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大学生夫妻为爱同行——“土坷垃”里刨出“金疙瘩”

时间:2023-04-17 编辑:George
默认
特大
宋体
黑体
雅黑
楷体

  王淑平撰文空闲时,总会帮母亲按摩相亲相爱一家人母亲说,总是感觉亏欠晓晓的太多太多农场有了新的发展,夫妻两人终于苦尽甘来指导育秧技术有弟弟的帮助,她变得更有信心娇嫩的双手已经变得粗糙贴上火红的福字,期盼来年的日子越来越好其实,徐晓晓可以选择别样的人生一起吃苦奋斗的日子同样很幸福说起徐晓晓、胡长庆夫妇,在汶上县刘楼镇徐老庄村可以说是小有名气。两人建起的家庭农场如今已颇具规模,为这对80后大学生夫妻“刨”出了第一桶金,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50余个就业岗位。

  立春已过,风带旧寒。记者见到这对夫妇时,他们正带领农场工人培育西瓜秧苗,那股热火朝天的干劲,似乎连周围冰凉的空气都暖热乎了。“别看农场离家只有5分钟,这段时间忙着育苗,他俩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家了。”一位工人悄悄的告诉记者。“培育西瓜秧苗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温度、秧苗长势等,必须时刻关注,稍稍放松,可能就会造成大量的死苗、坏苗。咱既然已经干了这一行,就该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辛苦这几天,并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创业初期的时候。”2012年,学护理的她通过努力已经成为某大型综合医院的护士,丈夫胡长庆的工资也是一翻再翻,虽然在外漂泊打拼但两人的小日子过的还算踏实。徐晓晓说,当时母亲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放心不下的他俩,毅然决定放弃在天津的工作,回家边创业边照顾母亲。回家后,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母亲看病吃药花钱不再犯难,她和丈夫拿出多年攒下的辛苦钱,一起承包了50亩地,搞起了有机瓜果蔬菜大棚种植,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创业路上,困难重重。先是缺乏资金和技术,后是销路难觅。“去寿光、青州那边请个技术员就得好几万!当时,我们的钱全都用在了租地上,哪里还有钱请人啊。也幸亏村里一位懂种植技术的邻居帮忙,我们才把大棚建了起来。”聊起那时候遇到的困境,徐晓晓感慨万分。眼看着大棚建起来了,棚里的蔬菜瓜果收获也颇丰,可问题又接踵而至,该去哪里找销路呢?“为了找销路,胡长庆每天天不亮就骑着摩托车出去转悠,看到大一点的蔬菜水果批发店,就停下来和老板聊聊,争取让人家进我们的货。”天天跑,日日问,渐渐地蔬菜瓜果的销路打开了。可胡长庆却瘦了、黑了不少,不过他一点也不在乎,在他看来,能把农场的瓜果蔬菜顺利销出去,付出的辛苦就值得了。之后,由于他们农场种植的瓜果蔬菜,特别是西瓜,口感好、价格公道,吸引来了大批回头客,现在胡长庆除了在地里忙活外,剩下的时间,就是和进货商打交道,再也不用骑摩托车到处转悠了。日子慢慢好了起来,金钱上有点富余的徐晓晓和胡长庆又开始合计上了农场扩建的问题。

  依托成功经验,扩大种植规模。徐晓晓告诉记者,目前,农场拥有大拱棚12个,高温育苗棚1个,主要以种植西瓜、甜瓜、辣椒为主。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和技术支持,在以后的3年内,他们计划把农场建成一个占地200亩的高标准有机蔬菜生产园区,建设高温采摘棚20余个,其中水果和蔬菜采摘棚各10余个,占地100余亩;冬季垂钓大棚2个,占地30余亩,并准备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农家院等配套设施,以此来带动周围村民就业和邻近村庄共同致富的新型农业示范园。

  离开农场时,徐晓晓抚摸着嫩绿、羸弱的秧苗向记者道:“别看现在秧苗颤巍巍的,等它们晒足太阳、扎根沃土,就会茁壮成长,两三个月以后就能结出个大、味甜的西瓜,欢迎你们来品尝。”

    标签: 农场 秧苗 瓜果