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军,男,汉族,1973年出生,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农民,高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2000年开始创办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果汁饮料、运动饮料等,2013年企业一年销售额达到2亿多元。企业2013年获福建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郑志军本人被评为第五届“福建青年创业奖”青年创业杰出成就奖。
“开跑。过来过来,不能躲,不能躲。”
2014年9月,记者来到漳州采访时,郑志军正忙着组织一场特别的赛跑,选手一路被喷洒各色粉末,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彩虹人,这就是刚在国内兴起的彩虹跑。
郑志军:“漳州没有,国内都可能还很少。”
记者:“为什么想搞这样比较新潮的活动呢?”
郑志军:“现在年轻人就是需要这种刺激。”
记者:“怎么回事?还在采访呢。”
工作人员:“刚才够不够,说一下。够不够说一下,不够再来。”
郑志军:“投降。”
不光有彩虹跑,郑志军还安排了热气球助阵,赛跑获胜的选手还能坐着热气球上天。费尽心思组织这些活动,其实郑志军是要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借机宣传他的饮料产品。
这里是郑志军位于漳州的一家工厂,像这样的厂他在全国有3家,现在企业一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一天时间,他的工厂就能生产饮料50多万瓶,如果用10吨的卡车来装,能装满30多车。
在采访中,漳州的很多企业家告诉记者,郑志军出名不光因为他事业做得大,而且这个人的创业故事,用两个字形容那就是--神奇。
漳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刘小琪:“这种水平的人,竟然原来是踩三轮车卖罐头的,居然有这么大的一个事业观,我是真心话,我个人觉得真的是感到非常神奇。现在漳州大家都知道,每次在谈到这个事情,大家都把这个当案例在谈,真的是很神奇。”
漳州市某贸易公司董事长陈文娟:“骑一个三轮车,而且是人力踩的三轮车,也会经常向他取取经,我本身也是属于业务出身的,也是要跟他一样,他也是我的偶像之一。”
郑志军:“多年没来了,好多年了。”
郑志军告诉记者,他的创业故事是从这家批发市场开始的。他是漳州市芗城区人,高中二年级就辍学了,没有学历,没有专长,也找不到好工作,1990年,17岁的他来到批发市场卖罐头,每天都要蹬着三轮车进货送货,最痛苦的是在三伏天,炎炎烈日下皮都晒爆了,中暑是常有的事。
郑志军:“赤膊在送货了。”
记者:“光膀子?”
郑志军:“对,光膀子在送货,车把上系一个毛巾,擦擦擦,有点晕倒了那个状况。”
郑志军说,他不光创业起点低,转行做饮料后,还赔得个底朝天,欠下百万外债。后来是一个商机改变了他的命运,以前他最怕中暑,这个商机竟然就和中暑有关联。成就郑志军亿万财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商机?他又是靠什么秘诀换来成功的呢?
这是郑志军17岁时的照片,虽然稚气未脱,但就在这一年,他干了一件事,震动了当时做生意的整个批发市场,小小年纪的郑志军一战成名。
原来,1990年9月,郑志军听一个客户说,300公里外的福州市,有一批猪脚罐头要处理,市场价6元一罐的产品,只卖2.2元,客户也是听别人说的,信息的真假并不确定,而且整批购买需要近10万元,郑志军也拿不出来。市场上听到消息的人都在犹豫,郑志军却认为,要想赚钱就得马上行动,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郑志军:“闻到这个信息了,就必须干,马上干,我做事情就是这样子,去晚了,如果被别人发现了这个商机,那就没了。”
商机稍纵即逝,郑志军觉得,比拼的就是看谁行动力强,不管消息真假,他不能放过机会,要抢在别人前头。
当天下午3点听到消息,郑志军取出积蓄,又让家人帮他借了5万元。晚上9点,他凑齐了10万元现金,激动得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凌晨4点钟,他就坐上了开往福州的最早一班大巴车。上午9点,郑志军到达福州,按消息所说地点去一看,真有这批罐头要处理,他抢先全部买下来。下午2点,罐头运回了漳州,此时距离郑志军听到消息不到24小时。
随后,郑志军用一个月时间把罐头批发出去,净赚了10万元,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批发市场,当年和郑志军同在市场做生意的人,至今对这事记忆犹新。
郑志军做罐头生意时的邻居陈国成:“那厉害,那当然厉害,以前钱很大的,10万元是非常大的。万元户,一下子你看10多万元,不一样的是不是?你看能赚钱能盈利,谁不佩服,肯定都很佩服。”
郑志军做罐头生意时的邻居曹革红:“很有拼劲,他那个思想比较快,很有拼劲。”
行动快赚钱也快,17岁的郑志军在整个市场出了名,罐头批发生意越做越火。然而少年得志的他,在打拼10年后,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不仅耗光积蓄,甚至背上了百万外债。
2000年初,郑志军把罐头批发生意交给哥哥,自己返回了老家漳州市芗城区,投资80多万元,在自家这个院子里办了一个茶饮料厂。原来看到市场上茶饮料销售很火,郑志军也立马冲进去,想分一杯羹,但是他的茶饮料模仿大品牌产品,没特色没名气,在乡镇市场也不好销售,经营了3年,不但没赚到钱,反而欠下100多万元外债,这让他寝食难安。
郑志军:“一想也是睡不着,有时候经常去走市场,都走到那个三更半夜,十一二点才回来,找客户聊,因为当时心里急,100万元,这么大的数目。”
那段时间,成了郑志军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光,别人都劝他退出饮料行业,可他却不服输,非要干出番样子来。后来他发现了一个根本没有人在意的商机,就是这个商机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成就了他现在的亿万财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里是福建省的第二大岛—东山岛。每天上午,出海的渔船满载而归,港口也随之喧闹起来。炎热的夏季,繁重的体力劳动,渔民们害怕的就是一件事——天热中暑。
记者:“今天打了有多少?”
渔民:“1000左右石。”
记者:“在海上打鱼的话,打多长时间一天?”
渔民:“一天要20个小时。”
渔民:“在这种天气下,中暑是很平常的事情。”
记者:“以前中暑的话怎么办呢?”
渔民:“我们以前中暑的话,如果船上配医生就打盐水,葡萄糖当时也有,现在葡萄糖市场上消失了,好像效果不是很好。”
为了防中暑,同时补充体能,渔民出海都要从药店或商店,买上几箱葡萄糖和生理盐水。2003年夏天,郑志军来东山岛办事,发现了渔民的这一习惯,原本在海边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他却从中看到了商机。
郑志军:“应该说是特别兴奋,捕捉到了一个商机。我就想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出一款这种饮料来,能够让渔民这种重体力劳动活的人,来喝这个饮料,那肯定非常好。”
以前蹬三轮车,最怕的就是中暑,这个发现让郑志军突发奇想,能不能做出一款含盐的饮料,既解渴又补充体能,可以预防中暑呢?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别人,可大家却都笑话他,哪里见过这样的饮料,这事根本不可能。
郑志军的哥哥郑志勇:“所有的饮料都是甜的,就你一个是咸的。有很大的风险,第一你要这些设备,还要有那个技术,这些我们都没有底。”
饮料企业董事长郑国贞:“不是很看好,因为他这个,一个就是说市场太单调,卖给渔民的话,不外乎就是渔民这些消费者而已,是不是?”
做茶饮料已经摔了大跟头,还欠着百万外债,现在竟然还要开发给渔民的新饮料,大家劝郑志军不要瞎闹腾了。郑志军却认为,福建很多地方临海,渔民数量也很庞大,如果产品开发成功,应该很有市场。他跑到超市做了调查,发现当地市场没有含盐的饮料。从东山岛回来的第二天,他就拍板决定,这件事要干,而且马上就干!
郑志军:“一个是防止中暑,还有一个补充能量,没有一款这么解渴的饮料。我觉得这种反而就是机会,大家觉得不是机会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这个正好是个机会,赶紧做。”
记者:“为什么这么赶紧呢?要是晚了会怎么样?”
郑志军:“那晚了,比方说人家抢住先机了,那我们机会就没了。”
一没技术二没钱,干的还是没人看好的事,别人都说不可能,但郑志军后来竟然把这事干成了,新饮料还累计卖出了2亿瓶,漳州人都说他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他到底有什么成功秘诀呢?
从东山岛回来的第二天,郑志军就行动起来,四处寻找研发新饮料的人才。通过朋友介绍,他找到了吴鸿博,吴鸿博当时在泉州一家饮料厂任生产厂长,是当地饮料行业很有名气的专家。郑志军软磨硬泡,好不容易把他请到自己的厂里参观,但是看完之后,吴鸿博只说了一句话,就扭头走了。
吴鸿博:“这是我见过最小的工厂,这还够不上是一个工厂,只算是一个小作坊。”
吴鸿博的话让郑志军很受刺激,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激发了斗志。
郑志军:“意识当中就觉得,马上得要行动。我们企业要做大,要有工厂。”
一个月后,郑志军再次把吴鸿博请到了漳州,这一次去的不是老厂,而是画面中的这个厂区,当时已经开始施工,郑志军说这就是他以后的新工厂,吴鸿博看得目瞪口呆。
吴鸿博:“我就觉得很惊讶,这么快,那我到现场看的时候,地基已经出土了,地基已经起来了。”
原来郑志军说服了家人,哥哥和姐姐给他筹集资金90多万元,随后他迅速承包了土地,设计了图纸,联系施工单位开工,在那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不眠不休,人也消瘦了一大圈。郑志军闪电般的行动力,让吴鸿博觉得非常震撼。
吴鸿博:“一有想法就马上干,这个人是很有激情的,而且肯定会干出一点名堂,预感就是他会干出一点名堂,在那边就马上提出辞职了。”
吴鸿博担任了郑志军的研发总监,半年后饮料样品研究出来了。郑志军拿给渔民品尝,听取他们的意见,再进行改进调整。渔民最看中的是快速降温,郑志军觉得,这也正是产品以后的卖点,他让研发人员把快速降温功能当作重点研究。历经几十次试验,2004年5月,新饮料终于成形。郑志军现场做了一个对比实验。
郑志军:“这个是我们的产品,这个是市场上买回来的运动饮料,然后我要做一个实验,在一分钟之内,看哪一个降温快,降温是多少,你帮我把它记起来。”
记者:“行。”
郑志军先测量了三种饮料的原始温度。
郑志军:“33.9摄氏度,30.8摄氏度,29.4摄氏度,好。”
然后再分别把它们倒入量杯之中。等待一分钟时间,每种饮料的降温结果就出来了。
饮料降温防暑效果明显,价格郑志军定在2元1瓶,比同量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要便宜,因此很快在漳州沿海地区推广开,渔民出海都要买上一些放在船上。
渔民:“口感是很顺了,一个防暑效果,一个解渴,效果都不错,工人干活更卖力。”
记者:“要出海的话带多少?”
渔民:“我们正常带是80箱左右,差不多就维持在3天左右。”
饮料上市2年后,到2006年销售额达到近2000万元。只卖给渔民路太窄,郑志军调整方向,把饮料定位成运动饮料,面向运动流汗的人群推广,他认为最好的宣传方式就是与运动结合。郑志军赞助了一系列体育赛事,还在福建的媒体投放广告宣传,到2008年,上市仅4年的产品,销售额就达到6000多万元,成为福建省知名运动饮料。
现场:“有人在吗?有,都在里面。”
记者去采访时,正是漳州芭乐成熟采摘的季节,漳州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盛产各种热带水果,但是大部分水果都是直接销售,深加工企业很少,2010年3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郑志军有了新的决策。
郑志军:“大丰收的时候都卖不出去,水果有的都烂在树上。目前这种闽南的热带水果果汁,国内还是偏少,如果把它做大了那不得了,全国做开的话,可能这个市场有30亿元或者40亿元的产值。”
运动饮料夏天是旺季,冬天销售锐减,如果做果汁,可以一年四季生产。郑志军决定,做果汁产品,而且马上就干!当时他还不知道,这些水果要研发成什么样的果汁,销售通过什么渠道,但他还是那句话,先干了再说!
这里是漳州市金峰工业园区,2010年3月,郑志军在园区包下250亩地,贷款5000万元,就风风火火要开工了,而且他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当年建成园区,当年研发投产,当年就见到效益。
员工杨文煜:“觉得说有点疯了,过来这边看,就是一片荒山野岭,征地的时候那些农民还在讲,对面征了几年了都没动静,你们没那么快,等我这菜收了以后再来弄吧。”
员工林小晖:“大家首先觉得说,绝对是不可能,肯定至少要一两年时间来建设。”
郑志军要求快马加鞭,半年后也就是2010年的9月,工厂要建成,产品要出来,员工开会都吵翻了天,说这事根本不可能,但郑志军就一句话马上就干,必须完成!
郑志军:“怕错过这个商机,错过春节这个大好的季节,开会大家就说,这个没办法完成,那个什么原因了,我就当场表态了,等大家想好了没问题了,那这个时间就错过了,今年就甭干了。”
2010年3月,新园区开始动工,为了节省时间,郑志军同时进行厂房建设和生产线安装,工地两班倒昼夜不停。同时新产品果汁的研发也加紧进行。那段时间,郑志军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大家都管叫他“超人”。
郑志军的妻子:“经常半夜一两点,两三点回来,他可能觉得睡觉比较浪费时间吧。”
郑志军的助理:“他在前面,我就在后面跑,拿着本子。”
记者:“走路特别快?”
郑志军的助理:“对,他谈事情也特别快,如果我们去晚了,他都和客户都谈完了。”
2010年9月,郑志军把别人口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占地250亩的新园区建成投产,新产品也缩短周期提前研发出来。
看到婚宴饮料用量大,郑志军决定从婚宴市场打开突破口,他免费送了3个月,价值50多万元的饮料。通过宣传,他的果汁顺利打开漳州的婚宴和酒店市场,2011年果汁的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郑志军当年建厂投产,当年成功开发果汁产品,他的速度成了漳州的新闻事件,当地政府也宣传他的事迹,把他树为了创业典型。
今年,郑志军开始加大果汁产品的生产比例,还通过超市等渠道进行销售,记者去采访时,为郑志军提供新型果汁罐的客户来到工厂,郑志军的行动力让客户印象深刻。
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原:“别的客户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但是郑总几天就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性答复,所以在我们的流程上,我们的设计上,也是给了我们很大支持。”
记者:“所以我看样品都出来了。”
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周原:“对,喝了一半盖子是可以扣起来的。郑总在这方面是反应非常敏锐的一个企业家,他能发现市场上有什么空缺,市场上有什么商机,所以我们能很快达成一个共识。”
今年3月,郑志军开始研发柚子汁,现在样品研发出来,他已经开始收购第一批成熟的柚子。郑志军告诉记者,他还要跑得再快点,3年之后,要让果汁产品的销售额超过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