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上午,秋高气爽。在南靖县南坑镇北坑村的林下种植示范基地,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下,成熟的竹荪已经破土而出,身披洁白的“长裙”宛若翩翩仙子。北坑村村主任赖原龙在技术人员严河南的指导下,采摘成熟的竹荪。
赖原龙在采摘成熟的竹荪
“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香味浓郁,滋味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市场价值。”严河南说。
“这下试种成功,真是太好了。”看着地上一朵朵形态饱满的竹荪,赖原龙很是兴奋。
赖原龙的兴奋是有缘故的。
为农民转产一路奔波
北坑村是地处偏僻的革命老区村,全村4个小组共200多人,有1.2万亩的山林。村民主要以种植麻竹、蜜柚为生,缺乏有效的增收产业,年人均收入仅约3000元,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是市级贫困村。
“早些年,村民还能靠养猪和鸡鸭等增加收入。”赖原龙说,“2011年,县城第一饮用水源改为来自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象溪,北坑村位于象溪的上游,一下成为饮用水源保护区,猪不能养了,鸡鸭每户圈养不超过20只。此外,蜜柚也不能再扩种,村民收入一下锐减。”
这事,也成为赖原龙的一大困扰。如何引导村民转产转业,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去年做代村长、今年当选村主任的赖原龙一直在探索。“村民信任我,选我做村主任,带他们富起来就是我的责任。”
“北坑的特点就是山多林密,这个资源一定要利用起来,靠山还是得吃山。”赖原龙说,村里1.2万亩的山林,除去4000多亩在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内和偏远不方便的2000多亩,还有一半左右的林地可以利用起来。
赖原龙说,去年初北坑村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开展了蝉花林下培育实验项目,但由于蝉花要2年多时间才有收获,因此效益一时不能体现。“想致富,还得多条腿走路。”赖原龙积极打探消息,寻找出路。
与“菌中皇后”一见钟情
今年2月,赖原龙在长期从事食用菌种植的朋友严河南处,第一次见识到了竹荪。严河南向他推荐了种植竹荪和灵芝。
“竹荪种植仅需保持湿度,不用添加任何肥料、杀虫剂,属于环保型农业。像北坑村这样有大片竹林的地方正是适宜种植竹荪的天然基地,而且山上的芦 苇、枯枝烂叶和杂木等都可以用来做种竹荪的基料,同时菌丝及菌种残留体也为竹林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肥料,能进一步促进竹林的生长。”严河南说,竹荪还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年分春、秋两季种植,两个半月即可收获,采收期达40多天。按一亩地种植300平方米竹荪计算,年均亩产竹荪可达100公斤以上, 亩产值能达到33000元左右,毛算利润在16000元到20000元之间,效益是种植麻竹笋的好几倍。
赖原龙闻之欣喜异常,他决定自己先试试看。3月,在南靖县农业局和福建农林大学张绪章教授的支持下,赖原龙拿出自己的竹林,先试种了2亩的竹荪。两个半月后,第一批竹荪开始收获。看着被称为“菌中皇后”的竹荪破壳而出,赖原龙如获至宝。
试种成功,让赖原龙心里有底了。“下一步,就是发动村民种上秋季这一季竹荪。”赖原龙说,村民看到他试种竹荪获得成功,很多人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来向他取经。
赖原龙说,他已经聘请严河南做北坑村林下种植竹荪和灵芝的技术指导,挂钩北坑村的县农业局也积极帮助村里和县林业部门对接,组织林下种植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技术上的支持。
“到时候竹荪、灵芝、蝉花一起收获,一亩竹林创收4万元不成问题。”信心十足的赖原龙,已经准备好甩开臂膀带领村民大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