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仙游:低碳农业助力农户致富

编辑:Burk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从仙游县农业局获悉,该县引导农业走向低碳模式成效显现。截至目前,该县共实施30个省级标准化农田项目、省级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20多万亩。同时通过推广农村沼气能,全县已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1万口。此外,该县推广“猪—沼—稻”、“猪—沼—果(菜)”等生态农业面积 6万多亩,建设绿色农业基地 8万亩,年可节省化肥1600多吨,实现降本增收1000多万元。

  在县农业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榜头镇东宫村与50岁的农民杨明镇聊起致富经,探访这里探索的“猪—沼—果”低碳农业发展模式。

  杨明镇的农场占地1000多亩,多年来他摸索发展低碳循环农业,凭借“养猪—沼气—果”、“养猪—沼气—稻”低碳高效农业模式,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了致富能手。

  早年间,通过学习裁缝技术,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后,兴趣于农业生产的杨明镇在2000年成立了仙游县杨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农场——700多亩的稻子、500多亩的果园、200多头猪。

  但随着农场的不断扩大,问题也多了起来。庄稼所需的有机肥日益增多,而猪粪便的直接引入,不仅不能满足所有农作物,还破坏了土地质量、造成空气污染。“2002年以后,每年花在有机肥上的钱多达10万元。”杨明镇说,为了解决有机肥的供应问题,减少成本,在上网查资料、请教相关人士后,他决定打造“养猪—沼气—果园”、 “养猪—沼气—稻”的低碳高效农业模式。

  2004年,杨明镇花了20万元的积蓄,建起农场里的第一个沼气池,容积为120 m3, 2009年扩到450m3、2013年扩到600 m3,沼气池越建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在别人眼里“上百万建粪池太可笑”,但杨明镇觉得很值。这期间,猪场面积、猪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以水稻、紫薯、水果等农产品带动养猪业,把猪的粪便变成沼气,等到沼气池里的肥料充分发酵后,再把这些肥料施到农作物上,这就是杨明镇打造的“猪—沼—果”、“猪—沼—稻”的生态模式。“有效地利用了各个环节的优势,不仅解决了庄稼的有机肥供应问题,还收获了养猪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是,这一模式的运行还给乡亲们带来好处。”杨明镇自豪地说。

  原来,除了沼液沼肥可以用于施肥外,产生的源源不断的沼气还为东宫村90多户人家提供了免费的生活用沼气,平均每户每年可节省开支1500元左右。杨明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建沼气池之前,一年需要买的有机肥约5000袋,要花近10万元。建沼气池后,把省下的10余万元再用于养猪、垦种。净利润增加,收入也翻倍了。”由于效益较好、贡献突出,仙游县杨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多次被评为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杨明镇个人也获得省、市“自强模范”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