拉出的线面,细长,均匀。

  陈华兴:他因为在我们村里面做线面的,第一能手,要把他拉进来。

  郑中:在这村庄他不认第一的话,也没人敢认第一,就这样子。

  吴友忠的手艺好,在村里他的线面收购价格是最高的。所以很多人都想跟他学手艺,这让陈华兴想到了一个办法。

  陈华兴找到吴友忠,邀请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社,并承诺高价收购他的线面。而对于之前的价格战,吴友忠也深受其害。所以面对陈华兴给他的条件,很感兴趣。

  吴友忠:参加这里面,有一个靠山,销路什么的都比我们个人好。

  把吴友忠拉进了合作社,陈华兴又在当地举办了一场拉线面比赛。他承诺,凡是比赛获胜的前三名,都会高价回收他们的线面。这个奖励,吸引了村里很多线面加工商参加。

  比赛当天,吴有忠当仁不让地夺得冠军。

  在比赛现场,陈华兴宣布吴友忠已经加入合作社,今后合作社的线面就按照吴友忠的标准执行,他会亲自指导社员制作线面。在活动上,他还向大家说明了打价格战的利害,希望大家能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

  没想到,陈华兴这番话,第一个打动的竟然是抢他订单的黄志大。

  黄志大:其实我们打价格战,就是打我们自己兜里的钱。其实我们这个产业,就因为打价格战,我们走起来真的很难。

  2011年,陈华兴联合了100多人成立了线面合作社。从此结束了当地线面市场打价格战的局面。他还把线面的标准制定在每根直径在0.5毫米左右,长度在7米到8米之间。陈华兴觉得大家抱团发展,赚钱肯定不成为题。

  然而2011年年关将近的时候,陈华兴的线面厂里挤满了合作社的成员,他们纷纷抱怨合起来,还不如自己单干。

  张宝贵:看起来像堆成山那样了,自己干也不会积压得那么多,处理得比较好。

  陈浩强:你在管理晒场的时候,你干度不够,你只追求利润,产品质量没有管上去。

  合作社刚刚成立一年,谁也没有想到会遇到这种情况:发出去的货,都被经销商退了回来。

  原来,合作社规定,由社员上交新鲜的线面,再由合作社统一分拣包装销售。年底按照股份分成。那段时间天气好,合作社成员都多做了些。然而线面一交到合作社,却又连着下了一个星期的雨。员工们在包装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

  陈华兴:主要的原因就是湿度太高,在你这个包装方面,这个湿度不达到标准就包装进去。

  一个月之后,这批线面就陆续开始发霉变质。原来能卖4元钱一斤的线面,变得分文不值,全都被退了回来,单这一批就损失了40多万,难怪大家都急了。

  陈华兴也意识到,做线面都是靠天吃饭。天气好,线面干得快,就可以多做一些。天气不好,很容易发霉。然而当地人以前的烘干方法陈华兴却又看不上眼。

  陈华兴:用这个木炭烧起来,这个热气,热量烘干,这个最古老的就是这样烘干。像这个木炭,这个火力上来,这个面会容易颜色变掉,变黑。

  传统的烘干办法,不仅会让线面变黑,而且还控制不好烘干的水分。陈华兴知道,线面的水分在百分之十左右是最合适的。

  陈华兴:这个湿度要达到百分之十左右,百分之十左右的话,我们手这样压都不会断。

福建穆阳镇:穿过小针眼 方能赚大钱《致富经》

  记者:这样都没事。

  陈华兴:没事,这样没事。用手这样摸下去,很光滑,像那个美女的头发一样。太干了一压就断,你看,我这一种就是太干了,这个手一压就断。这个很脆,就断掉。这个水分达到6-7%。湿的是这样子,这样子,做绳子都可以。

  就是这种湿度高的线面最容易发霉。如果解决不了烘干的问题,线面要想有大发展根本就不可能。

  陈华兴尝试了各种办法都不见效。正在他苦于找不到解决办法的时候,一次去古田考察,当地人烘干香菇的办法让他眼前一亮。陈华兴借鉴了香菇烘干设备的原理,把它改造成了能够烘干线面的设备。

  陈华兴:这个热度要通过从这个管道送进来,送到我们烘干房里来,通过这个风扇吹过去,整个风干房里面都有热气,在里面转来转去。

  陈华兴改造的这一套设备,可以让线面加工不再受天气的限制。

  然而线面销售的季节性非常强,过年的时候需求量最大。每到大年初一,家家户户的头道菜都是线面。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小朋友:祝太婆长命百岁,健康长寿。

  所以很多人只做旺季的生意。到了每年的6、7、8月份都是线面销售的淡季,很多经销商都转行做其他的生意。

  经销商林嫩妹:现在天气热,热你就不容易保存。因为卖得少,人家不可能放在那边坏掉。

  可从2013年7月分开始,陈华兴却偏偏要在淡季的时候,要求合作社的成员趁着好天气多做一些线面,有多少他就收多少。仅仅两个月时间,他收购了500多吨。很多人看到他这样,都连呼不敢。

  阮蜜容:那不敢,那个天气热的时候会坏掉。

  陈浩强:那不敢,风险是怕如果到11,12月份,天气太好,我们产量太大的时候,升不了价格,我们储存这么久,利息赚不回来。

  张宝贵:万一如果真的赔上了,我们就亏大了,就是那样子。

  线面的保质期短,只有6个月。光存储费陈华兴就花了400多万元。大家担心一是线面储存不了那么久,二是怕万一年底市场上的线面多了,价格不够高,那这400多万就亏了。

  可就是陈华兴的这个举动,让他在四个月内,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陈华兴从账本里看出了一个规律:一般在线面淡季的时候,市场上线面的价格也只有5、6元钱一斤,但加工线面的成本也低。等到了年底,虽然线面价格是淡季的2倍还多,可人工和面粉的成本也高。

  依据往年1000多吨的销量,陈华兴算了一笔账,就算是存储费需要400多万,今年年底,只要线面的价格能涨三毛钱,就不会亏本。

  所以他在9月天好的时候,让合作社的成员多做一些,能保证在年底有货。

  陈华兴:因为到年关的市场价格,我们会多涨,一斤多涨三四毛钱,我就会保本了。假如在年关的时候,紧张的时候,涨到一两块钱,我们就多赚一笔了。

  陈华兴想要在年底的时候搏个好彩头。那么怎么保证线面的口感呢?在出货的时候,陈华兴也花了一些心思。

  陈华兴:比如说储存一个库,里面全部存满了,后一批来那个储存,前面的就边收边卖,我这个货才会新鲜。

  陈华兴一边收货,一边放货,他保持着库存始终在500吨。

  到了2013年底的时候,市场上对线面的需求量猛增。每斤线面的价格也由淡季的5、6元钱,涨到了十几元钱,最高能卖到了13元,是淡季的两倍还多。从 7月份开始囤货,到年底销售,半年时间,陈华兴就卖掉了2000多吨线面,整个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了4000多万元。陈华兴引领了苏堤村整个线面行业的发 展。

  福建省福安市农业局局长叶细玉:陈华新线面的年产值占到我们福安市的40%。过去也发展了那么多年,但是没有做大,他们组建合作社以后,就是凝聚大家的力量。

  陈华兴赚了钱以后,每年都举办线面比赛,他以最高的标准制作他的线面。

  现在陈华兴正在打算建一个更大的线面加工厂,他要让他的线面进入更大的市场。

    标签: 线面 合作社 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